劉朋鑫
摘要: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了"黨是領導一切的",這實際上是強調了黨在社會主義新時代應當更加完善自身以發揮黨自身積極的影響力,促進社會各方面繁榮發展。但執政不同于領導,執政涉及到對公共權力的使用,因此執政中不僅需要注意行使權力的主體自身行為的規范,更要注意自身權力使用的范圍。同時,執政的強制力容易造成民眾心理的反抗,因此,黨組織的各個層級在理解和宣傳黨的意志的時候有必要將各個觀念傳達清楚,以免造成一些消極的后果。厘清"領導"與"執政"的關系不僅對于內部黨員對黨應當發揮的作用和自身職能有清楚的界定,更重要的是,黨建工作需要將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組織當中,讓人民群眾真切地感受到黨的關懷。
關鍵詞:基層黨建 執政領導
一、新時期黨建發展新要求
基層黨組織作為政黨與社會聯系的紐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黨的政策方針的傳達。隨著十八大以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的提出和落實,對全社會發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基層黨建作為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線,需要對新時期黨的工作做出相應的調整。而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中,中央提出需要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整體功能,具體的,需要基層黨組織做好服務領域擴展和服務效能提升的工作。正如劉少奇同志曾經指出,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組織基礎放在社會組織細胞中的主要體現,是黨在人們群眾中最直接的"代言人"和政策宣傳施行的執行者,在最大面地與社會進行接觸,因此基層黨組織關于黨的"領導"與"執政"具體方式的體現也是人們群眾最直觀的答卷。
陳云同志對黨建工作也發表過看法表明,黨支部的群眾工作需要從身邊開始,要努力爭取到周圍的群眾感受黨的號召,接受黨的領導。由此可見,黨中央對于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式強調重點是領導作用,重要的是要用自身的行為去潛移默化地感染人民群眾。在基層,群眾工作更多的是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群眾感受到黨對人民群眾的關注,因而黨對群眾的領導要采用"非權力性"的領導藝術,同時黨對于群眾和群眾組織的領導要采用民主、協商、合作的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2008年2月17日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中也強調指出,基層黨組織建設需要加強組織自身的建設,優化自身結構,擴大服務范圍。基層黨組織需要在服務范圍內因地制宜地主動開發資源,形成系統有效的服務機制,建設靈活多樣的組織架構。
二、黨“領導”與“執政”在基層黨組織中的體現
基層黨組織對群眾的服務工作要能得到良好的開展首先需要基層黨員對自身職能具有明確認識。因此,對于黨的“領導”與“執政”概念的區分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而雖然已經明確,“黨政分開”的概念自改革開放以來便被提出,但黨的工作最終需要落實到人民群眾能最直接感受到的地方。因此對于黨組織的“領導”與“執政”兩個概念的界定需要讓服務在一線的基層黨員干部去了解并掌握,只有基層黨員對于黨的“領導”與“執政”兩者概念有明確劃分的意識,才能對其在工作當中予以指導以實現不同的目標。而基層黨員的工作表現是黨的職能和行為方式最直接的呈現,也是要讓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領導一切”等理念準確貫徹到現實實踐的需要。但自提出“黨政分開”的概念以來,結合改革開放后實行基層自治制度,中國的基層黨建和基層自治在黨領導和基層組織的行政工作中已經慢慢呈現出對于黨的領導與執政概念有所區分的具體活動。
社區基層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結合社區的特色和優勢,在與群眾達成一致的前提下會開展豐富多彩的便民服務項目。如在2020年嚴峻的疫情防控期間,甘肅省通渭縣要求基層黨員全部在防控疫情一線,以實際行動錘煉黨性,帶領廣大群眾一起打贏防疫斗爭,期間一些優秀黨員為切實服務群眾,主動捐獻口罩、提供抗議物資,各村黨支部書記主動發揮帶頭作用,組織黨群聯動、群防群控,為有效抗擊疫情做出了較大貢獻。黨員帶頭作用實施的過程中免不了與行政之間的相互交叉作用,“黨政不分”的現象在這次防疫抗疫的具體落實當中也有所體現,但這是基層黨組織落實防控措施所需要發揮的作用,這樣的過程需要積極進行黨政協調,也在通過與民眾的協商共治中降低了黨“執政”的意識,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黨政”相互區別的有效實施了。
三、基層黨建推動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具體而言,要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工作,需要基層黨支部的工作具體落實到群眾生活當中。一方面,要保證街道社區都能設置黨支部,基層黨員需要發揮自身的責任意識,主動走近群眾,了解他們日常生活所需,主動為豐富群眾的生活挖掘和開展符合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動,積極解決好人民群眾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要結合地區的發展優勢,主動開發社會資源,加強黨員對社會工作的融入,提高資源整合效率和黨組織的工作效率。