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曲翔宇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希臘、意大利、埃及、摩洛哥、土耳其等傳統旅游目的地國蒙受毀滅性損失。各國在3月至6月間紛紛采取宵禁、封航等強制措施,導致入境游客歸零,國內游客驟降。進入7月后,這些國家不約而同地采取有限度的解封措施,旅行限制有所松動。專業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盡管全球疫情形勢仍不樂觀,談旅游業復蘇為時尚早,但旅游業者是時候動起來,以高端定制游為主攻方向,早做準備。
“跨境游恢復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熟悉中歐旅游業務的中國希臘投資者聯合會會長夏長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希臘等歐盟國家與中國只允許持有常居簽證的對方公民往來兩地,未來會視疫情防控形勢逐步擴大人員往來范圍。放開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新冠確診數量、死亡率等宏觀指標在雙方看來均穩定可控;二是旅行人員接受高可信度的核酸檢測,及在未來條件成熟時接種新冠疫苗。鑒于新冠疫苗的稀缺程度,及疫情期間國際航班的高票價,第一批受惠于日后放開政策的團體只會是高收入高凈值人群,中國近年以中等收入階層為主體的旅游人口結構將出現變化。“因此,對包括中國等國的旅
游業者來說,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打造幾個高端定制游的靠譜產品。”夏長偉說。
“在現實條件下,旅客的首要關切是身體健康,尤其是高端定制游旅客。”曾任埃及駐中國旅游參贊的埃及旅游部顧問納賽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疫情未得到完全控制前,旅客最希望用最安全的方式滿足出行需求,包括盡量挑選室外景點,堂食客較少,餐廳消毒徹底,高檔賓館防疫措施齊備等。對于旅游業者來說,這意味著要將思維方式從過去的突出可玩性、性價比,轉變為兼顧安全與娛樂,重新設計旅游產品。以赴埃及旅游為例,中國旅游從業者,首先要選擇感染率較小的航班,確保往返機票可訂,然后對酒店、景點、餐廳、車輛等設施從防疫角度進行實地考察,規劃新線路。比如,尼羅河兩岸有很多神廟和古跡,以往游客大都習慣大而豪的游船,現在可以使用稍微小一點的游艇,但保證設施及服務的舒適度。
一名在埃及從業多年的旅行社老板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經歷過疫情后,越來越多的客戶喜歡小眾目的地,不愿走人群聚集的常規景點。跨境游逐步恢復后,旅游業者要抓住這一需求,開發更多小而美的旅游景點、“零疫情”度假勝地,尤其是管理相對封閉的海島。對于常規景點,旅游業者也可以采取非常規的開發方式。比如環地中海地區是文明交融之地,建有土耳其圣索菲亞博物館、埃及國家博物館、巴黎和阿布扎比的盧浮宮等多座令人嘆為觀止的博物館,完全可利用疫情期間與管理方協商,爭取為高級定制旅客在常規開館時間外增設參觀時段,由專人陪同,這樣既避免交叉感染,又提升用戶體驗。“黃金時期‘躺著都能賺錢不是真本事,行業沉淀期才是考驗旅游業者內功的時候。”夏長偉對《環球時報》記者感慨道,對于高凈值人群,旅游業者在疫情前大眾出境游方興未艾時,更多通過提供奢華車輛、酒店等硬件條件加以區分,無暇用心做品質游。事實上,靜而觀之,中國的高端定制游從導游素質、游覽時段、行程銜接、客服話術、語音語調,甚至服務人員的舉止體態等方面都很有改進空間。
“私人飛機出游將成為高端定制游中的先導。”中東公務機航空服務業資深經理韓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私人飛機乘客會獨自登機,且只會碰到安檢人員、機組人員和部分機場人員,感染病毒的風險較一般民航班機小得多。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后,私人飛機的全球業務需求出現井噴式增長。將來疫情緩和后,私人飛機有機會與各種高端會議、展會、奢華酒店、高端旅游、高級寄宿學校、豪華醫院和診所等上游行業充分對接。
“高端定制游開啟將預示旅游業復蘇,但不是現在。”受訪專業人士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旅游業者現階段蓄力高端定制游,應抱著“守得云開見月明”的心態,切莫急躁。首先,全球疫情距離有效控制還有差距,進入秋冬季,會否回潮很難說,管控措施可能進一步收緊,旅游業可能再次受到重創。其次,消費習慣的改變也會導致出境游需求下降。中國出境游游客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境外購物為主,可疫情之下越來越多的人更愿意在線消費,通過跨境電商購買境外商品。再次,收入預期也會影響游客出境游意愿。疫情對經濟增長的拖累使得游客調低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對出境游也會產生壓縮效應。▲
環球時報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