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伊

7月9日,武警江西省總隊機動支隊官兵在鄱陽縣使用鐵鍬加固圩堤。圖/新華
鄱陽湖的水從來沒有漲得這么快。
2020年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水位達22.53米,超過1998年洪水位0.01米,突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此時,距離鄱陽湖星子站水位超警戒剛滿一周。“往常都是幾公分幾公分地漲,這次5天內就漲了三四米。”鄱陽湖沿湖縣城的多位一線防汛工作人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7月13日,記者來到鄱陽湖東岸的都昌縣,看到水位居高不下,很多堤壩馬上要被漫頂,圩堤上大部分都鋪設了三色布,上有沙石袋壓實。在高速公路上,軍車接連駛過,各部隊相繼支援當地抗洪。
7月中旬以來,鄱陽湖區全流域汛情告急。10日13時,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升級發布鄱陽湖湖口附近江段、鄱陽湖湖區洪水紅色預警,這是洪水預警信號的最高等級。
7月11日8時至12日8時,長江流域內有13站超歷史最高水位,其中有12站都位于鄱陽湖湖區及尾閭。此前在6日至8日,鄱陽湖湖口站發生長江水倒灌入鄱陽湖現象,倒灌總水量達3億立方米。
鄱陽湖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南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河五河呈輻射狀向鄱陽湖匯集,北面經湖口的狹長通道與長江相連,如果上下都遇到暴雨,五河來水量激增,再加上長江水頂托,鄱陽湖被圍在中間,水位暴漲,且難以溢出。
衛星監測數據顯示,鄱陽湖,這個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最近每天都在“長大”,其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目前已達4206平方公里,為近10年最大,面積直逼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
7月13日下午4點,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的磯山聯圩下壩,來自某野戰部隊的近百名官兵正在幫助當地進行大壩的修護。
都昌縣沿鄱陽湖一側共有89座大小圩堤,總堤線長達93.5公里。磯山聯圩分上、中、下三段,下壩段長約2300米,站在壩上可以遙望縣城,當地人稱為“必保壩”,是守護都昌縣城的一道重要防線。一旦垮壩,鄱陽湖水會直接倒灌入縣城。當前,壩外的鄱陽湖水位比壩內高約8.5米,高落差較大,壩外水壓已經對壩體造成威脅。
在壩坡上,都昌縣水利局高級工程師向禮榮正在指導官兵如何進行反濾和排水。整個聯圩下壩根據建筑材料的不同由兩段構成,南端一段約1000米,是砂質土堆造,另一端則是由防水性更好的黏土筑成。
向禮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座壩1978年建造時,還沒有機械設備來搬運建筑材料,各段只能就地取材,靠南段這側只有砂質土,所以形成這種“組合式”大壩。但砂質土壩容易滲漏,現在,他們已經在底部發現了三個滲漏點。“這種小出水點雖然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如果不處理,水會不斷向上蔓延,小險變成大險,水壓大時容易造成潰壩。”他指著腳下不遠處一條不太明顯的水線說道。
記者看到,在大壩臨水底部,出現了一些水坑,水坑內的水混著泥在向外溢流,使周圍的壩上野草被浸濕,因而形成水線。一輛鏟車停在壩上,將顆粒粗大的沙石成堆地卸下來,官兵迅速地將沙石放入麻袋,傾倒在水坑里,對滲漏嚴重的地方,有官兵用鐵鍬先將泥水鏟到兩側。
據向禮榮介紹,沙石在填滿水坑后還需要繼續傾倒,大約覆滿壩面30公分,水坑周邊區域也要覆蓋,連成片。沙石具有過濾作用,這樣在壩底形成一個小面積的漏斗,水很快會滲下去,順著旁邊臨時挖出的引水渠流出。“到明天早上,這塊就會干掉,水線不會繼續向上抬升了。”他說。
一直到傍晚,搶修工作仍在進行。

7月12日傍晚,江西鄱陽縣油墩街鎮橋頭村,水位仍在持續上漲,消防員繼續往外轉移村民。圖/人民視覺

7月13日,江西上饒鄱陽昌洲鄉中洲圩的決口處,工程單位分別從上下游兩個工作面推進,開展決口封堵工作。7月9日,鄱陽昌洲鄉中洲圩由于長時間浸泡,于21時35分左右潰堤,決口長約170米,影響昌洲鄉15個行政村。圖/人民視覺

