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輝 王天元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網絡速度的不斷加快,網絡使用人數不斷增加,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的媒介,在現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中都有所展現,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及生活都帶來了普遍的影響。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聯網的影響。本文根據互聯網的發展特點及武術自身發展的特點,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互聯網對武術傳播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并提出相關建議。希望武術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文化,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能得到相同的傳播和推廣。
關鍵詞:互聯網? 武術? 武術傳播? 武術文化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7(a)-0216-04
Research on martial arts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WANG Zhaohui? WANG Tianyua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martial Arts College,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network speed, the number of network users is increasing. As a medium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he Internet has been shown in all walks of life, which has a general impact on people's work, study and life. As a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artial arts is inevitably influenced by the Interne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tsel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martial arts communic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and draws conclusion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It is hoped that martial arts, a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ll get the same dissemination and promotion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Key Words: Internet;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spreading; Martial arts culture
1? 研究背景
武術作為一種文化存在于當今社會,其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媒介的傳承與推廣。由于互聯網的通用程度越來越高,其所具有的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使用人群多、人群范圍廣等特點,以及手機、電腦等互聯網媒介的使用程度的增加為武術在互聯網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將互聯網作為武術傳播的媒介具有重要意義,但武術如何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中更好地展示自我,使大眾更好地認識、了解武術并參與進來,這是基于互聯網的視野下武術傳播與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2? 研究的意義
2.1 促進武術自身的傳播與發展
現階段,人們對武術背后的文化及精神內涵知之甚少。其原因主要是大眾對武術的練習氣氛較好,但主動對武術文化了解學習的意識還比較淡薄,傳統的傳播媒介已不能成為人們獲取武術信息的主要選擇方式,在眼球信息化時代,利用傳播速度快、使用人群范圍廣的互聯網作為武術傳播的媒介,使其擴大傳播范圍,促進其自身的傳播與發展。
2.2 帶動武術相關產業傳播與發展
現階段的互聯網發展不僅只局限在文化、知識的傳播方面,它早已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無論是微信、支付寶、淘寶,還是高德地圖,都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它融合到社會上的各個傳統行業,衍生出新的利用價值。當大眾在武術相關的影視作品或視頻中了解到武術時,如果想繼續深入了解,互聯網無疑成為首選,進而成為了武術的一個搜索工具,在了解的同時還可以在淘寶、京東等應用中找到武術的服飾、器械等產品,促進大眾在這些產品的消費,當大眾在互聯網上了解到武術類的比賽時,舉行武術比賽、購買門票也就成為一種產業鏈,通過其運營促使大眾進行消費,可以說,互聯網的傳播與發展帶動了武術相關產業的發展。
2.3 滿足大眾多元化的武術需求
傳播形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傳播的效果,互聯網的普及運用已經滲透到大眾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現代網絡中,人們不但可以閱讀到武術相關的文本內容,瀏覽到武術教學和宣傳的圖片、海報,而且能利用搜索引擎查閱到所需要的教學視頻資料。互聯網與電視相結合,為大眾提供了更加詳細、豐富的內容。互聯網通過不同形式滿足大眾多樣化的武術需求,彌補了武術傳統傳播方式的不足,促進武術文化和技術的傳承發展。
3? 武術傳播的研究
3.1 武術傳播的定義
