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寧
摘要:嗩吶在我國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洗禮,不斷地被升華,不斷地被完善,也受到很多人的垂愛,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民間樂器之一,明亮的音色、響亮的音調都是人們一種豪放性情的展現。
關鍵詞:嗩吶表演技術;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63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7-0129-01
一、前言
嗩吶表演技術在當下藝術市場面臨著市場份額被逐漸減小的趨勢,據調查中有很多人表示嗩吶演奏技巧很難學、嗩吶演奏太古老等問題,因此不愿意學習嗩吶表演,本文通過嗩吶演奏技巧及嗩吶發展規劃等,讓人們改變對嗩吶的認知,并愛上嗩吶。
二、嗩吶的演奏技巧
1.嗩吶演奏的口內技巧。嗩吶演奏的口內技巧重點在于表演者的呼吸控制,不同的嗩吶音色是通過不同程度的呼吸調節醞釀而出的,所以在整個嗩吶表演期間,表演者的呼吸是具有專業性和技巧性的。因此嗩吶演奏者的呼吸渠道和常人稍有區別,常人的常用呼吸渠道是鼻腔,鮮少用口腔進行呼吸(除非是劇烈運動時),而嗩吶表演者由于職業需要常用口腔進行呼吸,只有在嗩吶表演中途換氣的時候會采用鼻腔。在進行嗩吶表演時除了對呼吸要進行控制還要對表演者的舌頭進行管控,吐音效果與舌頭有關。因此在日常的訓練中,嗩吶表演者需要將自身的呼吸方式與舌頭運動相結合,使兩者始終處于同一節奏中,進而提升自身的嗩吶表演技術。嗩吶表演也是考驗每一個表演者的氣息底蘊,如果表演者的氣息底蘊較為薄弱,那么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輕則會出現氣息紊亂的狀況,重則會出現氣短、胸悶、暈眩等癥狀。因此表演者不僅要形成正確的呼吸方式,還需要在日常的訓練中鍛煉腰腹部肌肉的使用效率,利用腰腹部調節身體氣量外排,進而提高自己的呼氣時長和吸氣時長。
在嗩吶演奏中還可以通過對自身發音的控制進而豐富演奏效果,例如清晰的嗩吶音色是通過單吐音發出來的;而滑音或者花舌通常會豐富嗩吶的音色;彈音和指花會促使嗩吶的音色具有沉穩的特點等。因此表演者在進行日常訓練中需掌握不同的演奏技巧所對應的發音方式,并練習這些發音方式。例如在練習音色的清晰度時,演奏者需要將自己的口型做成“吐”字的發音口型,使自己的舌尖位置與嗩吶的峭片相接處(稍有觸碰便可),如此反復練習即可。哨片的位置也是影響嗩吶音質、音色及音準的重要元素。所以演奏者需要將哨片的三分之一放置在唇間,通過表演者的腰腹部肌肉收縮形成氣流,再沿著口腔外排促使哨片產生震動,進而發出動聽的音符。哨片放置唇間的尺度既不可過長也不可過短,過長會導致會使表演者的氣流不均勻,進而音質不精準;過短會導致失聲。
2.嗩吶演奏的指法技巧。對于嗩吶表演的初學者,通常認為指法太復雜,甚至有的學者失去信心,其實是學者忽略了一個現象:嗩吶表演過程中高八度與低八度的指法都是一樣的,且這一定律適用于所有指法的演奏中,這一規律的發現不僅使指法調換更加靈活還使表演者的手指也更加靈活。對于嗩吶學者而言在學習嗩吶樂器時可以先從簡單的樂器開始學起,如筒音為“a”的獨奏樂器相對于簡單些,可以幫助初學者奠定基礎。
三、嗩吶表演技術的發展研究
1.樂器配置更新。單一的嗩吶演奏已不符合現代人們的文化需求,嗩吶演奏應緊跟時代步伐,與當下流行的如爵士鼓、馬鑼、西洋管樂器等進行合奏表演,以現代化的音響作為媒介,搭配炫麗的舞臺、華麗的服飾等,儼如一部精彩的舞臺劇,這樣的表演方式不僅傳承和發揚了嗩吶表演技術,還使嗩吶表演技術更加豐富和多元化。
2.提高嗩吶表演者的專業水平。隨著社會和人文的進步,無論是政府還是群眾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有很多老藝術家日常鉆研于嗩吶表演的研究,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再與當前的科學的、專業的音樂知識相結合,或通過授課、編撰成書等不同的方式向當前的嗩吶表演者傳遞著音樂知識。
3.豐富嗩吶表演的曲目。在新文化浪潮的沖擊下,大多數人群更喜歡現代性的曲目,對于傳統曲目表現出了時代性的距離感。為使當下的人們更能接受嗩吶文化,因此在進行曲目表演時表演者可選擇熱門的、流行的歌曲作為表演節目,增加關注度,進而促使嗩吶表演技術的傳承與發展。
4.創辦嗩吶藝術學校。學習嗩吶表演技術必須從小抓起,培養兒童或青少年的藝術興趣,講授嗩吶文化在我國的發展歷史及藝術魅力促使學者熱衷于嗩吶藝術,并以傳承和發揚嗩吶文化作為藝術之道,因此創辦嗩吶藝術學校是發揚嗩吶表演技術重要途徑。
5.大力發展并推廣民間藝術旅游業。返璞歸真、生態、原始是當前都市人們的向往的生活方式,他們常常以旅游的方式去追尋這種生活,這一生活方式給予了嗩吶文化的發展契機。因此應大力發展并推廣民間藝術旅游業,嗩吶藝術表演者也可以借此融入其中,促使南來北往的人們發現嗩吶文化,并盡可能的激起他們對于嗩吶的喜愛。
四、結語
嗩吶表演技術在我國擁有雄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歷經了歲月的洗禮,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因此要大力發揚這一藝術瑰寶,使嗩吶表演技術不斷地與時代相結合,在歷史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再賦予新的時代特色,促使嗩吶表演技術被越多人喜愛。
參考文獻:
[1]辛志軍.談嗩吶演奏技術的傳承與發展[J].北方音樂,2019(12).
[2]馮千勇.嗩吶演奏技術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北方音樂,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