7月12日下午,江西鄱陽油東街鎮西河東聯圩(港頭村段)出現“泉涌”,數十名解放軍戰士迅速趕赴現場處置支援,最終以接力扛沙袋的方式堵住了泉涌口,加固了圩堤。圖/人民視覺
7月10日以來,在鄱陽湖沿岸堤壩上,到處可見這樣的搶修工作。江西省一位水利工程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歷年防洪搶險,三色布和沙石袋都是最有用的物資之一。在壩頂堆積沙石袋可以使大壩更加穩固,防止急水拍打圩堤時被沖垮。三色布鋪設在滲漏的地方,再用沙石袋壓實,可以防止滲漏點擴大,直至整個大壩被傾覆。
目前,各地的防汛物資和人力仍然存在缺口,一些大壩出現決堤。
7月10日,九江市江洲鎮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致江洲在外鄉親的一封信》,號召在外的江州父老回家鄉抗洪。信中稱,江洲實際可用勞動力不足1000人,面對34.56公里長的堤壩,當地防汛人手嚴重短缺。
7月12日10時,九江市湖口縣水利局緊急向社會募集編織袋。按湖口縣防汛抗旱指揮辦估算,一立方米沙土平均使用30個編織袋。湖口堤岸加碼頭總計長度將近16公里,再加上新建的子堤,全縣目前一共需要144萬個編織袋。
當天深夜,第71集團軍緊急出動2300多名官兵連夜搬運6400袋沙石料赴江西省共青城市博陽河大壩搶險。
與此同時,12日晚間,鄱陽湖西岸的江西省永修縣三角聯圩發生潰堤,缺口超過100米,洪水不斷涌入,共 5.036萬畝耕地和2.6萬群眾受到威脅。江西水利水電公司已派百余人至現場對潰口進行封堵,但堤外河水仍以2.5米/秒的流速流入,封堵存在困難。據江西水利水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小型石料投入河中隨即就被沖走,必須投放大塊石料。但由于鄱陽湖區防汛工程用料多,大塊石料的取料出現困難。
目前,鄱陽湖水位仍沒有出現下降趨勢,至少4個觀測站的水位高于1998年洪災水位。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將近日的鄱陽湖洪水定義為“超歷史記錄的流域性大洪水”。
江西省水文局副局長李國文指出,出現超歷史記錄的流域性大洪水,是因為今年7月以來降雨量大。長江流域梅雨季早,梅雨量多,長江流域6月以來降雨偏多三成,7月以來偏多八成,尤其在中下游,7月份偏多了1.5倍。而江西省6月以來是同期降雨的1.6倍,7月上旬是多年均值的4倍。在這樣的背景下,鄱陽湖受到了“兩面夾擊”。
在水利專家看來,搶險圩堤“治標不治本”,在今年這種極特殊的高水位壓力下,只有主動分洪才能從根本上阻止決堤。
7月13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向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共青城市、鄱陽縣等地印發《關于全面啟用單退圩堤蓄滯洪的緊急通知》,文件等級標為“特急”。
《緊急通知》指出,當前,江西省鄱陽湖區和長江九江段防汛形勢異常嚴峻,為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湖區所有單退圩堤必須于7月13日主動開閘輕堰分蓄洪水,分洪前必須提前對圩區內可能出現的人員進行清場。并且強調,各地要立即行動起來,一旦發現未按要求蓄滯洪的,追究領導責任。文件措辭嚴厲。
這并非江西省今年發布的第一個關于單退圩堤的文件。此前在7月10日,該省防指就發布了《關于切實做好單退圩堤運用的通知》,對單退圩堤如何自行進洪做出了細化的要求。

