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內外


2002年12月,一場名為“非典”的災難,悄無聲息地在廣東佛山留下了一個不起眼的陰影,隨后,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不斷蔓延。
這場從春天開始暴發的全國性衛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中國,也為當時的學生們留下了一段彌漫著消毒水氣味的特殊記憶……
教室里只看得見眼睛
很多人都是到2003年3月、4月,才突然從新聞里知道了這場疫情的嚴重性。學生們平凡的生活也正是從這個時候才開始變化。
為了不耽誤教學進度,一開始,許多學校都通過要求學生上學時佩戴口罩、在校進行體溫監測、每天上報身體情況等措施來繼續進行教學。
那個時候,人們相信熏醋可以殺滅“病毒”。因此,教室里總是彌漫著一股酸味。同學的臉在口罩下變得模糊,唯有體溫槍的數字格外清晰。
一位網友在知乎上回憶:我2003年高考。那年非典,上下學前要測體溫,要在體溫卡上寫清度數,家長簽字,然后才能進校。
有一天因為復習疲勞,抵抗力下降,38.5℃。當時我心想:完了,要復讀了。父母跟老師撒了個謊,說我腹瀉,替我請了一天假,所幸當天下午溫度就降了下來。總算逃過一劫。
當時,教室里所有人都戴著一個大口罩,滿屋子刺鼻的消毒水味,這也讓同學們在彼此交流時,看到的都只能是對方的眼睛。
隨著感染人數的上升,許多省市的中小學都在4月停課、封校了。甚至,有的學生上午還在學校上課,下午就突然被告知“封校了”。必須回家。
提前開始的高考
在2003年以前,高考的時間一直被定在7月,延續了20多年。
酷熱的空氣折磨著高三學生的身心,很多偏遠地區的學校甚至還沒裝上風扇。終于,教育部決定從2003年開始將高考日期固定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至9日,讓高考告別酷暑,同時北大、清華等22所高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
第一批面對高考改革的學生內心的忐忑可以想象。但在這種情況下,非典像一場不容分說的旋風,打亂了所有高三學子原本的計劃。
即便僅僅還有2個月就要面對高考,高三學生們也無可奈何地回到了家中,開始自學備考。
一位知乎網友的回憶:在我們量了體溫2天之后,全市的學校開始放假,老師匆忙地布置了一些作業,要求我們回家看電視《空中課堂》自學知識,我們就這么放假了。自學是不可能自學的,《空中課堂》要照顧初中和高中全部學科,還要分年級。留的那點作業根本就不夠寫的,2天就寫完了,一個月要求返校一次,領取新的作業,上交完成的作業。
就這樣,無數焦灼的高三學生在家中利用現有的資料自己復習,一些地區甚至讓學生在家進行了二模考試。
高三學生們焦急地等待教育部正式宣布高考時間,畢竟疫情如此之大,學生們的學習和復習都受到了影響。有些人隱隱地希望高考可以推遲,認為推遲高考,在家自學時的這些迷茫可以得到彌補。當時,《北京晚報》聯合搜狐網,在網上進行了3940人次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希望高考推遲的人占到56%。
但到了5月5日,教育部終于正式宣布,高考不僅不會延期,還會如約正式提前到6月7日開始。
這對那些并未感染疾病,卻因疫情而慌了神,根本沒有投入復習的學生來說,無異于奪走了救命的稻草。
高考卷被盜
2003~E6月7日,613萬高三學生參加了當年的高考,人數創下了歷年之最。但那時。那些前往考場的高三學生還不知道,他們要面對的高考試卷,與一件將在高考歷史上被永遠記住的事件息息相關。
2003年,在四川南部中學高三文科班有一名學生叫做楊博,剛滿19歲。四川的疫情較輕,4月,他參加了高考一模、二模和三模考試。但是,三次考試他的成績都不理想。
楊博一直有著鴻鵠之志,期望考上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但連續三次考試發揮失常徹底摧毀了他的信心,絕望之下,他做出了一個毀了他一生的決定:他要盜竊高考試卷。
經過1個多月的“偵查”,6月5日凌晨,他翻窗進入了縣教育局的保密室,切斷安保裝置的電源,成功盜走了當年的高考數學試題。15天后,他被南部縣公安局抓獲,判刑7年。被抓4天后,他得知了自己的高考成績:515分,這意味著即使正常考試,他也能考上本科大學。
他一時沖動的行為,不僅毀了自己的一生,更影響了一代高考生。
高考數學慘案
在網絡上搜索“2003年高考數學”,會發現人們用“慘案”兩個字來形容。
由于高考試卷被盜,2003年的高考啟用了備用卷,難度極大,以至于人們說2003年的高考數學卷是“文科卷出成了理科卷”,然后“理科卷出成競賽卷”。2003年高考數學的平均分只有60分,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了。
一位網友寫到自己參加2003年數學高考時的感受:有個女生在考試結束差半小時的時候,突然趴桌子上哭了起來……當天晚上學校教學樓前人來人往,但沉默得可怕。
另一位天涯網友則這樣描述這樁“慘案”:多年過后,一到有些緊張的日子,我就不自覺地夢到那年高考,夢見坐在教室里,滿頭大汗,心急如焚,就是寫不出答案,或者看不清考卷。每次都把自己急醒,久久不能平靜。
2003高考試卷的出題人葛軍,憑此一戰成名,被廣大網友封為“數學帝”。很多高考生在考前紛紛膜拜葛老師,以求得到高分。
但現在回過來看這份“史上最難高考數學題”可以發現,難度在于出題角度,非常考驗考生臨場的心理素質。往常看一眼就能得出答案的選擇題算了五分鐘都算不出來,從一開始就擊垮了一些學生的內心。
高考從來就不只是知識的考試,更是一場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挑戰,甚至是對一個家庭教育方式和資源儲備的考驗。
摘編自搜狐網2020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