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悟
需要警惕的是,真正等到經濟刺激措施落地時,可能會上演利好出盡的戲碼。
2月11日,歐美股市普漲,美國三大股指齊創歷史新高。
期待政策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Micheal Wilson認為,市場信心、黑天鵝事件本身向好,以及風險資產本身具有持有價值是市場走好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市場期待經濟刺激政策發力。
標普500指數對近期事件的調整幅度實在太溫和。究其原因,還是美聯儲多年來隨時準備呵護市場的姿態,給了市場極大的信心。現在,美股以及全球股市都一路向好。交易員們賭的是后續各國出臺的經濟刺激措施。
Micheal Wilson 稱,年初,全球共識是預計全球經濟將迎來復蘇,資本市場也會因此向好。不過,后來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全球經濟必定受到影響,但是資本市場并沒有如期反應。并非是交易員罔顧眼前事實,而是認為經濟受到沖擊等同于更多的經濟刺激政策。
該分析師表示,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系密切,預計歐洲和日本也會出臺相關的經濟刺激措施。更何況,德國和法國2月公布的工業生產數據“極其令人失望”。但德國和法國股市在數據公布當天并沒有大跌。
Micheal Wilson 總結稱,簡而言之,在短短的 40天里,交易員已經從“因為好消息而買股票”變成了“因為壞消息而買股票”。除了財政刺激的支撐,資本市場不顧一切地抄底還有其他4個理由。
1.中國衛健委數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和疑似數據增速已經降下來了。這些變化對于市場來說非常重要,并且市場已經開始為此重新定價。
2.美股方面,周期性行業股票表現較好是因為之前該類資產表現本來已經相當疲弱,現在好轉既是有技術上回升的需要,而且基本面也有相當的改善。而新興市場方面,在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初期已經調整,情緒得到釋放。
3.美國出現重大變故的概率大降。美國總統安然渡過“彈劾大關”,其“市場友好”的政策也有望得到延續。
4.對于標普500指數而言,本身就被視為避風港,包含了美國最強大的一批公司。通常情況下,利率下降,只要經濟不出現衰退,該指數就是“適當資產”。
Micheal Wilson 認為,對于美股來說 3100~3150 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撐。如果利率繼續下降,標普500指數可能還會有400點的風險溢價。
總之,在不太如意的經濟數據和黑天鵝事件面前,全球股市并沒有一蹶不振,是因為“在不如意中,會有更多更有效的經濟刺激,從而達到陰霾散盡”。市場需要警惕的是,真正等到經濟刺激措施落地時,可能會上演利好出盡的戲碼。
不宜追漲
不過,市場也有較為謹慎的觀點。Miller Tabak首席市場策略師Matt Maley表示,過去一段期間以來,股市已經得到“完美定價”。展望后市,股市下挫10%的機會將遠高于再漲10%。他表示,由于大多數散戶投資者已在2019年獲得出色的回報,此時不宜再去追逐股市風險或跟隨市場大戶進場。
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利潤有望與上年同期持平,延續了2019年初以來的趨勢。全球增長疲弱和美元走強的雙重作用,加大了今年企業收益再次令人失望的可能性。美元帶來的任何負面影響都可能放大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已經迫使星巴克和耐克等連鎖企業暫時關閉了許多門店。
關注疫情
美聯儲理事夸爾斯表示,需要密切關注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目前不擔心金融不穩定;需要加快從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過渡的進展。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月7日在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美國和全球經濟前景構成“新的風險”,警告全球市場將受影響。
對于經濟前景,美聯儲警告,疫情暴發“給美國和美國的經濟前景帶來了新的風險”。具體來說,“由于中國經濟規模龐大,中國經濟的下滑壓力可能會通過緊縮而蔓延到美國和全球市場。”美聯儲警告稱,風險偏好、美元升值以及貿易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加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給全球前景帶來了新的風險。
美聯儲報告還指出:“最近幾周,股市和債市放棄了部分漲幅,因為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打壓了投資者的情緒。”
此前,高盛和摩根大通已經調整了對于亞洲經濟前景的預測值。
充滿信心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發表證詞,總體言論偏向溫和。他表示,勞動力市場保持強勁,通脹將會回到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水平。
2月12日,鮑威爾重申他對美國經濟擴張可持續性的信心。他表示:“沒有低失業率、薪資增長、就業機會不能持續的理由。當前的美國經濟沒有任何失衡的地方。”
鮑威爾對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前景充滿信心,這凸顯了美聯儲目前的觀點,即1.5%~1.75%利率是保持擴張步伐正常的正確選擇。美國工資水平現在以約3%的速度增長,失業率為3.6%。
但鮑威爾還指出,美國經濟仍有表現不佳的領域,包括財富和收入不平等,以及勞動力參與率在上升的同時低于許多其他發達經濟體。
當被問及原因時,鮑威爾將大部分責任歸咎于教育程度低。
重新評估
作為全球制造業基地的中國,在經濟回升的動力以及節奏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海外資本市場已經開始重新評估全球復蘇的節奏。
對中國需求依存度較大的亞洲國家可能受影響更大,2月份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已經紛紛降息,政策利率均已跌至歷史新低。新興市場降息潮已經成為現實,這也導致新興市場貨幣呈現疲弱走勢。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簡稱BIS)的統計數據顯示,新興國家的貨幣政策利率中值已在1月份下滑至2.75%、為有史以來首次跌破3%。
美元指數2月12日上升至98.99點,創2019年10月15日以來新高。
美元升值也會影響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的投資對海外買家來說更加昂貴。
“預期可能達不到,這是一個市場風險。”紐約人壽投資分析師 Lauren Goodwin 表示。市場不受基本面影響的時間不會太長。跨國公司已經承受著壓力,標準普爾 500指數成份股公司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這些公司去年大部分時間的收益都低于面向國內的公司。這些公司中有許多現在正在應對全球需求減弱和美元走強的前景。
美元走強對美國出口商不利,因為這會削弱他們的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這也損害了美國跨國公司的利益,因為它們將海外收入轉換成美元的成本提高了。對于押注今年收益反彈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美元升值令發展中國家償還美元計價債務的成本更高,給那些大量借入美元的國家帶來了壓力。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企業和政府以美元計價的未償還債務為 6.4 萬億美元,而 10 年前為 2.7 萬億美元。大宗商品價格也受到美元走強的影響。石油、銅和大多數其他原材料都是以美元計價的,當美元升值時,這些原材料對外國買家來說會變得更加昂貴。美元走強確實有利于那些從海外進口商品的美國公司,因為這增加了它們的購買力。理論上,它也有助于美國消費者購買外國商品。美國游客也將看到他們的錢流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