傳播(communication)在《辭海》中界定傳播為傳布,觀念、信息、感情和態度等通過符合來實現信息的互換與共享的過程。外國學者格伯納在他的“互動關系說”中將傳播定義為“通過訊息進行的社會的相互作用”。近年來,我國的許多武術家與學者紛紛投入傳播學的研究中,希望能夠將中國武術推向更廣闊的舞臺。于是產生了“武術傳播”一詞,但目前關于武術傳播的內涵未形成統一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存在不同見解。郭玉成教授(2006)指出:“武術傳播是指包括武術技術及與武術有關的文化,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采取一定的手段,在人與人之間縱向和橫向的流動過程[2]”。而郭強等人則把“武術傳播”定義為“在一定社會環境中,武術傳播者借助一定媒介向傳播對象傳遞武術信息以實現共享互動的過程。[2]”通過這2個關于武術傳播的定義,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其本質。
3.2 關于武術傳播的基礎理論研究
武術傳播的基礎理論研究,是以傳播學為基礎理論,并交插其他學科進行研究。郭玉成教授(2004)從傳播學的角度,對武術傳播基本理論進行了研究。他認為“武術傳播的功能包括教育、經濟、文化功能及其負面影響,并按不同的標準劃分了類型。他認為武術傳播有分層、針對性、漸進、誠信等原則。并由傳播者、傳播環境、傳播途徑、傳播內容、傳播對象、傳播闡釋以及傳播效果這個七要素組成的[3]”。張正偉認為“傳播是以信息為中心的過程。武術傳播吸引力的形成依賴于傳播內容的精心設計,且通過向傳播接受者供應有價值的內容,并盡可能的滿足其需求,這樣才會達到傳播的最高價值[4]”。關于武術傳播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更多是傾向于在武術傳播的內容出發,在武術所蘊含的文化和技術方面進行傳播。
3.3 關于武術在互聯網傳播的研究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8年8月20號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5]顯示,截止到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人,并且“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智能手機網民規模將為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爆發奠定基礎,各大互聯網服務商也始轉戰移動互聯網,手機將成為一項傳播的重要的媒介[6]”。由此可以看出,互聯網正影響著人類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網民人口的增加給武術在互聯網廣泛傳播創造了良好機遇。
梁石云、尹恒等人在《“互聯網+”背景下中國武術傳播與發展研究》[7]一文中提出“科技進步推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中國武術的發展,互聯網不斷影響著中國武術的生存環境和傳播環境”,并提出建議“中國武術的主要傳播與發展途徑在‘新與‘舊之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建立中國武術交流論壇,建設中國武術遠程網絡教育以及建造更專業的中國武術網站”。
黎在敏在《數字化新媒體環境下的中國武術傳播研究》[8]中提出了在“萬物皆媒”的環境下,以互聯網為首的新媒體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其快捷、方便等特點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形態,網絡的發展使人們真正開闊了眼界的同時也加速了全球武術教學資源的全面流通。
楊瀟在《網絡傳播視域下武術發展現狀分析》[9]一文中提到“網絡上的宣傳方式靈活,互動性強,其時間的持久性,因而其影響更大。提高網絡上的宣傳是對武術發展和增強武術知名度等方面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毛圣力提出了構建基于微課的大學生武術課教學模式[10],即“互聯網+微課+武術課”,這類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對武術課的興趣以及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這種教學模式也是互聯網促進武術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
從這上述報告和文獻中可以發現,國內學者對武術在互聯網中的發展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研究,并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網絡傳播的出現,對武術傳統傳播方式造成了沖擊,同時也改變了當今武術信息的產生、傳播和接受方式,也對武術各個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4? 武術在互聯網傳播現狀的研究
4.1 武術在互聯網上傳播的類型
目前,武術在互聯網上的傳播極為迅速,主要包含了以下5種類型。
(1)新聞類網站(如新華網、環球網、光明網等)。這類站點主要以娛樂熱點、新聞報道等方式發布與武術有關的政治、社會及娛樂新聞,擁有較高的編輯水平和權威性。
(2)官方機構或武術協會的網站。主要為了方便廣大武術愛好者了解與武術相關的各項政策,并提供相應的在線公共服務,使武術傳播更加具有效率,加強了信息的傳播與反饋,如中國武術協會官方網站(www.wushu.com.cn)。
(3)武術類手機應用。手機使用度增加是武術類應用增加的基礎,在手機應用市場中搜索“武術”,可以搜索到“武術基本功”“武術之家”“中華武學”等應用。
(4)以武術為主題的網站、武術論壇。此類網站以武術為主題,通常傳播武術相關信息或提供服務,往往主題明確、內容豐富、有較強的專業性。如功夫資訊網(www.kungfunews.com)等。
(5)武術門派或武術學校網站。如少林寺官方網站(www.shaolin.org.cn)、陳家溝太極拳功夫學校網(www.chenjiagou.net.cn)等。
4.2 互聯網在武術傳播中的地位
“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和通用性,所有人包括武術愛好者以外的網民都可以消除地域對信息的限制,在互聯網上檢索到全球各地的武術新聞、資料或信息[11]”。網絡傳播的迅捷性和時效性也可使人們迅速地在第一時間得到武術新聞或信息。
備受關注的“徐雷大戰”幾乎引發了大部分網友的熱議,在百度、搜狐、網易、新浪等視頻或新聞欄目下,都有讀者或用戶在評論窗口參與互動,而武術吧、新浪微博等關于徐雷比賽的專欄如貼吧、微博熱議等板塊也吸引了大量的網民,使網民可以在網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更多的網民則是在手機微信的公眾號的推送中了解到該事件后續發展的趨勢以及顯現的問題等。可見互聯網在武術信息的傳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互聯網在促進武術信息傳播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問題。
