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雨
◆摘? 要:現代教育體系對青少年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在生活調查中發現,很多具備良好的知識儲備的學生在為人處世上具有問題,沒有健康的心態與人格。中職階段的學生相比于高中生具有一些差距,這樣的學生需要教師正確的行為規范,糾正學生一些思想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現代教學環境下,教師們普遍將教學的重點投入到知識與技術的教學上,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交流,沒有很好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導致學生在樹立健康心態的關鍵沒有被規范和教導。因此作為一名職業中學的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解決問題,疏導學生的心理。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
青少年時期是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社會中許多的事例表明,教育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能夠避免學生走向歪路,抵御誘惑。青少年時期的學生敏感且叛逆,容易對教師產生排斥心理,在學習壓力下逐漸形成郁結,沒有通過正確的方式排解自身的壓力,因此形成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部對中職階段的學生教育提升重視,希望教師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學,幫助學生建設健康心理,達到綜合教學的目標。本人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一些適合教學的方式,并進行以下論述。
一、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正確的思想意識,建設健康思想
心理健康問題的教學首要任務是為學生建設正確的思想意識,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學習中逐漸吸收積極思想,學習課本中沒有的品行和精神,正能量的積累能夠讓學生逐漸豐富內心。中職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有基本的語數外學科,還有專業知識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善于借助自己教學的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提升知識的同時形成健康的心態。
比如,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教學時,需要充分發揮課本中涉及的內容和精神進行講述,讓學生進行語文積累的同時明白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和品質,逐漸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教師在進行技術方面的教學時,可以從知識、技能和工作精神上入手,讓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學習實際工作中應該秉持的精神和態度,接受一些正確的工作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心理。普通的心理教學并不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而積極的思想意識的態度能夠幫助學生自主解決一些問題,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一點一滴的讓學生積累自身能力,更好的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二、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發現與解決心理問題
作為中職階段的一名教師,除了要負責自己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知識和技術,還要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疏導學生的思緒,讓學生找到自我解壓的方式。溝通和交流是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距離的關鍵,教師可以在融入學生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問題,與學生進行分析,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比如,教師可以每周舉辦一次班會活動,根據最近一周內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闡述,在溝通中讓學生主動論說一些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的解決方式,展現學生不同的思想與觀念,教師能夠知道學生思想意識是否正確,當發現學生的心理或者行為不正確,言語過激時,教師需要以一種耐心柔和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思想的引導和糾正,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教師的意見,當學生的觀點和態度十分正確時,教師需要加以肯定,大力表揚,激勵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溝通與交流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產生新的認知,更好的理解學生的思想,全面把握學生,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提升教學質量。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及時釋放自己的壓力,面對困難時能夠求助教師得到正確的解決方式,降低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
三、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青春期時期的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家庭因素,家長帶給學生的學習壓力以及家庭不和諧因素造成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是學校的學習環境帶給學生的緊迫感,學生無法找到釋放的壓力。因此在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時,教師需要從兩方面入手,在學校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教學,幫助學生及時排解自己的壓力和問題,同時教師需要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明白孩子的心理,掌握如何監督孩子,正確管理孩子,讓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
比如,教師可以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現代化科技進步迅速,家長了解孩子的機會增多,不用通過家長會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通過手機為家長傳遞一些正確教育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孩子目前的壓力,當看到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應該如何引導和解決,孩子需要鼓勵和激勵,長時期的打壓攀比會在孩子的內心增添陰霾。教師可以為家長推薦一些現代化教學的方式和思想,讓家長為了孩子積極學習,更正自身在家中的不恰當行為,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和諧的生活環境。再者,當教師發現孩子的一些心理問題時,應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綜合情況,及時解決,避免出現問題。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而言,健康的人格與心態十分重要,知識和技能的積累雖然教學的目標,但是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教學的根本,教師不能忘記教育的根本,先保證學生的心理和身體上的健康,再展開實際的教學計劃。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的教學內容和生活小事展開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思想,烘托正確的品行和精神,讓學生得到正確的教育,其次教師可以在溝通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于家長進行互動,改善學生的生活環境。上述方式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的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黃鈺珊.用心傾注,讓師愛滲透與有效管理相依相伴——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探索與思考[J].中華少年,2017(09).
[2]姚玉菊.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以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為研究對象[J].課程教育研究,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