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寧德 355200)
在CPR1000型核電機組中,設備冷卻水系統(RRI)作用是為下游各用戶提供冷卻水,其中最大的用戶是安全殼噴淋系統(簡稱EAS)的熱交換器。EAS系統的主要作用是機組在LOCA事故(一回路喪失冷卻水)情況下將安全殼的壓力、溫度以及放射性降低到可接受水平。EAS共有兩臺熱交換器,編號為EAS001/002RF,RRI系統為EAS熱交換器供水的管道上設置有一個氣動隔離閥,編號為RRI035/036VN。這兩個閥門在RRI系統正常運行工況下保持關閉,當收到安全殼噴淋信號后立即開啟,為EAS熱交換器提供冷卻水,保證EAS系統的正常運行[1]。
某核電站1號機組的RRI035/036VN在調試階段發現,閥門在收到安噴信號后出現卡澀現象,無法開啟,影響事故工況下安全殼的噴淋,對機組安全產生危害,必須立即處理。
RRI系統分為A、B兩列,正常工況下一列運行,一列處于備用狀態,當發生LOCA事故時,備用列1臺泵自動啟動,RRI035/036VN自動開啟,備用列(以A列為例)下游用戶為RRI系統電機(RRI001/003MO),EAS電機(EAS001MO),安全注入系統電機(RIS001MO),電氣廠房冷凍水系統凝氣器(DEL001CS),上充泵房應急通風系統熱交換器(DVH001RF),相關用戶流量見表1,RRI系統流程圖見圖1。

表1 RRI下游用戶流量表Table 1 The flowrate of RRI downstream users
由表1可知:當備用泵剛啟動時,流量很小,只有266.8 m3/h,只有當RRI035VN全部開啟后,流量才會達到正常流量2 186.8 m3/h,RRI系統泵為離心泵,對于離心泵,流量越小,壓頭越大,作用在閥門密封面上的壓力越大,閥門開啟越困難,所以,在啟泵瞬間,管線上閥門最難開啟,某核電站RRI035VN在執行備用列自動啟動試驗時發現閥門卡澀,無法開啟,導致試驗失敗。

圖1 RRI系統流程圖Fig.1 RRI system flow diagrams
RRI035VN為氣動蝶閥,閥門相關參數見表2[2]。

表2 閥門參數表Table 2 Valve parameters
閥門為失氣開類型,即當氣缸進氣后,壓縮空氣作用在活塞上,活塞壓縮彈簧,使閥門關閉,失氣后,彈簧復位,推動活塞使閥門開啟。氣動閥卡澀一般是下面兩個原因[3]:
1)氣動裝置輸出扭矩不夠;
2)閥門開關所需扭矩較大。
下面分別從這兩方面加以分析并處理。
氣動頭輸出扭矩不夠,則閥門開啟動力不足,無法帶動閥門動作,所以,可考慮通過增大輸出扭矩的方式解決問題,在不改變閥門本體的情況下,增大輸出力矩,優化閥門性能的方法有兩點:
1)更換更好的電磁閥;
2)調整氣源管線。
電磁閥控制氣動閥的進氣和排氣,是氣動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優異對閥門影響較大,RRI035/036VN發生卡澀時,首先決定更換新的電磁閥,新舊電磁閥參數如表3所示。

表3 電磁閥參數表
由表3可知,新電磁閥主要在功率和流量系數上進行了優化,減小功率可以使電磁閥不易發熱,穩定性更好,減小流量系數,可以減小進氣量和進氣速度,這樣,氣缸失氣時排氣時間更短,有利于閥門開啟。
對氣源管的優化主要是兩點,一是在電磁閥和氣缸之間增加了一個單向閥,把氣缸失氣時本應該通過電磁閥排往大氣的壓縮空氣,輸送到氣缸里彈簧側,幫助彈簧推動活塞開啟閥門;二是將減壓過濾器上的排氣孔,由原來的2 mm擴大到2.6 mm,增大排氣速度,使閥門在失氣時反應更加迅速,減小彈簧的阻力。新型電磁閥及氣源管線見圖2所示。

圖2 新型電磁閥與氣源管線圖Fig.2 New type of solenoid valve and gas source pipeline
只有當氣缸輸出扭矩大于閥門動作所需扭矩時,閥門才能動作,所以閥門動作扭矩大容易引起卡澀。導致閥門扭矩較大的原因是閥門關閉過死,蝶閥是通過碟板與橡膠閥座的過盈來實現密封的,過盈量越大,則閥門關閉的越嚴,開啟時就會越困難,再加上此閥門是長閉閥門,只有在事故工況下才會開啟,長期關閉情況下,碟板因為單側受壓,會逐漸的陷進閥座橡膠里面,碟板與橡膠之間形成一定的結合力,增加開啟難度。減小過盈量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調整關限位,二是增大端蓋的厚度。調整限位比較容易,在氣缸上重新選擇限位開關位置即可,但要注意的是必須在廠家指導下進行,否則可能導致關閉不嚴;調整端蓋厚度需要部分解體氣缸。氣缸內的閥桿在壓縮空氣和彈簧的作用力下做直線運動,閥桿通過轉動機構帶動閥瓣做90°的角運動,閥桿在閥門全關時緊緊地頂在端蓋上,因此增加頂蓋的厚度,可以減小閥桿關閉時的行程,進而減小閥瓣壓縮閥座的深度,減小結合力。
端蓋位于閥門端部,是一端開口、另一端封堵的圓柱體,外直徑80 mm、內徑55 mm,通過外螺紋旋進閥門端部,閥桿從開口處進入,全關時頂在封堵處,閥門結構簡圖見圖3,端蓋圖見圖4,圖5。

