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匯
由于半導體板塊的整體高景氣度,截至1月15日,兩只ETF自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為68%和80%。
新發兩只半導體ETF
半導體基金過去大半年來異常火爆。近日,又有兩只半導體ETF將上市。廣發基金和華夏基金的兩只半導體芯片ETF――廣發芯片基金(159801)和華夏芯片ETF(159995)先后發起募集,兩只ETF跟蹤的標的均為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兩只基金都已于2020年1月14日結束認購,屆時半導體主題ETF又將增加兩只新產品。兩只產品將很快上市交易。
目前,已上市同類ETF有兩只,分別是國聯安的半導體ETF(512480)和國泰的半導體50ETF(512760),自2019年6月上市以來兩只產品頗受市場追捧,份額持續凈流入,目前規模分別為8.2億元和31.3億元。由于半導體板塊的整體高景氣度,截至1月15日,兩只ETF自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為68%和80%。
這幾只半導體基金所跟蹤的指數有一些差異。國泰的半導體50ETF跟蹤的是中華交易服務半導體行業指數,有50只成份股。國聯安的半導體ETF跟蹤的是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指數,成份股30只。而正在發行的兩只ETF跟蹤的標的均為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成份股25只。
3個指數均選取主營業務與半導體產業鏈高相關的個股作為成份股,主要區別在于選股、樣本股數、成份股集中度等。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的的成份股數量最少,為25只,集中度更高,前十大權重股合計占比達71.45%,其個股平均市值也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前十大權重股上看,3個指數有6只個股重合,包括國內存儲芯片設計龍頭公司兆易創新、生物識別芯片供應商匯頂科技、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長電科技、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北方華創等。
市場空間廣闊
年初市場躁動,半導體ETF已有巨大漲幅,紛紛創出凈值新高。未來能不能繼續參與可能是很多人的疑惑。
總體來說,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體量還非常小,大約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左右。這個行業通常集中度比較高,容易走出大型企業。而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的企業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就是說,如果你相信這個故事,認為中國可以在半導體世界版圖上占據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那么這個行業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反映到整個行業的市值,應該還有很大的漲幅。這是一個長期的判斷。但短期可能會有很大波動。
IC?Insights在2019年的時候有一個報告分析了中國的半導體行業現狀。IC?Insights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分為存儲芯片及非存儲芯片兩部分,2018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總價值約為1550億美元,其中存儲芯片占了大約41%。在這1550億美元的芯片產品中,僅有240億美元是在中國境內生產的,但這其中大部分都是海外公司生產的,總部位于中國的公司只生產了65億美元,只占中國1550億美元市場的4.2%。IC?Insights分析稱,在這65億美元的產品中,約有10億美元來自IDM公司,55億美元則是中芯國際等代工廠生產的。IC?Insights預測,2023年中國制造的芯片產品價值會提升到452億美元(也就是2018年的將近7倍的水平),但也只占2023年全球5382億美元市場的8.4%,即便考慮到中國公司生產的芯片增加了附加值,那中國生產的IC占全球份額依然不過10%。
報告提到,中國公司目前在存儲芯片進行了大量投資,中國晶圓廠的產量正在快速提升,但存儲芯片之外還有模擬芯片、混合信號、服務器、MCU主控及專業邏輯芯片等等,這方面中國公司與國際水平差距更大。
總的來說,IC?Insights的這份報告認為中國公司未來在半導體產業上表現會很出色,但是鑒于中國公司半導體芯片生產及技術起步還很小,IC?Insights認為中國公司在未來5到10年里不可能在自給自足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這份報告雖然是有些潑冷水,認為中國完全要自給自足在國際半導體行業占有重要地位沒那么快,但你從數據可以看到發展空間有多么巨大。即使只是在存儲芯片上增長7倍產能,所帶動的產業鏈產值也會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