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反應堆系統設計技術重點試驗室,四川 成都 610213)
蒸汽發生器為壓水堆核電廠反應堆冷卻劑系統的重要設備之一,是壓水堆核電廠一回路、二回路的邊界。蒸汽發生器支承的主要功能是:在任何工況下,支承蒸汽發生器的重量;適應主冷卻劑系統溫度、壓力變化時設備的位移;在事故工況下,承受相關載荷,保護設備不受損傷[1]。
為實現以上功能,華龍一號核電機組ZH-65型蒸汽發生器的下部水平支承設計為帶間隙的支承結構。該類型支承結構為典型的非線性系統,支承間隙影響設備的抗震性能[2]。蒸汽發生器支承的間隙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管路系統、設備和支承本身的熱膨脹和收縮,混凝土的熱膨脹和混凝土干燥收縮,運行瞬態的設備熱位移,測量和加工誤差,以及系統管道布置方式[3]。蒸汽發生器支承間隙的設置,需要綜合考慮以上各因素,支承間隙過小,則無法滿足各種運行工況下熱膨脹的需要;支承間隙過大,則會導致事故工況下設備受到過大沖擊,影響設備抗震性能。因此,蒸汽發生器支承間隙的合理計算、調整,十分必要。
本文對“華龍一號”核電機組ZH-65型蒸汽發生器下部水平支承間隙的計算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熱態調整間隙、冷態安裝間隙、間隙驗收值、最大間隙值等四種間隙的計算方法。基于上述四種間隙,給出了蒸汽發生器間隙調整的合理步驟,并通過工程實例計算,對各因素對總間隙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ZH-65型蒸汽發生器支承包括3部分,結構按照RCC-M標準[4]設計。主要包括垂直支承、下部水平和上部水平支承。如圖1所示。其中下部水平支承由6個板梁焊接結構的擋架組成,如圖2所示。

圖1 蒸汽發生器支承結構Fig. 1 The support structure of the steam generator

圖2 蒸汽發生器下部水平支承Fig. 2 Horizontal support at thelower part of the steam generator
為適應蒸汽發生器位移的需要,下部水平支承設計上均留有一定間隙。間隙值的設計以及間隙調整,是蒸汽發生器下部水平支承設計的關鍵內容。
核電廠正常運行時,受制環境條件限制,不適宜進行蒸汽發生器支承間隙的調整,因此需要在電廠熱態功能試驗期間完成間隙調整。蒸汽發生器支承間隙計算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蒸汽發生器可自由位移,避免出現支承與設備本體干涉情況,同時將支承間隙值控制在合理可行盡量低的水平,以便支承的抗震性能滿足要求。
考慮到支承的冷態安裝、間隙調整、間隙驗收以及系統動力響應分析等各個過程,需要分別計算冷態安裝間隙、熱態調整間隙、間隙驗收值、最大間隙計算值。
冷態安裝間隙JF用于確定蒸汽發生器下部水平支承的冷態安裝位置,可用公式(1)進行計算。
JF=JC+Δd1+E
(1)
式中:JC——熱態調整間隙值,mm;
Δd1——冷態到熱停堆工況下的系統膨脹位移值,mm;
E——調整墊片的厚度,mm。
熱態調整間隙JC確定了在熱停堆工況下,支承和設備之間所需要的間隙,該間隙值保證在最不利情況下,設備與支承之間均不會發生干涉。熱態調整間隙需要考慮所有可能使間隙減少的因素,可用公式(2)進行計算。
JC=Δd+ΔT+ΔGC+ΔB+δ
(2)
式中:Δd——熱停堆工況到瞬態工況下系統膨脹使間隙減小的位移值,mm;
ΔT——測量狀態到正常運行狀態混凝土熱膨脹導致的間隙減小值,mm;
ΔGC——混凝土干燥收縮導致的間隙減小值,mm;
ΔB——支承結構熱膨脹導致的間隙減小值,mm;
δ——加工誤差,mm。
熱態調整間隙,同時用于指導調試是墊片的加工。調整墊片厚度可用公式(3)進行計算。
E=Jn-JC
(3)
式中:E——調整墊片的厚度,mm;
Jn——熱態功能試驗期間,安裝墊片狀態下測量的間隙值,mm;
JC——熱態調整間隙值,mm。
墊片厚度與熱態調整間隙的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墊片厚度與熱態調整間隙關系圖Fig. 3 Relation between the gasketthickness and hot adjustment clearance
蒸汽發生器下部水平支承墊片加工并安裝完成后,在反應堆再次升溫后,由于環境溫度的變化以及混凝土的膨脹,支承間隙可能產生變化,有必要對支承間隙再次驗證確認。間隙驗收值(JY)即為在臨界前熱態試驗時間隙測量的驗收準則,可用公式(4)進行計算。
Δd+δ≤JY≤JC+ΔT1-δ
(4)
式中:Δd——熱停堆工況到瞬態工況下系統膨脹使間隙減小的位移值,mm;
JC——熱態調整間隙值,mm;
ΔT1——測量時混凝土的溫差導致間隙變大的混凝土熱膨脹值,mm;
δ——加工誤差,mm。
支承間隙的計算,同時還需要為系統動力響應分析提供輸入。由于間隙值越大,對于設備抗震性能越不利。因此需要計算正常運行的可能最大間隙值。可能的最大間隙,可用公式(5)進行計算。
JM=JC-Δd3+ΔT1+ΔT2+δ
(5)
式中:JC——熱態調整間隙值,mm;
Δd3——熱停堆工況到正常運行工況使間隙減小系統膨脹位移值,mm;
ΔT1——測量時混凝土的溫差導致間隙變大的混凝土熱膨脹值,mm;
ΔT2——混凝土在整個溫度變化范圍內導致間隙變大的熱膨脹值,mm;
δ——加工誤差,mm。
其中,最大間隙的計算,分別考慮了熱膨脹導致的間隙增加值ΔT1和ΔT2,考慮ΔT1的原因是在間隙驗收值的上限是JC+ΔT1。考慮ΔT2的原因是,在間隙按上限驗收后,后續正常運行時混凝土仍可能存在溫度升高,導致間隙變大。
熱態調整間隙與冷態安裝間隙和最大間隙計算值的關系如圖4所示。

