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蓮
摘要:博物館是人們接觸歷史、學習歷史的重要途徑,作為公益性教育機構,博物館現階段已經完全免費對外開放,隨著社會的發展,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弘揚愛國精神、延伸學校知識內容、激發人民內心自豪感,對不同階級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本文從社教活動角度探討博物館的愛國主義教育,探討更好發揮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的措施,希望可以提高人們的愛國主義意識。
關鍵詞:社教活動;博物館;愛國主義
中圖分類號:G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7-0251-02
一、前言
博物館是社會公益性服務機構,它見證并守護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博物館讓人們觸摸歷史,了解歷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建國初期,我國將全部重心放在發展生產力上,但隨著社會經濟飛速增長,人們的思想建設卻沒有與時俱進,互聯網時代信息繁雜,尤其對青少年來說有利也有弊,思想建設也面臨極大的挑戰。愛國主義是指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和支持的態度,揭示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各種思想沖擊,博物館的愛國主義教育責任就顯得尤為重要,要通過館內創新教育形式與內容吸引更多的人民走進博物館,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遺產都能像鮮活的生命一樣向人們講述中國歷史文明,讓赤誠的愛國主義精神蕩漾在每一寸土地。
二、博物館社教活動的重要性
博物館是收集、保存、保護中國重要古代文物或歷史見證物的場所,也是博物館最原始最基礎的職能。新時代下,博物館不僅僅要管理好文化遺產,還需要肩負起傳遞信息、拓展教育的社會責任,意在提高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意識,因此,博物館社教活動極其重要。
現階段,我國各地博物館均已免費開放,雖然博物館以展示文物為主,但最終目的還是提升人們的愛國主義意識。博物館在提升人們的愛國意識與文化修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社教活動是一種重要方式,面向全體人民,將其融入到愛國教育中①。
三、社教活動角度下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一)體現社會服務功能
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是保護、保存與教育,通過歷史文物延伸出來的故事或知識都承載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人們內心對歷史產生敬畏之心和自豪感,是人們思想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博物館面臨許多挑戰但也同樣迎來了許多機遇,博物館是現代科技與歷史的交匯點,博物館面相全社會不同階層各個年齡段的人,發揮著輔助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
(二)拓展教育形式
現階段學校內實行的教育通常是培養人才文化水平、提高文化底蘊和提升自身身體素質等,博物館可以為學校教育做課外延伸,培養學生創新與文化傳承教育,促進學生更全面發展。學校可以組織同學集體參觀博物館,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教育逐漸演變成傳統課堂教學外的教育方式②。
四、社教活動中博物館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一)提升民族自豪感,傳承民族精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方式與渠道越來越多,信息內容繁多雜亂,難免對人們的思想造成一定的沖擊。博物館本身具有教育功能,它保藏了中國發展歷史中最重要最具有紀念意義的文物,每一件物品都代表著一個歷史故事。博物館作為公益性社會機構,免費對大眾開放,較容易被人們所接受與認可,許多學校與家長都會選擇博物館作為出游地點。游博物館過程中,人們不僅驚嘆古人巧奪天工的技藝,還從中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心中激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榮譽感。博物館具有宣傳國家意識形態的作用,增強人們愛國主義意識。
(二)助力新時代建設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我國已經實現了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并且在2020年已經實現了全面小康,新時代的建設離不開每一個炎黃子孫,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更好的理解愛國主義,才能更好的建設祖國。博物館可以在新時代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與人才基礎,隨著時代的變化,博物館也需要做出創新改變,利用自身優勢,引導大眾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起愛國意識,為祖國建設與社會發展做出貢獻③。
五、社教活動中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工作人員轉變觀念
傳統的博物館僅僅做到對歷史文物的保護與展示功能,許多背景文化與知識都沒有充分發掘,沒有做到相應的教育工作。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博物館工作人員應當轉變管理理念,博物館是公益性機構,要服務大眾,熏陶感染群眾。因此,工作人員要樹立服務意識,提升自身素質,對每一件文物中蘊含的民族精神與文化價值進行深刻挖掘,向人們展示出我國悠久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文化,為人民服務。
