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川
◆摘? 要:重慶市鐵路中學校作為一所不斷創新發展的學校,對課堂教學進行了革新,建設了富有特色的星光課程體系,正在探索拋錨式星光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星光課堂;教學模式;拋錨式教學
我校的星光課堂有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如部分課堂還存在效率不高,維度不明,課堂教學結構不夠完善等。為了解決星光課堂的理論支撐、教學結構、評價維度等問題,本文將探究什么樣的課堂是星光課堂,拋錨式課堂教學模式怎樣促進課堂教學品質化和教育效果優質化。
一、星光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一)教學模式的定義
美國教育家布魯斯.喬伊斯和瑪莎.韋爾兩個人主張一種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教學環境。我國教育界歸結為三種主張:方法說、結構說和程序說。我們認為教學模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于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
(二)星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拋錨式”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模式是建立在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上的一種重要的情景教學模式,其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情景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憑借學生的主動學習、生成學習,親身體驗完成從識別目標、提出目標到達到目標的全過程。
我們借鑒拋錨式教學模式對星光課堂的維度進行了革新,重新定義為生本性、民主性、情景性、思辨性、精準性五個維度的課堂。
生本性是指以學生為本,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因材施教。
民主性是指師生關系,教師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差異發展。
情景性是指教學形式,教師是基于問題建構的需要,引導學生建構出真實情景。
思辨性是指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解釋、分析、推論等方式,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勇于確證、勇于求知和求真。
精準性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邏輯嚴密,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式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二、星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拋錨式教學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基于問題的教學”或“情境性教學”。
(二)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認為教育應依據學生的智能差異進行相應的教學,開發學生的潛在智能,使潛在智能變為顯性才能。在拋錨式課堂教學模式中,引導學生利用自身擅長的優勢智能來確定問題,模擬情境,從而進行有效教學。
三、星光課堂拋錨式教學模式的優點
(一)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拋錨式教學是一種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動手實踐中學習的教學新模式。
(二)拋錨式教學的效果
通過拋錨式星光課堂教學模式,可能產生以下效果: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有利于培養學生收集、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學生明白所學知識的現實意義。
四、星光課堂教學模式策略
(一)課堂教學基本程序
1.創設情境--是指在真實的情境中創設問題所依靠的故事情節,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
2.確定問題--在創設的情境下,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
3.自主學習--意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
4.合作學習--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與創新能力、說理思辨的能力。
5.精準訓練——教師須做到針對學生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有精準的訓練,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原則
1.情境設置與產生問題一致。
2.問題難易適中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3.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小組互動以支持生成性學習。
(三)輔助系統
巧設情境,合作學習。教師需要根據“錨” ,利用形象的視頻資源和動手做的教學方式,開發出類似的問題和拓展性的問題以輔助主題的學習。
(四)實施策略
拋錨式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最在挑戰之一就是角色的轉達換,即教師自己也應該是一個學習者。
1.創設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
2.確定問題:在上述情境下,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
3.自主學習:學生按有關線索自主解決問題。
4.合作學習: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5.精準訓練:目標與結果匹配。
五、結語
重慶市鐵路中學校初步構建拋錨式星光課堂教學模式,促使本校一切學科課堂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關鍵能力為重點,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期望最終使鐵路中學借助全面深化課堂教學革新的契機實現突破性飛躍發展。
參考文獻
[1]清臣,徐蘋.當代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內涵:一種反思的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14(1):15-18.
[2]李霞.“353”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D].河南大學,2014.
[3]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陳寧.對“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