圖4 間隙關系圖Fig. 4 Gap relation
蒸汽發生器間隙調整的目的,是通過現場安裝的調整墊片,在核電站熱態功能試驗期間,對蒸汽發生器支承與設備之間的間隙進行測量,加工調整墊片,以獲得所需要的間隙,并在電站臨界前的熱態試驗復測間隙,確保間隙在預計的范圍之內。
基于間隙計算的理論值,蒸汽發生器間隙調整主要過程如圖5所示。

圖5 間隙調整流程圖Fig.5 Flow chart of gap adjustment
“華龍一號”機組為三環路核電廠,其中一個環路的設備布置示意圖如圖6所示。其中RPV為反應堆壓力容器,RCP為反應堆冷卻劑泵,SG為蒸汽發生器。

圖6 回路設備布置示意圖Fig.6 Schematic of circuit equipment layout
圖6中B1和B2為泵對側的兩個側擋架,B3和B4為泵側的兩個側擋架,B5和B6為前擋架。考慮到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從熱態調試狀態,到后續正常運行和瞬態條件下,蒸汽發生器總是遠離主泵,因此在泵側的側擋架熱態調整間隙直接取0。后續所有可能是蒸汽發生器側擋間隙變小的因素,均在泵對側的側擋架間隙計算中考慮。
基于第3章所述間隙的計算方法,華龍一號機組ZH-65型蒸汽發生器下部水平支承的間隙計算值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知,前擋架所需要的間隙較大,而側擋架所需要的間隙較小。這是因為主管道熱段較長,而主管道過渡段較短,設備主要的熱位移在主管道熱段方向。

表1 下部水平支承間隙計算結果
前擋架熱態調整間隙JC的各部分構成如圖7所示。從圖中可知,針對前擋架,系統熱膨脹Δd為主要部分,占比達72%,混凝土的熱膨脹ΔT和混凝土干燥收縮ΔGc占比較小,僅為16.6%和5.6%。

圖7 前擋架熱態調整間隙各間隙構成Fig. 7 The composition of each gap in the hotadjustment clearance of the front gear
側擋架的熱態調整間隙JC的各部分構成如圖8所示。從圖中可知,針對側擋架,系統熱膨脹Δd和混凝土的熱膨脹ΔT占比接近,均在1/3左右。這是因為主管道過度段較短,因此混凝土的膨脹和收縮,對總間隙影響較大。

圖8 側擋架熱態調整間隙各間隙構成Fig. 8 The composition of each clearance of the hotadjustment clearance of the side gear
蒸汽發生器支承間隙計算和調整,是蒸汽發生器支承設計的關鍵之一。本文提出的蒸汽發生器支承的間隙計算,綜合考慮了管路系統、設備和支承本身的膨脹和收縮,混凝土的熱膨脹和混凝土干燥收縮等因素的影響。給出了支承間隙調整過程中4種理論間隙的計算方法,可有效指導支承間隙的調整。根據本文給出的間隙計算和調整方法,可使蒸汽發生器支承和設備之間獲得了合理且盡量小的間隙值,保證系統和設備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