(二)挖掘博物館中的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是指我們黨領導全體中國人民奮發圖強,在革命時期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精神文化,紅色代表著勇敢、勤勞,不畏艱險。在過去的90多年里,我們黨奮力抗爭,艱苦奮斗,才帶來了現在的繁榮昌盛,紅色文化深深的烙印在每一個歷史事件中,烙印在每一件歷史文物中,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與社會影響力。深刻挖掘博物館中的紅色精神,讓人們看到先人為了中華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壯志,讓人們深刻的感受到這盛世來之不易,傳承紅色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共產主義事業繼續奮斗。紅色文化是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博物館工作人員要深刻挖掘每一件歷史文物中的紅色文化,將它們生動形象的展現在人們面前,就像是每一位烈士在訴說自己的故事一般,感染每一位來博物館參觀的人,讓人們在建設祖國的偉大征程中,不忘初心,艱苦奮斗④。
(三)豐富藏品
博物館要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必然需要通過歷史文物進行講解傳遞,因此,現階段的展覽模式也應當隨著時代進行創新改變,在保證文物安全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提供給大眾更多見到歷史真跡的機會,讓人們更加真切的感受中國古人的精湛技藝與先人將這些文物看作比生命還重要的精神。藏品是博物館吸引大眾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為了改變人們進館后瀏覽藏品結束就立刻離開的現象,博物館可以做一些公益性活動,例如在人們休息時可以集中講解歷史事件,要求講解人員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講解生動形象;還可以在人們參觀期間以歷史問答的形式發放一些小紀念品,可以是文物的模型復刻,以此來促進人們了解歷史,銘記歷史。我們正處于“地球村”,在互聯網時代,可以通過科技的形式將歷史文化展現在大眾眼前,例如使用投影放映歷史事件,或是使用全息投影360度講述藏品,只要不影響藏品的壽命,可以允許參觀者進行拍照留念,提升歷史文物傳播率,提高藝術品感染力,提升人民愛國主義意識。
(四)擴大傳統節日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力
我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許多節日也都是因為某一個歷史事件流傳下來的,例如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中國人通常比較重視習俗,在這些節日中擴大愛國主義教育影響力是引導人們樹立愛國意識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許多外國節日被人們熟知,2月14日情人節、萬圣節、圣誕節等都對傳統節日造成一定的沖擊,現在青少年對外國節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像清明節、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周逐漸成為人們外出游外的時期,而不是通過節日回首過去,展望未來,傳統節日的教育功能逐漸喪失。博物館可以在傳統節日來臨前,借助社會各個領域的力量像大眾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同時策劃一些愛國文化活動,使了解歷史,了解祖國發展成為假期人們出游的又一項選擇,將我國傳統節日與現代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是節日氛圍更加濃重,還能夠使博物館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具中國特色⑤。
(五)加強博物館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提升責任感
博物館工作人員是進行文物介紹、活動進行的主體,僅僅設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員的執行。較高的個人素質與社會責任感是工作人員做好本職工作的必要前提,博物館應當加強工作人員隊伍建設,進行員工培訓,并且建立獎懲措施激勵工作人員增強對歷史文化的學習,做到專人專責,為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奠定基礎。
六、結語
綜上所迷,21世紀是互聯網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在文化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必須要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博物館是承載歷史的圣地,作為公益性機構,博物館應當采取積極措施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熏陶感染大眾,讓人們了解歷史,熱愛祖國。
注釋:
①②劉利偉.從社教活動的角度淺談博物館的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民族博覽,2019(14):204-206.
③王曉芹.從社教活動的角度淺談博物館的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民族博覽,2019(04):231-232.
④⑤楊彥立.從社教活動的角度淺談博物館的愛國主義教育[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