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軍
(黃石市陽新縣婦幼保健院,湖北 黃石)
乳腺腫塊近年來的臨床發病率水平相對較高,且有呈現逐年升高的發展趨勢,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屬于良性病變,但通常仍然建議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有創性治療方式的應用會使女性第二性征、術后心理、生活質量受到較大影響[1]。改良式乳腺腫塊切除術主要具有切除程度徹底,操作方法簡單方便,所需費用相對較低等幾大優點,且對乳腺所造成的損傷程度相對較小,乳腺外形在術后能夠盡可能的保持,治療效果顯著,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2,3]。本次研究中,對傳統開放手術與改良式乳腺切除術治療乳腺腫塊的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匯報如下。
選擇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的88例乳腺腫塊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44例患者,年齡34-68歲,平均(49.8±4.6)歲;左側乳腺病變21例,右側乳腺病變23例;患病時間1-19個月,平均(5.2±0.6)個月;已婚患者35例,未婚患者9例;已產患者31例,未產患者13例;良性病變38例,惡性病變6例;治療組44例患者,年齡37-66歲,平均(49.7±4.4)歲;左側乳腺病變19例,右側乳腺病變25例;患病時間1-17個月,平均(5.4±0.5)個月;已婚患者37例,未婚患者7例;已產患者32例,未產患者12例;良性病變39例,惡性病變5例。兩組上述資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對照組:實施傳統開放手術,操作前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后,根據術前所進行的影像學檢查結果,沿腫塊表面做放射狀的手術操作切口,將乳腺完全切除之后對
殘腔創面進行灼燒,并通過電凝方式止血,如果出血部位較大,也可以選擇實施結扎止血。對殘腔進行徹底清洗后,對切口的底部實施貫穿縫合,腺體、皮下組織要依次進行縫合,殘腔不需要保留,對手術切口進行常規關閉并在加壓條件下實施包扎。治療組采用改良式乳腺切除術方式進行治療,在手術操作開始前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后,在腫物相對的乳暈或乳暈旁做手術操作切口,長度控制在3-5cm之間,切口要保證不超過乳暈,使乳腺腫塊充分暴露后,對其實施游離、切除處理,殘腔需要保留,采用生理鹽水對切口進行徹底清洗,以電凝刀對殘腔表面位置進行灼燒,常規止血后放置適當的引流管,隨后關閉切口,術后不需要進行加壓包扎。
(1)操作期間出血量、操作時間、住院時間;(2)并發癥率;(3)總有效率;(4)術后不同時間點疼痛程度評分;(5)對治療方案滿意度。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乳腺腫塊癥狀消失,術后檢查證實,患者病灶完全去除,無任何術后并發癥發生;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乳腺腫塊癥狀減輕,術后檢查證實,患者病灶去除程度超過50%,沒有出現任何術后并發癥;無效:乳腺腫塊癥狀沒有減輕,術后檢查顯示病灶去除程度沒有達到50%,或出現術后并發癥[4]。
疼痛程度:在術后當天和術后三天,分別采用VAS評分法對疼痛程度展開相應評價,最高分為10分,得分越高,則疼痛程度越嚴重[5]。
滿意度:采用不記名打分問卷(滿分為100分)的形式,在出院當天調查滿意度。<60分為不滿意:≥60分且<80分為基本滿意,≥80分為滿意[6]。
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以()表示,以SPSS 18.0軟件處理。
治療組操作期間出血量低于對照組,操作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操作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治療組術后并發癥僅有2例(4.5%),少于對照組的8 例 (18.3%)(P<0.05)。
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n(%)]
兩組術后三天VAS評分均較術后當天發生顯著降低(P<0.05)。術后三天組間比較,差異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當天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分)
治療組滿意度數據較對照組更為理想(P<0.05)。具體數據見表4。

表4 滿意度數據兩組統計結果[n(%)]
在乳腺腫塊治療過程中選擇改良式乳腺腫塊切除術,相對于傳統開放手術而言,其切口位于乳暈及其附近位置,相對較為隱蔽,具有更加理想的美容效果,而且在手術操作過程中不需要對殘腔進行縫合處理,也不必在加壓條件下進行包扎,通過患者自身的組織液實施適當填充,對正常生理狀態下的乳腺組織所造成的破壞程度相對較輕,患者在手術治療后疼痛程度較輕,術后基本不會出現并發癥,通過連續真皮層縫合技術對皮膚實施縫合,可以使切口更加美觀,不易形成明顯的瘢痕,不可吸收慕絲線更加便于在引流條拔出后能夠及時對切口進行封閉,拆線后不會有生物不相容性問題發生,乳腺外形在手術后普遍能夠保持良好,使患者更樂于接受[7-10]。通過本次研究,可以更加充分說明,改良式乳腺切除術治療乳腺腫塊能夠大幅度減輕患者的疼痛,并且縮短手術操作時間以及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減少操作期間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手術治療總有效率和對治療方案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