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柯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余年以來,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經歷了很多艱難的時刻,而此刻我們又經歷了一個巨大的挑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病毒縱然無情,但黨和政府總是會在第一時刻用科學的決策、準確的方針指揮全國人民進行抗疫救災活動,最大程度上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各項利益。疫情終將被戰勝,在這場抗疫救災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揮了自身的獨特作用,為抗擊疫情以及有序復工復產復學有重要的意義與啟示。
關鍵詞:抗疫救災 思想政治教育 意義與啟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決社會矛盾和難題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們動員抗疫救災行動的法寶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上、政治上以及教育上,都對此次戰役行動具有深刻的指導和啟示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動抗疫救災行動的開展
(一)提供科學的戰略指導
在此次疫情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和方法一直貫穿全程。疫情研判與發展情況向社會公開之后,黨中央要求動員一切力量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中央迅速成立指導組并立即趕赴武漢,各地援鄂人員也陸續開始出發,隨即便又下達了封城指令,在戰疫命令下我們動員的規模、行動及反應的速度在整個世界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基于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戰略指導,抗疫阻擊戰取得了明顯進展。
(二)塑造良好的社會及救治環境
在這次戰疫中我們國家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各種資源進行集中的救治。思想政治教育使人們了解社會主義發展規律,了解黨的發展政策,擁護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等。面對新的挑戰,更應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決服從黨中央的統一指揮、部署和協調,塑造良好的社會及救治環境。
(三)凝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祖國最深厚、最深沉的感情。在這次的疫情中,每個省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紛紛支援湖北,社會各界人員也紛紛捐款捐助物資,這些都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動表現。思想政治教育范圍廣泛,其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其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熱愛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激發起每一個人心中的愛國主義情懷,萬眾一心對抗疫情。
(四)營造正確的輿論環境
在疫情發生之后,各大媒體利用互聯網對此疫情展開了廣泛的報道,很多媒體都堅持對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引導,澄清不實傳言。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新聞的制造者,因此及時的發布和破除虛假新聞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想從根本上營造正確的輿論環境,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公眾知法守法,維護社會的和諧和穩定。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廣大群眾樹立民族法制意識,利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提供了途徑,能夠有效減少謠言的傳播。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抗疫救災中的具體表現
(一)科學規劃,合理安排各地區進行防控
根據疫情的發展,黨中央和各地區紛紛采取了相應措施。在此期間,各行各業均停業休息,人民群眾也是沒有特殊情況就盡量不出門,極大地抑制了疫情的蔓延。當然我們沒有實施一刀切的政策,在停業抗疫的同時,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的需求,廣大涉及民生的企業依然在崗位上堅守。在疫情明顯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一些地區根據疫情發展的實際情況開啟了次級別的響應。各地區在嚴防疫情傳播的同時開始分批次復工,以維持經濟正常運轉;分批次分地區逐漸有序開學,并強調防止疫情在學校內傳播。
(二)清正廉潔,依法處置防控不當行為
疫情期間,面對少數管理者能力不足以及信息不夠公開透明的情況,黨中央立馬做出決定,對失職人員進行免職,任命新的領導奔赴前線指導抗疫救災活動,這些舉措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都從事在黨政機關、學校和事業單位,因此對從業者的要求會更高,更需要培養選拔出具有政治覺悟,能夠踏實做事,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的從業人員。
(三)全面宣傳,警惕疫情繼續傳播
思想政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做好各種宣傳工作,在新型肺炎的期間,宣傳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經常看到各種宣傳視頻,宣傳標語,一些村支書的話語也時刻在村民耳邊響起,大家都說這些“土味”標語橫幅,“無情”卻“硬核”。加強抗疫宣傳標示工作,繼續做好監督和排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防疫知識宣傳,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理性看待疫情,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工作,為依法防控疫情、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出宣傳陣線的力量。
(四)心理援助,防止精神上出現過度緊張
從思想上入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突破口,我們要重視思想上、心理上的問題,當人們出現思想上混亂,心理上失衡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在短期內自行調節,使其恢復平靜,就很可能一些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疾病,對人的長期發展具有嚴重的危害。我們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性和優越性,利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給予處于心理危機下的當事人提供心理援助,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心理上的困擾,這對于更好的化解心理危機,維護社會和諧和穩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三、抗疫救災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一)在全社會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研究普遍聯系,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分析對教育對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的關系和影響。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每個人都被卷入了一場特殊的戰疫,在這場全新戰疫的人民戰爭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引領起社會主義價值觀,積極創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在社會治理和宣傳工作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最強的氣勢,為全民抗疫做出屬于自己的貢獻。
(二)培養愛國愛民的奮斗精神和家國主義情懷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面臨著許多困難與挑戰,我們的前輩們一直都在跟各種災難作斗爭,靠的就是奮斗精神和家國主義情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拿出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頑強的意志,以艱苦奮斗的精神迎難而上。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擁有家國主義情懷,繼承和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三)普及生命教育和信念教育
每一次的災難,都是一個展開生命教育的機會,作為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應該引導大家認識生命、了解生命。通過生命教育,把生命中的愛和光全部燃起,每個人都可以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通過信念教育,培養我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但是無論我們經歷了什么從來沒有被打敗過,跌倒之后我們依然會站起來。始終要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災難終將過去。
(四)重視心理工作,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
要做到用成長去面對災難,讓不幸成為通往幸福的橋梁,這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也是教育的本質和追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們,除了教給學生們知識之外,還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工作,讓大家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在災難面前,消除恐懼和焦慮的辦法就是面對它們,所有人都要一起面對,共同打贏這場防疫戰。
參考文獻:
[1]邢樂樂.新時代進一步弘揚抗震救災精神[J].現代交際.2018.
[2]王忠遠.新媒體時代突發災害事件中的輿論引導機制研究——以四川宜賓“6·17”地震抗震救災報道為例[J].中國地市報人.2019.11.
[3]寧曉菊.從抗震救災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認同[J].南華工商學院學報.2009.9.
[4]李琳.搶險救災中民族精神的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