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經歷了好幾個理論上的消費熱點時間段:“618”“父親節”和“端午”。說起來是三個時間節點,其實端午節小長假也就休閑餐飲消費一下,“父親節”就更悲劇,基本上連專享促銷都很少,可見這個群體的家庭地位之低。大家真正放開了消費的,應該也就只有“618”。
回頭來看,“618”最早是京東引領的年中消費主戰場,但到了今年,主力電商平臺不再局限在傳統的京東、蘇寧和淘寶/天貓,拼多多更加明顯地擠進用戶首選平臺的前列,而包括今日頭條系在內的視頻平臺新勢力也開始成為帶貨新戰場。
以前的電商大戰里,我個人更偏向于在京東購買大件電子數碼商品。因為京東自營的產品在物流時效、開發票的便捷程度以及退換貨的難易度上帶給用戶的體驗都非常優秀。盡管平時京東的價格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但在“618”大促期間,其價格優惠幅度還是有保證的,而且往往還有保價的承諾。真要是買貴了,只要你保存好證據,京東的退差價承諾也不難兌現。所以說,“時效性好、有信譽又便捷”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但如果我要購買的是小件生活用品或者食品,那么京東的價格往往不是最優。
以前我會考慮在淘寶/天貓去搜尋這類產品,但正如很多用戶吐槽的那樣,一方面淘寶/天貓的優惠玩法太復雜,另一方面當你用價格搜索篩選時,搜尋的結果和實際價格差異過大,商家往往以一個配件的價格來吸引你,實際售價高得多,導致無效搜索太多,很難找到真正的高性價比產品,所以最近我開始更多地在拼多多上買這類商品。
大概兩年多以前,我最早在拼多多購買的是“百億補貼”之后的手機,因為當時并沒有“翻車”,所以對拼多多平臺產生了初始的信任。逐漸我發現,拼多多的搜索推薦機制確實比淘寶更有效率一些,比如:它在進入每個產品的頁面之后,會有這類產品的細分榜單,你可以進入榜單更直接地找到最熱銷的產品和同類更便宜的產品。另一方面,由于拼多多的機制必須是兩人或更多人一起買,有時真的會激起我的消費沖動,而且會更容易看到大量用戶購買之后的評價,買家相對不易受騙。此外,拼多多的退貨條款比較寬松,提供退貨包郵費的商家也很多,試錯成本較低。雖然很多很便宜的產品也許品質并不完美,但這并不會讓我覺得特別難以接受,畢竟一分錢一分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退貨即可,甚至因為有些東西太便宜,就懶得退了。
最后聊聊電商的新生力量,比如抖音/今日頭條系等視頻、短視頻網站的視頻直播帶貨。我也在這些新興平臺嘗試過購買一些產品,其基本的購買功能還是很好用的,買到的產品品質也還不錯。要知道,有人現場講解答疑肯定更容易達成銷售,未來5G時代也許人們的購物習慣真會向這些平臺遷移。不過我也看到很多直播帶貨的普通主播人氣并不突出,比如一些4S店的新車直播,我在現場看主播的手機,發現其實并沒有什么人氣。感覺如果沒有平臺的流量傾斜支持,這些普通商家未來是否能在視頻平臺上持之以恒地堅持下來還要打個問號。畢竟直播投入的精力可比網頁或者線下銷售要多不少,而用戶看的時間和直播的時間未必一致,如果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那么這股熱情能持續多久呢?無論如何,我的內心是歡迎更多電商平臺成長起來的。因為只有競爭才能給消費者帶來實惠,才能制約強勢平臺不要變得傲慢。在6月下旬,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理論身家一度超越馬云,成為中國第二大富豪,其實這也是市場對于創新和競爭的褒揚。最后,讓我們堅持一個樸素的“操作”思路:買東西時多支持幾個做得不錯的平臺,保持競爭而不是形成寡頭。這樣,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才能最終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