通過構建黨建服務平臺,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社會文化活動,保障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質量,可以增強群眾的凝聚力,提高群眾對黨組織工作的認識,保障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質量,促進群眾對黨執政的認同。而增強群眾對黨執政的認識,需要群眾準確理解黨的“領導”與“執政”的區別,這一方面需要黨員干部對這一界定的正確理解和落實,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要讓群眾切身體會到黨組織各項工作開展背后的正確領導方針,通過基層自治民眾參與的積極效果提高群眾自身參與政治決策的效能感。如通渭縣基層黨組織在開展的主題黨日活動中融入為群眾服務的理念,每個月確定一個活動主題,堅持“三會一課”和“4+X”主題黨日活動模式,黨支部成員共同協商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創建基層黨建示范點、共建城鄉黨建服務對接、黨員服務社區等方式,真正將黨的服務宗旨落實到了社區和鄉鎮黨建生活中。讓群眾在被服務的氛圍中感受黨對人民群眾的全方位領導。另外,在扶貧攻堅方面,通渭縣黨組織將農民作為重點關注群體,重視其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專業合作社等的開展不斷擴大聯合體規模,以入股分紅、訂單農業等方式將農民納入聯合發展鏈之中,多種途徑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實現脫貧,提升貧困群眾致富能力以及信心,這也是基層黨建提升當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
四、提高基層黨組織對自身職能的認知
從社區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表現來看,基層黨的領導干部以及人民群眾對于黨的“領導”與“執政”概念的區分是不明確的,并且黨員在實際工作當中也是不會有意識地去區分自身工作具體所表現的黨“領導”與“執政”的區別的。而這一現狀所帶來的困境表現即是現在社區治理中居民自治與黨組織“行政”行為方式之間的矛盾。但自提出“黨政分開”的概念以來,結合改革開放后實行基層自治制度,中國的基層黨建和基層自治在黨領導和基層組織的行政工作中已經慢慢呈現出對于黨的領導與執政概念有所區分的具體活動。同時,較多黨建服務中心的設施配置不僅體現了黨組織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通過黨建中心這樣一個實體化平臺的各項活動開展,也使得黨員能夠加深自身黨組織生活的認識。這樣一個黨建平臺的設置,在提供服務的同時將有利于對內團結黨員,學習黨的各項思想,提高對黨的正確認知和自身素質;對外團結群眾,有利于基層黨組織成員加強與群眾之間的聯系,通過黨建中心提供的各項服務,基層黨員能夠在各項活動和與群眾的交流中讓群眾感受到將黨正確“領導”下社區生活的豐富多彩;此外,基層黨員干部能夠通過這樣一個實體的黨建中心,體會到黨的領導和日常行政之間的差異,將服務群眾的思想真正融入到黨員的工作當中。如2020年5月,通渭縣委常委李興平于碧玉鎮深入走訪,通過到岳岔村、趙河村等地進行座談交流、入戶走訪以及匯報聽取,掌握基層黨建工作完成情況,詳細了解基層組織在幫助貧困農品脫貧工作中的有效性。與此同時,李興平還到部分黨員家中實施談心交流,共同探討鄉鎮農村發展路徑,鼓勵和支持黨員發揮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模范帶頭作用,為民眾做出良好表率,另外需要積極投身建設實踐,為農村發展貢獻智慧,主動幫助貧困民眾。李興平同時強調了基層黨組織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每日安排合理時間進行集中學習,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學習,只要有利于自身理論政治知識的提供便均可采納。特別是對于幫扶工程相關人員來說學習更為重要,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能力是否得到加強,要切實重視相關政策學習,不斷更新自身知識以及服務理念,在脫貧攻堅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加強對于貧困農民的走訪和重視,對于農民遇到的問題及時發現、盡早解決,這不得不說是基層黨組織對自身職能認知的提升,在提升惠民政策推廣度和實施有效性方面有重要意義。
五、小結
通過在基層黨組織在社區街道中的推行的工作來看,基層黨組織成員在工作中對于其自身工作的職權來源和工作目標的界分并不十分明確,尤其是在涉及到與行政相關的項目中,各項工作的開展中呈現出“黨”的作用,但黨員自身對服務的內容和自身的權限有顧慮,在具體的黨建過程中難以施展拳腳。同時,群眾對于黨的實際工作開展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基層黨組織單方面的意志宣傳無法吸引群眾,因此需要結合社區發展的特色,積極開展豐富的活動,讓群眾在各項實踐活動中感受到黨對群眾的關懷,增強群眾對黨組織工作的認同,真正實現全面從嚴治黨。此外,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黨建”模式在不斷推進,基層黨員需要加強自身的素質能力,緊跟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曹麗媛.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變遷看地方人大常委會黨組的建設與發展歷程[J].沈陽干部學刊, 2019,21(06):31-34.
[2]趙佩,黃德林.基層黨政干部精準扶貧責任履行對農戶扶貧滿意度的影響——基于扶貧資金使用和分配合理性的中介效應檢驗[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9(04):43-49.
[3]吉歡.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黨政工作的研究——評《農村基層黨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J].植物檢疫,2019,3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