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以公權泄私憤 唐寶民
趙綽是隋朝的大理寺少卿,執掌刑獄案件的審理工作。他秉性正直剛毅,以執法不阿聞名于世。
趙綽不但執法嚴明,還是一個堅持原則、心胸大度的仁者。當時在大理寺的官署里,有一個名叫來曠的官員,是趙綽的下屬,此人是個勢利小人,聽說隋文帝對趙綽有些不滿(因為趙綽總是直言犯諫),就背地里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說大理寺衙門執法太寬,應該實行嚴刑峻法。
隋文帝看了奏章,認為來曠說得很中肯,就提升了他的官職。來曠心花怒放,以為受到了皇帝的賞識,就進一步誣告趙綽徇私舞弊——把不該赦免的犯人給釋放了。這次,隋文帝對來曠的上告有點懷疑,因為他對趙綽為人處事的方式還是了解的,認為趙綽不可能干出這種事,就派親信去調查,結果根本沒有這回事。
隋文帝弄清了真相,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把來曠處死。文帝把這個案子交給趙綽,要他執行命令。照常理說,來曠誣告自己,而且皇帝已經下了將他處死的命令,自己只要執行,就可以報仇雪恨,出一口惡氣了。誰知,趙綽竟然不同意處死來曠,甚至為來曠辯解說:“來曠雖然有罪,但不是死罪,所以不該判他斬刑。”隋文帝見趙綽如此不識抬舉,生了氣,袖子一甩,就往內宮去了。趙綽跟在皇帝后面大聲叫嚷說:“來曠的事臣就不說了。不過臣還有別的要緊事,請求面奏。”隋文帝信以為真,便讓趙綽進內宮面奏。隋文帝問趙綽還有什么事,趙綽說:“我有三條大罪,等待您發落。第一,臣身為大理寺少卿,沒有把屬下管理好,使來曠觸犯了刑律;第二,來曠不該被處死,臣不能據理力爭;第三,臣請求進宮,本來沒有什么事,只是因為心里著急,才欺騙了陛下。”隋文帝聽到第三個理由,不禁啞然失笑,隨即同意赦免來曠死刑,改判革職流放。 摘編自《月讀》
人微言不輕 劉志堅
人微言輕,指的是地位不高的小人物說出來的話沒有分量,難以受到他人的重視。可是,深究歷史,有很多小人物說出的話同樣振聾發聵,令人警醒和反思。
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田子帶著搜刮來的黃金回家孝敬母親。起初,田子言之鑿鑿地說是自己積攢下來的俸祿。老太太是明眼人,知道兒子在撒謊,訓斥道:“你當宰相不吃不喝嗎?怎么能攢下這么多錢?身為朝廷大臣,你應廉潔自律,不能貪污受賄。不干凈的錢我不要,如果你真的盡孝,那就趕緊把黃金還回去!”母親的一席話,讓田子羞愧難當,他當即返回朝廷退贓請罪。齊王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后,對田子母親的話感嘆不已,不僅恕田子無罪,讓他繼續擔任宰相,還把那些黃金賞賜給了田子的母親。田子從此謹遵母親教誨,成了深受百姓愛戴的清官。
晏子做齊國宰相的時候,他的車夫仗著自己是領導的“駕駛員”,趾高氣揚,目中無人。車夫的妻子實在看不過去,說道:“晏子大人身為宰相卻為人低調謙恭,而你不過是個小小的車夫,卻不可一世,狂妄至極,這樣下去早晚要出事,我不如趁早離開你。”車夫聽了妻子的話,猶如當頭棒喝,于是幡然醒悟,變得循規蹈矩起來。晏子察覺到了車夫的變化,便詢問是誰教育了他。車夫說出實情后,晏子很是佩服,認為有這樣的賢妻把關,車夫肯定會有更大的進步。于是,晏子推薦車夫做官,最終這個車夫做到了大夫的官階。
卜式是西漢時期的羊倌兒,因為助漢武帝抵御匈奴有功,被委派到上林苑為皇帝放羊。卜式勤勤懇懇地工作,一年之后,不僅牧場上羊群肥壯,還添了許多小羊羔。漢武帝看到后很高興,就讓他談談經驗。一說起放羊,卜式便滔滔不絕:“放羊主要是讓羊群的生活有規律,發現病羊要馬上隔離治療,有不聽話的就要及時清除,以保障羊群的正常秩序……”最后,卜式順口說道:“其實,不僅放羊是這樣,治理天下也是同樣的道理。”漢武帝聽完這個羊倌兒的話,覺得他是位難得的人才,當即任命他為緱氏縣令。卜式上任之后,把當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后來,他屢獲升遷,做到了御史大夫。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召見南宋降將,詢問南宋滅亡的原因,眾人都說是賈似道當權重文輕武所致。忽必烈聽完后并沒有表態,而他手下的偏將董文忠卻聽得不耐煩了,直言斥責道:“南宋皇帝給了你們高官厚祿,你們不全力效命也就罷了,現在卻還推諉責任,氣節何在?”他的一番話,不僅讓一眾降將羞愧難當,更讓忽必烈對他刮目相看。從此董文忠備受重用,被封為壽國公。 摘編自《啟迪與智慧》
采煤禁令背后荒誕的風水之說 劉永加
煤炭開采在我國歷史悠久,早在遼金時期就已有開采煤炭的記載,然而,清朝卻有一些迂腐的官僚以“風水之說”竭力禁止開礦。
他們認為各地有各地的風水和地脈,是各地興衰福禍的依托,如果掘地挖煤就會傷到地脈、毀掉風水,其禍無窮。這些說辭雖然是無稽之談,卻成了一些官員禁止開采煤炭的依據,并在全國大行其道。各地都有禁止采煤的規定,這些禁采令致使全國的煤炭生產滯后,其中北京地區的采煤也大大受到制約,影響了京城百姓用煤。
乾隆五年二月,時刻關心著百姓冷暖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學士趙國麟,經過大量調查之后寫出了一份解除煤禁的奏折,上給了乾隆皇帝。
本來就對煤炭生產很支持的乾隆皇帝,看到趙國麟的奏折后,立即下令全國各省一律取消不準采煤的禁令,要求“凡產煤之處,悉聽民間開采”。乾隆要求各省督撫詳細勘察本省煤炭資源情況,制訂出具體的煤炭開采計劃和措施,向朝廷匯報。
乾隆對各地的采煤奏折也進行了認真研究,及時處理批復。一個全國范圍的煤炭開采活動就此普遍發動起來。此后,全國的煤窯數量、煤炭產量都增長很快。據檔案資料不完全統計,僅北京地區的西山、宛平、房山一帶,煤窯就多達近千個,有效地保障了北京居民的用煤需求。 摘編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