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路云

公益慈善捐贈在作出社會貢獻的同時還存在合理的稅收籌劃空間,了解我國公益慈善捐贈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針對每次重大疫情發布的捐贈稅收政策公告,將有助于個人和企業做好稅收籌劃。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襲,個人、企業紛紛參與到捐贈行動中來。在貢獻社會的同時,公益慈善捐贈也存在合理稅收籌劃的空間,捐贈人可以享受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
以個人和企業名義捐贈可享優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 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符合下列捐贈方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的個人捐贈,可以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的12%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結轉以后3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八十條規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財產用于慈善活動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企業慈善捐贈支出超過法律規定的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當年扣除的部分,允許結轉以后3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為了支持扶貧攻堅,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務院扶貧辦《關于企業扶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49號)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或直接無償捐贈給目標脫貧地區的單位和個人,免征增值稅。在政策執行期限內,目標脫貧地區實現脫貧的,可繼續適用上述政策。
2019年12月3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2019]99號,以下簡稱“99號公告”),這是首個針對公益性捐贈個人稅收處理的綜合性政策文件,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新個稅法實施后首次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的政策支持。
99號公告追溯至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具體內容如下:
1.明確可以稅前扣除的個人公益捐贈。個人出于公益目的的捐贈多種多樣,但只有滿足相關條件的捐贈才能夠在計稅時享受稅前扣除。例如,個人通過境內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公益性社會組織,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向公益慈善事業進行的捐贈,個人需取得捐贈票據作為憑證等。這些基本規定與企業所得稅保持了一致。
2.公益捐贈支出金額的確定。公益捐贈資產包括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貨幣性資產按照實際金額確認捐贈額,非貨幣性資產按照公允價值確認捐贈額是160號文及124號文提出的捐贈資產價值確認的一般性原則,適用于個人及企業公益捐贈。在此基礎上,財稅[2016]45號文4特別規定企業公益性股權捐贈以取得股權的歷史成本確定捐贈額,而最新的99號公告則明確了個人捐贈股權或房產的,均按照財產原值確定捐贈額。此前在實踐中,個人捐贈股權發生過是否需將股權公允價值與取得股權原值的價差視為財產轉讓所得征稅,再按股權公允價值確定捐贈額的爭議。99號公告對這一問題的明確,將避免個人因此類公益捐贈承擔額外稅負的情況。
慈善捐贈對納稅將產生影響
以某地為例,某合伙企業的個人投資者A和B,投資比例分別是40%和60%,兩人經營的合伙企業捐贈前當年應稅所得額200萬元,兩人計劃捐款 60 萬元,以下分析 3 種情景下產生的效果,假設該捐贈已取得捐贈票據但不符合全額抵扣條件。
?情景一:以合伙企業名義捐贈60萬元
投 資 人 A 應 納 稅 所 得 額 =200 ×(1-12%)×40%=70.4萬元
投 資 人 B 應 納 稅 所 得 額 =112 ×(1-12%)×60%=105.6萬元
?情景二:按投資比例,以投資人A名義捐贈24萬元,以投資人B名義捐贈36萬元
投資人 A 應納稅所得額=200×40%×(1-30%)=31.36萬元
投資人 B 應納稅所得額=200×60%×(1-30%)=84萬元
?情景三:以合伙企業名義捐贈20萬元,剩余按投資比例,以投資人A名義捐贈16萬元,以投資人B名義捐贈24萬元
投 資 人 A 應 納 稅 所 得 額 =(200-20)×40%×(1-30%)=50.4萬元
投 資 人 B 應 納 稅 所 得 額 =(200-20)×60%×(1-30%)=75.6萬元
由此案例可見,通過不同的捐贈方式,同一金額的捐贈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
新冠病毒防控捐贈稅收有優惠
針對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財政部、稅務總局在 2020 年 2 月 6 日發布了“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捐贈稅收政策的公告”,特別提到以下幾點:
第一,企業和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用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現金和物品,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
第二,企業和個人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捐贈用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捐贈人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開具的捐贈接收函辦理稅前扣除事宜。
第三,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或者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無償捐贈用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免征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從上述政策來看,我國的公益慈善捐贈稅收政策越來越完善。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公益慈善捐贈中來,相信我國的公益慈善行業將迎來大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合理的稅收籌劃也顯得尤為重要。用好國家的稅收政策,做好個人和企業的稅收籌劃,可以更好地促進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