4.3 武術在互聯網中傳播產生的問題
4.3.1 過分追求商業化及盈利性問題
武術網站缺乏合適的營利方式,以現在互聯網的發展模式來看,如果一個武術平臺在運作過程中收益很少,那么這一平臺將很難再運營下去,大多網站是作為盈利性傳播機構而存在的,經濟利益成為其主要運營的主導因素之一。一些網站為追求商業利益,提高網站訪問量,把一些未經核實的信息發布在網站。這讓不少網民對網絡信息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官方的武術網站的傳播更多體現的是社會公益事業,以促進大眾的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質量等目標推動武術在社會的傳播,但對武術傳播的投資所產生的收益由于其長期性,短時間內收益并不理想,傳播機構又要獲取利潤。因此武術在互聯網的傳播與收益上所產生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武術網站的傳播與發展。
4.3.2 武術內容雜亂的問題
由于互聯網內容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價值不高的、冗余的內容,互聯網一度成為糟粕信息的集散地,各種自媒體、咨詢、音視頻推送不斷,增加了大眾對精準信息搜索的難度,使大眾越來越難在網上找到想要學習的內容,這些糟粕的信息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資源,甚至會成為武術進步的負擔。
4.3.3 容易產生抄襲和虛假信息的問題
互聯網上的信息量巨大、內容豐富且成本較低,于是各網站出現了相互抄襲的現象。與此同時,一些武術愛好者學習、參考到武術信息后進行簡單修改后再傳播出去,直接導致信息來源真偽難辨,因此武術在互聯網上傳播容易產生抄襲和虛假信息等問題,引發質量不高的信息以及虛假信息泛濫,進而導致網民對武術信息的權威度產生質疑的態度。
5? 發展對策與建議
5.1 加強武術類手機應用的制作與宣傳
由于手機在社會上的廣泛使用,手機APP可以成為武術傳播的一個更好的載體,在蘋果手機的App Store中搜索“武術”,最高下載量的為“武術之家”,總下載量為75次,其次為“中華武學”下載次數為24次,以此可以看出大眾對此類武術類APP的使用度不高。在打開應用時與視頻播放中不斷有廣告彈出,極大地影響了使用者的體驗。因此完全可以設計一個官方的武術類應用,它在制作方面要做到專業化,應用的武術內容要比較完善,應用的設計上要符合大眾的審美和興趣點,內容充實有意義,使使用者真正可以學習到自己需要的武術內容,然后對這類APP進行宣傳推廣,根據用戶平時反饋的使用建議定期優化版本,努力提高APP的下載率和使用率,將關于武術的同一主題、擁有共同話題的各個領域的APP使用者集中起來,將其討論主題歸類,更方便使用者在應用內進行討論與交流,使其成為一個如同微信、淘寶一樣大眾皆知的武術類應用。
5.2 通過互聯網加大武術名人宣傳力度
在武術大視野第32期“中國武術發展現狀與未來”一文中,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原主任李杰也提出要建立武術名人堂,為的就是要加大武術名人的宣傳力度,現在武術在武術偶像、武術名家傳播這方面沒有很好地利用網絡傳播的平臺,甚至在網絡平臺這一塊都是盲區,完全可以通過一些武術明星來錄制相關視頻,運用明星效應來吸引大部分人群的關注,這樣才能突出武術偶像與武術名家的重要性。
5.3 依靠互聯網發展武術教育
互聯網教育成為武術傳播與發展的一種新的方式,利用互聯網發展武術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武術資源,通常武術類教師只熟悉一個到幾個拳種,通過互聯網上的武術類資源可以讓武術教師為更多的學生服務。通過互聯網上的武術資源,習練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武術內容的學習,在武術學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或者是沒有學會的地方,習練者都可以通過反復播放教學視頻的方式來解決。目前,通過網絡習練武術的人越來越多,武術可以在互聯網建立自己的互聯網課堂,通過視頻、圖像、文本書籍等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形象的習練環境,促進武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讓處在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了解、學習到中國傳統武術。
6? 結語
互聯網在我國的普及與發展速度非常迅速,武術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的發展和傳播過程中,一定要抓住機遇,加強與互聯網的合作,提高自身的時代性和影響力,在現在的社會背景下,武術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武術與互聯網的結合可以更快地傳播武術文化,為其提供了一個可以散發自身魅力的舞臺。
參考文獻
[1] 郭玉成.武術傳播引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 郭強,于秋生,劉雅媚.對武術國際化傳播概念的探討及其理論分析[J].搏擊武術科學,2007,4(9):6-9.
[3] 郭玉成.武術傳播基本理論概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12):61-65.
[4] 張正偉.傳播內容對沙式武術傳播影響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3,10(8):36-38.
[5]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18,20(8):15-23.
[6] 曹宇.中國武術網絡傳播現狀、問題及對策[D].山西大學,2012.
[7] 梁石云,尹恒.“互聯網+”背景下中國武術傳播與發展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5,12(11):17-19.
[8] 黎在敏.數字化新媒體環境下的中國武術傳播研究.[J].科技資訊,2017,20(7):250-252.
[9] 楊瀟.網絡傳播視域下武術發展現狀分析[J].武術研究,2017,2(9):12-14.
[10]毛圣力.基于微課的大學生武術課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9,13(9):128-130.
[11]馬佳成,王家俊.武術網絡傳播研究述評[J].當代體育科技,2018,13(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