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靖宇
(靖西市人民醫院 廣西 百色 533899)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急性腦缺血卒中,典型癥狀主要有惡心、嘔吐、頭痛、眩暈,同時包括偏癱、言語障礙、感覺障礙等神經功能缺損,嚴重時可昏迷,損傷神經,致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1]。抗溶栓治療是此類疾病有效治療方式,而阿替普酶是公認的溶栓治療效果較好的藥物,但該藥物臨床療效會因個體性差異而出現差別,為此,本文對影響急性腦梗死阿替普酶靜脈溶栓預后的相關因素進行探析。
本研究選擇2017 年1 月—2019 年9 月時間段至我院就診的8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滿足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以90d 后mRS 評分將患者劃分為兩組,mRS 評分在0 ~1 分患者即預后良好,設置為甲組,mRS 評分在2 ~6 分患者即預后不佳,設置為乙組。
治療方式:給予患者阿替普酶治療,劑量為0.9mg/kg,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90mg。血壓監測:24 小時持續監測不同時間點血壓。記錄收縮壓平均值。溶栓前任意時刻抽取人體靜脈血測量葡萄糖含量值。
SPSS20.0 軟件分析,χ2檢驗計數資料[n(%)];t檢驗計量資料(±s),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性別(男22/女20)、冠心病史10 例、飲酒史11 例、抽煙史29 例,乙組對應數據為(男20/女18)、7 例、9 例、30 例,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甲組高血壓史20 例、糖尿病史11 例,乙組34 例、32 例,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性別、既往病史對比[n(%)]
甲 組 患 者 年 齡(55.95±4.10) 歲、 收 縮 壓 平 均 值(142.63±15.98)mmHg、NIHSS 評分(12.45±2.92)分、發病至治療時間(182.12±61.20)min 明顯低于乙組,甲組溶栓前隨機血糖(4.11±1.25)mmol/L 明顯高于乙組(2.52±0.55)mmol/L,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年齡及血壓等因素對比(±s)

表2 兩組年齡及血壓等因素對比(±s)
注:乙組與甲組各項指標對比,P <0.05。
組別 n 年齡(歲) 收縮壓平均值(mmHg) 溶栓前隨機血糖(mmol/L) NIHSS 評分(分) 發病至治療時間(min)甲組 42 55.95±4.10 142.63±15.98 4.11±1.25 12.45±2.92 182.12±61.20乙組 38 64.45±3.62 155.93±20.62 2.52±0.55 17.21±3.74 368.26±101.20
急性腦梗死屬于腦血管疾病,會對患者神經系統中造成損害。有研究顯示,年齡、高血壓、高血糖、病情嚴重程度對溶栓預后效果有負面影響,而早期血管再通、梗死面積下降、早期神經功能恢復對其有積極影響[2]。該疾病主要采取靜脈溶栓治療,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對神經也有保護作用,越早治療血管栓塞疏通效果越佳,可改善缺血狀態,改善預后效果[3]。阿替普酶是臨床常用且公認溶栓效果較好的新型藥物,靜脈注射進入人體后可激活纖溶酶原,迅速挽救缺血半暗帶[4-5]。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性別、冠心病史、喝酒、抽煙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但在糖尿病、高血壓病史方面差異顯著(P<0.05)。兩組患者在年齡、收縮壓平均值、溶栓前隨機血糖、NIHSS評分、發病至治療時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年齡、溶栓前隨機血糖、發病至治療時間等因素影響阿替普酶靜脈溶栓預后效果。可根據此結果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更有效控制疾病發展。
綜上所述,影響急性腦梗死阿替普酶靜脈溶栓預后的相關因素主要有年齡、收縮壓平均值、溶栓前隨機血糖、NIHSS 評分、發病至治療時間, 且與預后效果呈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