7月13日上午,江西九江市柴桑區江新洲渡口,一名村民背著行李走下輪渡。江新洲四面環水,由于連日來長江九江段水位過高,且有上漲趨勢,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按照當地防汛應急預案,部分居民已陸續開始有序轉移。圖/人民視覺
如果沒有今年罕見的鄱陽湖流域性大洪水,單退圩堤這個名詞幾乎要被人遺忘。
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減災研究所原所長程曉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單退圩的設立是在反思1998年洪水的基礎上采取的一個主要舉措。此前,人與水爭地,不斷地圍湖造田,鄱陽湖的調蓄洪水能力越來越弱,湖區水位也越來越高。1998年洪水之后,國家決定實行退田還湖和移民建鎮,退田還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雙退和單退。
“雙退圩堤”是退人又退田,“單退圩堤”退人不退田,民眾要搬出圩區,但土地可以耕種,低水位時在堤內種養,高水位時要主動開閘進洪,在堤內蓄洪。為此,各地專門根據1998年洪水測算出了一個進洪水位,按規定,只要水位觸碰了這條“紅線”,必須要主動開閘進洪。
但在1998年之后,這項制度幾乎從未被啟用,只有特大洪水中零星幾個圩堤被迫主動進洪過。“這也是在實在覺得守不住的情況下,被動開閘。” 一位資深水利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地方上的普遍觀念還是“能保則保”,比如某省2016年洪災時,一共有129個圩垸潰堤,只有4個圩垸主動進洪。
“村干部怎么動員老百姓?他們一直說我們再拼一拼,拼到對岸的堤守不住了我們就贏了。如果哪個大壩垮了,整個湖區就一片歡騰,因為只要有一個圩堤垮了,水位就降下去了,就意味著你終于守住了。”該專家回憶道。當時,還有地方干部反映說,即使村干部想開閘,村民也不同意,他們拿著鐵鍬和扁擔在閘門口嚴防死守。
在程曉陶看來,如果鄱陽湖長期維持高水位,湖區圩堤受特殊地質所限,長時間泡在水里,想守住非常困難,不如主動開閘進洪。一旦潰堤,對村莊造成的沖擊更大,由于潰堤前堤壩兩岸壓差大,決口后洪水流速很快,房屋和基礎設施都可能被沖毀。但主動開閘后,可以有控制地進洪,讓堤壩兩側的水壓逐步平衡,既能保堤,又給村民的撤退留有時間,可以按計劃有序撤退,安全事故減少,總體帶來的損失比被動決堤要小一些。也就是說,堵不如疏。
按江西省防指要求,保護農田面積1萬畝以下且受(鄱陽)湖水控制的單退圩堤,進洪水位為湖口站水位20.5米。在滿足進洪水位的條件下,必須進洪,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攔進洪,各級防指不應組織人員進行搶險。保護農田面積1萬畝及以上且受(鄱陽)湖水控制的單退圩堤,進洪水位為湖口站水位21.68米。當地政府應在水位未達進洪水位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組織群眾搶收稻谷,保住既有農業成果;當達到進洪水位時,應有序進洪蓄水。
程曉陶指出,萬畝以上的圩區數量少,但影響范圍廣,進洪的損失也更大,因此需要靈活處理。但13日的文件強調所有單退圩一律開閘,可見“水位已經逼到了這個份上”。
本次文件中的相關實施細則,早在2002年時就已經規定。當年5月,江西省頒布了《江西省平垸行洪、退田還湖工程措施總體實施方案》,不僅規定了20.5米和21.68米兩條進洪線,還要求萬畝以上圩堤各建有一座進出洪閘和一座滾水壩,萬畝以下圩堤各建有一座進出洪閘,即“小圩先分洪、大圩后分洪”。
在鄱陽湖東北岸的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24個鄉鎮中有21個瀕臨鄱陽湖,全縣共有89座重點圩堤中,其中有64座屬單退圩堤。都昌縣應急管理局黨組成員袁旭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所有單退圩堤已實現全面進洪,共轉移3萬多人。
都昌縣應急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實際上,都昌縣也并非在達到進洪水位時開閘,而是等水位超過了22米以后,才開始分批進洪。“一開始還是想盡量守住,縣領導10日接到省里的通知后商量了很多次,最終決定開閘放水,因為水位實在太高了,有些壩已經開始漫過頂部。”他說。
都昌縣報災核災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據初步統計,開閘后全縣損失約2億元,主要是農業損失,很多農田來不及搶收。他還表示,一些農民的個人家庭損失也很慘重。江西省河道湖泊管理局局長陳云翔表示,對于單退圩堤泄洪導致受損的農作物,當地政府會根據相關標準給予補償。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制圖/韓春燕
截至7月12日晚,鄱陽湖區185座單退圩堤中,已有153座進洪運用,進洪量約20億立方米,經江西省防指測算,實際降低鄱陽湖水位20至25厘米。13日全部單退圩堤開閘后,可再降低鄱陽湖區水位約5厘米,減輕鄱陽湖及長江九江段的防洪壓力。據省水文局預測,7月14日后,鄱陽湖水位將逐步緩退。
在1998年之后,這是江西首次在全省范圍內對單退圩堤進行強制開閘進洪。程曉陶指出,今年抗洪告訴我們的經驗就是:能守則守,該棄則棄。
據中國氣象局消息顯示,7月14日至16日,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此輪最強降雨時段為14~15日。長江九江段水位持續超警對鄱陽湖水位具有頂托作用,加上五大支流洪水逐漸抵達鄱陽湖,未來幾天鄱陽湖水位將繼續上漲,水域淹沒范圍將從鄱陽湖五大支流及其他中小河流尾閭段逐步向外向上擴展,相關圩堤面臨較大壓力,周邊農田、城鎮面臨較大風險。未來幾日,鄱陽湖汛情壓力還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