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慧 周守君
摘要:隨著國家對“新醫改”的要求不斷深化,我國的醫療市場發生著諸多變化,醫療市場環境競爭變得愈發激烈,公立醫院院長的領導力和責任在這種形式下更加凸顯。院長作為醫院實踐者,其自身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到醫院的未來發展。當下我國的醫院的管理觀念的先進程度和院長的職業化程度有待提升。院長職業化是當下世界各國醫院管理隊伍建設的大趨勢和大方向,因此要我們提高對院長職業化的重視程度,明確當下公立醫院院長的職業化發展的不足之處,并找到科學有效的培養策略,使院長掌握更多的專業化知識和領導技能,帶領醫院走向專業化、職業化和制度化的到路。
關鍵詞:公立醫院院長 職業化培訓 策略
一、職業化的含義
職業化這個名詞受到學者和管理者的廣泛關注,歷史悠久。歷史上的經理革命促使一大批職業化的工作者登上歷史舞臺,西方的經營管理者的職業化進程也取得重大進展。職業化,顧名思義,其更加側重實訓和實踐技能,與純粹的技能有所不同,它要求任職人員必須以智能為特質參與崗位訓練,積累足夠的崗位知識和專業學問。職業化人員的特點就是在全日制從業的前提下,通過專業教育和訓練的方式,學習和獲得某一專業領域的學問。
職業化是一種過程,也是專業化人才得到認可的評價關鍵,是一種學習結果,它主要包括三個層次: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和職業行為規范以及行為操作標準。據長期研究表明,一個企業員工的職業化水平直接關系到公司發展的未來走向,現在更是日漸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培訓的必要性
(一)我國公立醫院院長缺乏管理知識和技能
我國的公立醫院院長大部分都是專家型人才,身為醫療界骨干人才的他們都是經過醫學技術的突出貢獻者或帶頭人提拔而產生的。這些醫療專家對醫療技術頗為精通,但是卻缺乏醫院進一步發展所需的管理知識和統籌技能,這會直接影響到醫院的發展和改革道路。由此可見,科學管理現已成為我國醫療改革的最大瓶頸,而突破這一瓶頸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升公立醫院院長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知識儲備。
(二)市場環境的需要
近年來醫療市場的發展趨勢越來越開放,競爭也更加激烈,整個醫療界的宏觀環境發生著深刻的改變。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對醫院的管理模式和院長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經驗式”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院長“業余化”也會被時代所淘汰,因此我們要提升對院長的職業化培訓的重視,在我國,探索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的培養策略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三)職業化成為衡量醫療行業專業度和成熟度的重要標志
社會發展速度加快,發展程度加深,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化人才在社會進步的大潮中貢獻力量,職業化變得越來越重要,并成為衡量一個行業專業程度的重要標志。在發達國家的醫院運營管理過程中,都是聘請專門的受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的醫院管理者和經營者來負責,并且對職業院長的市場化流動管理程度很高,醫院在聘請職業院長時也需要經過嚴格的考核和正規的聘任程序才能入職。反觀我國公立醫院院長的職業化程度就亟待提升,大多數的院長都是業余身份,并非擁有專業的醫院管理和運營知識,甚至有人身兼數職,哪一項都無法全神貫注地投入進去,導致醫院的管理專業化程度低,非職業化的弊端日益顯著。
(四)職業化院長日益得到廣泛關注
目前,在我國已經有部分醫院認識到了院長職業化的必要性,并且采取了相關的有效措施來對醫院進行科學管理,幫助醫院的專業化運營走向正軌。就國家層面而言,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醫院高層也從制度出發,乘著國家鼓勵政策的“東風”進行公立醫院院長的職業化培養建設,以便統籌規劃整個公立醫院的發展進步,推動其深化改革,從而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縱深發展。
三、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培訓策略
基于近年來醫療行業的發展情況,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管理層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性。根據上文中我們對當下公立醫院院長的任職情況分析可以看出,這個過程存在諸多弊端,在國家政策和經濟發展的支持支撐下,我們更要抓緊時間明確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任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對癥下藥地找出可實施性的策略,以保證職業院長在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引導院長正確理解職業化的角色定位
任何的角色定位都與周圍的系統環境緊密相關,在院長的職業化培訓過程中,要幫助其拋棄傳統的固式角色定位,不能再簡單地將一個個體固定在一個系統中,要認識到人的角色定位是動態的,變化的,隨著醫療改革的發展而發展。首先,醫院這個組織是有多個部門組織組合形成,醫院各部門都有自己的職責,功能和角色分工。要想在這個方面著手促進院長的職業化培訓,就要讓其從三個方面明確角色定位:一是明確醫院的主要架構和三大流程特征;二是準確認識醫療改革以后院長角色定位的新要求;三是要認清職業化院長角色的核心地位及其重要性。
