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心電圖室,廣西 玉林)
慢性肺心病多發于老年人群,是臨床上極為常見的一種心臟病[1]。肺心病多由肺動脈引起高壓所致,且該疾病往往合并心律失常,易反復發作,具有病程長的特點,治療較為棘手,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病情嚴重時對患者生命甚至造成威脅[2]。24h動態心電圖監測技術檢查便捷,無創且重復性良好,易被患者接受。用于臨床診斷時,可在不同狀態下連續性的觀察并分析患者心電變化,有助于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監測,繼而提升臨床效果[3]。本研究特針對慢性肺心病患者采取24h動態心電圖的監測效果進行探討,現作如下匯報。
選取9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間收治,隨機進行分組。對照組48例,年齡介于48~76歲之間,平均(59.37±3.22)歲;其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22例;病程2~5年,平均(3.41±0.55)年。觀察組48例,年齡介于 46~74歲之間,平均 (58.79±3.12)歲;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3例;病程2~6年,平均(3.54±0.43)年。9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有咳喘史;②咳嗽或者咳痰有一年或者持續兩年以上者;③均CT或X線檢查確診者;④均自愿參加研究者。
排除標準:①結締組織病變者;②先天性心臟病而造成的繼發性肺A高壓者;③特發性肺A高壓者;④心血管系統疾病而造成的心臟功能及結構異常者;⑤伴隨其他系統疾病者。
兩組慢性肺心病患者入院后,對照組采取非吸氧或者間接吸氧狀態下進行心電圖監測,觀察組24h低流量連續吸氧狀態下進行24h動態心電圖監測,且兩組患者24內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并針對兩種不同監測方式進行觀察并對心律失常的檢出情況作對比分析。
常規心電圖監測應用于對照組慢性肺心病患者,內容主要為:協助患者平臥體位,心電圖采用常規十二導聯對其連續進行描記,同時確保基線無干擾且平穩,數據保證記錄無誤,最后針對顯示數據對心電圖加以分析;
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應用于觀察組慢性肺心病患者,主要內容為:心電圖監護主要采用百慧12導聯動態心電圖儀對其心電信號連續24h監測,并對24h心電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心電圖監測結果顯示后,先用自動操作系統加以初步分析,最后由專業醫師進行非自動操作程序評估心電圖監測結果。
針對患者采取不同心電圖檢測方式對心率失常檢出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并觀察2組患者吸氧與非吸氧狀態下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動脈血二氧化碳(PaCO2)的情況,并作對比。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所涉數據進行統計學對比,心率失常檢出率以計數資料百分百(%)顯示,血氣分析以計量資料()顯示,分別取 χ2、t驗證,P<0.05。
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心電圖監測結果顯示房性早博、心房顫動、室性早博比例為10:1:4,心率失常總檢出率為31.24%(15/48);觀察組通過24h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顯示房性早博、心房顫動、室性早博比例為19:3:8,心率失??倷z出率為62.5%(30/48),組間總檢出率比較呈可比顯示,P<0.05。見表1。
觀察組24h持續吸氧PaO2相較于對照組有所提升,PaCO2相較于對照組有所下降,差異顯著(P<0.05)。見表2。
慢性肺心病多由胸廓運動障礙、肺疾病以及支氣管疾病等因素所致,造成肺動脈壓力過高,致使右心室擴大且肥厚,嚴重時可誘發右心衰竭等危象發生[4]。根據慢性肺心病病情發展狀況可分為兩個階段,即心肺功能代償期和失代償期,而慢性肺心病患者若一旦進入心肺功能失代償期,很大程度上會引發心律失常、高碳酸血癥以及低氧血癥等一系列嚴重并發癥發生,嚴重者還會因缺氧而致死[5]。

表1 心率失常檢出率的對比{n(%)}
表2 血氣分析的對比()

表2 血氣分析的對比()
組別 檢查項目 PaO2 PaCO2對照組(n=48) 間接吸氧或非吸氧 8.74±1.45 7.52±0.67觀察組(n=48) 24h持續吸氧 10.52±1.22 6.58±0.58 t/χ2 - 6.058 7.349 P-0.000 0.000
常規心電圖檢查慢性肺心病患者表現為ST段普遍呈下移顯示,T波呈倒置或低平狀態顯示,該現象即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已處于心肺功能失代償期,心肌細胞嚴重缺氧,從而造成心電圖ST段和T波呈異常顯示,而心肌細胞加重缺氧癥狀是造成該疾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需立即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治療。但由于常規心電圖檢查受患者活動以及情緒等因素影響,檢出率較低,甚至存在漏診情況,從而貽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24h動態心電圖所檢測內容非常全面,患者24h內所以心電信息皆可全部獲得,并對患者24h心臟活動可進行持續檢測,即使某一狀態下患者心電圖短時間變化也同樣可被監測到,不僅有助于及時發現心肌缺血或者心律失常等癥狀,而且有助于醫護人員掌握患者24h內某一時段心肌供血、供氧以及心律變化情況,哪怕是微小異常,也可及時分析,對于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診斷準確率及檢出率具有深遠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慢性肺心病患者通過24h動態心電圖監測,心律失常檢出率62.5%明顯優于對照組心律失常檢出率31.24%,且觀察組患者通過24h持續吸氧治療PaO2有所上升,PaCO2有所下降,P<0.05。由此可知,24h動脈心電圖監測檢出率極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氧以及缺血狀況,故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