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

2020年,出現指數牛市的可能性不大,選股也變得更加專業,以業績驅動為核心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正成為市場主流。
大批量發股
據央行發布的數據,2019年1~11月我國社會融資增量累計21.23萬億元,而全年IPO募資約為2570億元,縱然加上再融資11559億元(截至2019年12月15日),合計也就1.41萬億元,占比僅為6.6%。
新版《證券法》已明確規定,全面推行注冊制,取消原發審委,改為交易所審核。有關方面官員也一再強調,將盡快創造條件,在創業板跟進注冊制,并且將IPO的條件之一,由“持續盈利能力”改為“持續經營能力”。
毫無疑問,注冊制的推進,以及虧損企業也能上市,將使IPO家數和募資額出現大幅上升。事實上,2019年全年共發行201只新股,而科創板僅從下半年開始就發股72只,募資金額840億元。
2020年將加大批量發股,還源于監管部門不久前發布的兩個文件。
一個是2019年11月8日發布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分層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該辦法規定,新三板將在原來基礎層、創新層之上,增設精選層,形成“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的3層市場結構。精選層掛牌滿1年的企業即可申請轉板上市。據測算,“目前在新三板掛牌滿1年的675家創新層企業,符合精選層財務標準的共有322家,占全部創新層企業的47.7%。”這當中哪怕有一半或三分之一轉板,就超過100家。
另一個是2019年11月29日證監會對全國政協2816號提案的答復:證監會“積極指導支持上海股權交易中心建設科技創新專板,對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全面創新改革典型案例,在全國8個全創改試驗區推廣”(8個全創改試驗區為京津冀、上海、廣東、安徽、四川、武漢、西安、沈陽——筆者注)。
中批量破發
既然是在科創板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注冊制,諸如23倍發行市盈率估計到2020年2月底也將壽終正寢。如此,破發就在所難免。
目前科創板上市的70只股票,最多時曾有10只破發,加上在發行價邊緣掙扎的,占當時的比例已達20%。如果2020年創業板、乃至其他各個板塊均采用市價發行,破發率很可能在20%上下,這已同國際股市的破發率接近。
小批量退市
統計顯示,2019年通過多種渠道實現退市的有18家公司,是近年退市家數最多的一年。若以新股上市201家、老股退市18家計算,則退市率為8.95%。雖然這個數字與紐約、納斯達克等20%的退市率比較還有很大差距,但這畢竟是A股市場近30年來退市率大有進步的一年。
隨著大批量發股和新股上市門檻降低,殼資源變得更不值錢,如此,那些因財務指標以及在面值上下掙扎的公司,茍延殘喘的日子更不好過,退市幾率也將成倍上升。A股市場在變得更包容的同時,有望形成“大進大出”的格局。縱然暫不退市,筆者大膽預測,兩市近3800只個股,很可能有2000來只墜入“門可羅雀”的死亡或垂死板塊。
新版《證券法》的另一個特點是,大幅提高違法違規的成本。對于欺詐發行,哪怕尚未發出去,一分錢也沒有拿到,也要處以最高2000萬元的罰金。對這一條筆者最為贊賞。虧損企業可以發股,小企業也可以上市(已沒有上市公司總股本不得少于3000萬元等規定),但欺詐造假必須重罰!
由此,出現指數牛市的可能性不大,選股也變得更加專業。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資本市場良幣驅逐劣幣的趨勢愈發明顯,以業績驅動為核心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正成為市場主流。
對廣大散戶朋友來說,興許,精心挑選幾家長期以來業績不錯的基金,是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