圖3 閥門結構簡圖Fig.3 The structure of the valve

圖4 端蓋正面Fig.4 The front viewof the end cover

圖5 端蓋側面Fig.5 The side viewof the end cover
增大端蓋厚度的方法是在端蓋內堆焊,通過堆焊,大約使端蓋增加了10 mm,閥瓣全關時減少3°。
通過以上方式的改進,閥門卡澀問題在一段時間內得到了解決,但是閥門在維持關閉狀態時間較久后,仍會出現開啟困難,需要進一步處理。
考慮到對當前的閥門改造已經達到極限,下一步決定對氣缸進行改造,以便大幅增加氣缸輸出扭矩,減小閥門開關扭矩,閥座及電磁閥型號VALCOR不變,氣缸結構和材料不變,改進的主要是以下四點[4]:
(1)減小碟板與閥座之間密封過盈量
前面介紹了通過增厚端蓋的形式減小過盈度,屬于間接方式,本次改造通過減小碟板外徑使碟版與閥座之間過盈量減小了0.4 mm,效果更明顯,新舊氣缸參數見表4。

表4 新舊閥門參數表
新閥門在出廠前進行了扭矩測試,廠家測試結果顯示,過盈量減小后,閥門開啟所需扭矩減少1000 N·m以上,數據見表5。

表5 廠家試驗數據表
(2)上下閥軸之間增加拉桿
原閥門沒有設計拉桿,導致閥門在開關過程中,上下閥軸受力不均,產生偏移,增加拉桿后,減小了系統壓力對閥軸的影響,增加上下閥軸同軸度,使閥門在開啟過程中更加平順。新舊閥軸見圖6、圖7。

圖6 舊閥軸Fig.6 Old valve shaft

圖7 新閥軸Fig.7 New valve shaft
新氣缸上閥軸與碟板之間采用方榫連接,上閥軸與連桿采用螺紋連接,下閥軸與碟板處設計了止動小球,起到定位防轉的功能,拉桿下端設置止動線圈和鎖緊螺母,防止拉桿螺紋脫落,同時,拉桿下方還設置了減摩調整墊,限制拉桿軸向位移。
(3)增大氣缸尺寸
為提高氣動頭的輸出力矩,將氣缸直徑由350 mm增加到450 mm,長度由2 265 mm增加到2 380 mm,同時改用更大更強的彈簧,開啟輸出力矩增加明顯,廠家試驗結果對比見表6。

表6 新舊氣缸輸出力矩表
(4)減小橡膠的密封結合力
通過改造橡膠閥座結構,將密封帶寬度由25 mm較小到15 mm,進而減小因橡膠變形產生的密封結合力,見圖8。

圖8 橡膠閥座示意圖Fig.8 Rubber seat sketch map
通過以上改造,氣缸進氣量由270 L增加到450 L,輸出力矩由4 160~7 036 N·m增加到7 000~11 912 N·m。出廠前,廠家對新氣缸做了一系列試驗,結果滿意,試驗數據見表7。

表7 新氣缸出廠試驗數據表
新氣缸安裝到現場后,立即進行備用列自動啟動試驗,試驗按照要求配置好用戶,模擬安全殼噴淋信號,備用泵RRI001/003PO自動啟動,RRI035/036VN自動開啟,試驗結果見表8[5],結果滿意。(備注:試驗過程中,如果RRI035/036VN在120 s沒有開啟,則必須立刻停泵,防止泵小流量運行過久)
截至目前,新閥門已經在現場使用超過兩年,沒有再發生卡澀現象,此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表8 現場試驗數據
設備冷卻水系統氣動隔離閥發生卡澀現象,無法在啟泵瞬間自動開啟,影響機組安全,在對原閥門進行多次改進后仍無法得到滿意效果。最終經過分析驗證,得出卡澀的根本原因是原氣缸輸出扭矩較小,而閥座與碟板之間密封過于嚴密,導致原氣缸無法帶動閥門動作,隨后重新設計新氣缸,新氣缸在橡膠閥座、閥軸、氣缸尺寸等方面加以改進,使得氣動頭輸出扭矩大大提高,滿足了現場閥門開啟的扭矩要求,有效的解決了閥門卡澀問題,避免了LOCA事故下安全殼超溫、超壓的風險,并為后續氣動閥卡澀問題處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