這里主要談談如何明確職業化院長角色的核心地位及其重要性。首先,公立醫院院長的能力是具有不可替代性,職業化改革帶來了許多改變,但是絕對不會動搖院長能力的重要地位,這些能力是國家賦予的,并且肩負著社會對職業院長角色的新期待。其次,院長的角色權力是不可替代的,公立醫院的職業化改革進程中最重要的改革部分就是管理體制的改革,改革后的職業化院長不再涉及行政和政治層面的管理,只需要處理好份內的事務并扮演好院長的角色,有著最高的事務處理權。最后是院長的責任具有不可替代性,職業院長對醫院負責,對整個醫院的管理層負責,幫助醫院正常有效運行。
(二)實行措施保證院長的領導工作專職化
院長的職責要突破以往“業余化”的局限,明確院長職責并保證其工作的專職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取消院長的兼任崗位。事實上公立醫院的許多院長都會身兼數職,主要還會擔任一些科室主任的職位,這就會嚴重影響院長的工作效率,無法“術業有專攻”,就不能充分發揮自己在醫院的管理能力和領導能力。二是要建立完善的醫院管理層的職稱系列政策,因為從醫院的管理人員角度來看,職業化意識不足是造成后顧之憂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他們的臨床工作不利。院長是一所醫院的主心骨和領導主力,對院長的專業技術職稱的確定,就是對其工作地位的官方肯定,能保證院長享受到應有的待遇,因此要保證管理人員職業化系統政策得到明確。三是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這樣一來就避免了行政任命選拔院長,保證現代化的任命方式,如人機制,來選拔出更加專業的、更加合適的院長人選,并且院長的任職年齡不再參照公務員方面,能夠保證任期制的最大優勢的發揮。
(三)制度化完善醫院管理干部的任職資格
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既能充分保證院長任職的公平公正,還可以保證其上任后有效發揮管理層的作用,保證醫院的科學管理和正常運作。首先要確定職業化院長的選聘制度,這一制度的確立,從原則層面堅持了公平公正,逐步改變傳統的直接任命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證上任的人的專業化水準?;诳茖W的院長任職資格制度,經過系統的職業培訓和學習的院長人選才是最有資格管理整個醫院的。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科學完善的院長考核制度能有效督促院長進行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高標準和嚴要求會讓其產生危機感,在行業中不斷鞭策自己,從而調動其工作和進一步深入學習的積極性。
(四)加強院長的職業化管理要求
通過大量的數據研究調查發現,我國當前的院長隊伍一般都是由醫學專家組成,臨床經驗豐富,但是相對于管理層面的專業知識還是不足,許多院長還深受諸如“管理事業是業余的暫時的”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的臨床專家水平才是最值得肯定和保持的,但是管理知識和管理經驗的欠缺就很容易影響整個醫院的運作。因此我們要格外關注公立醫院院長的管理知識的專業程度,增加對院長的管理知識的監督學習,減少其對職業安全的顧慮,專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比如可以請專門的管理人才傳授專業知識、分享經驗,將最終的學習成果記錄下來,定期將學習成果匯總,寫出自己的學習心得。院長在真正的管理實踐中也要實時關注醫護人員的反饋和意見,不斷改進自己的管理方法。
(五)提升院長的專業學歷教育要求,完善科學的評價機制
我國的大多數公立醫院院長的管理職業化水準相比歐美等西方國家確有欠缺,這不是崇洋媚外的說法,從事實出發,歐美國家對醫院院長的管理層面的專業水準要求,比如像公共衛生、法律、商學等專業都有相應的學位標準,都要求有合格證書才有資格擔任醫院院長的職位,而我國的專家型院長隊伍相對于此,在管理層面的職業化水準就有待提升。因此首先要提升對院長的管理層面的專業學歷水準要求,從職業化的角度出發進行管理隊伍建設。
其次完善科學的評價機制是為了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醫院是個大家庭,院長和員工既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也是被監督和監督人的關系,院長為大家打造優秀的醫院運營環境,其他的醫護人員對院長的管理方式方法有建議也可以提出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優勢,督促院長不斷改進和學習管理知識,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共同打造良好的醫療團隊氛圍。
四、總結
公立醫院的院長職業化培訓和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改進策略方法。在當下這個醫療衛生事業飽受關注的時代,院長的職業化改革是社會的要求也是人類進步的必然結果,改革的每個步驟都要抓住重心,構建起改革的大框架,建立起科學的政策和制度參考,將整個制度化過程具體化,對院長的選拔、考核、培養、激勵和監督過程都采取嚴格謹慎的態度,多方共同努力,最終切實推動公立醫院管理層職業化改革的順利實現,保證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發展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2] 文曉初,王克霞,孫濤,等.北京市公立醫療機構管理人員職業化培訓課程設置探究[J].中國醫院,2014(11):12-14.
[3] 許沛堯,王橙,黎隱豪,屈偉,朱嘉琳,喻雪雙,趙莉,劉毅.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培訓需求調查——以四川省為例[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8,11(11):36-40.
(作者簡介:丁慧慧,醫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通訊作者:周守君,研究員,研究方向:醫療質量,安全管理,醫院管理及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