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偉
(中山市中醫院 廣東 中山 528400)
髖關節置換在老年患者群體中應用廣泛,其能通過具有較高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替換人體骨關節,滿足老年人行動需要[1]。在該手術治療中,麻醉護理極為關鍵。本文將我院2016 年4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54 例老年髖關節置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優質麻醉護理配合在該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如下:
將我院2016 年4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54 例老年髖關節置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7例。對照組:男10 例,女17 例,年齡62 ~83 歲,平均年齡(72.34±1.31)歲;觀察組:男11 例,女16 例,年齡61 ~84 歲,平均年齡(72.58±1.42)歲。患者一般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實施對比。
對本次試驗所有患者行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期間: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手段,即在患者生命體征監測的基礎上,按照手術要求落實基礎護理。
觀察組:常規護理與對照組保持一致,在此基礎上實施優質麻醉護理配合;整個護理分術前、術中、術后三階段實施。具體護理措施為:(1)術前護理干預時,要求護理人員提前一天對患者進行訪視,了解患者股骨頭壞死、髖關節骨折、風濕性關節炎的具體情況,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如采用握住患者雙手、拍拍患者肩膀等非語言溝通等方式,使得患者感受到溫暖與關懷,從而消除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對于手術治療充滿信心;并且患者講解手術室麻醉的訪方式;此外,對手術室的環境進行凈化處理,要求手術室空氣清潔,同時溫度適宜。(2)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首先對患者的相關信息進行校對,做好皮試情況、用藥情況的檢查,并取下相關飾品,松解患者衣領和褲袋。其次配合麻醉醫生就麻醉藥物的信息進行校對,控制輸液的速度,確保麻醉用品、急救藥物齊全。再次對患者實施穿刺麻醉,在這一過程中,調整患者的體位,確保患者體位舒適,且有利于麻醉工作開展;同時,體位調整應有利于吸痰管理和患者呼吸,即其不會對患者循環功能和呼吸功能造成影響;然后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對患者用藥[2]。最后,要預防手術過程中的突發狀況,即在觀察患者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的同時,做好急救處理,一旦患者發生突發意外,應立即開展針對性救援。需注意的是,在治療中,還應在患者長期受壓部位下方鋪軟墊,預防壓瘡情況,并且應預防病毒感染及溶血事件發生。(3)患者術后護理中,應延長拔管時間,這是因為老年人器官衰退嚴重,麻醉藥物有過量效應。當患者能伸舌、抬頭,完全清醒后,傾聽患者雙側肺部呼吸音,確認狀態良好后拔管,采用面罩吸氧對老人實施呼吸護理[3]。
主要觀察指標包括:(1)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2)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評分表,總分100 分,分非常滿意(>85 分)、滿意(60 ~84 分)、不滿意(<60 分)三項。
采用SPSS21.0 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見表1,由表可知,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觀察組 27 50.40±1.26 5.78±1.34對照組 27 65.23±1.32 7.89±2.56 t-42.23 3.79 P-<0.05 <0.05
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見表2,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數據差異顯著(P<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作為當前髖關節骨折治療的重要方式,髖關節置換術在臨床中的應用不斷廣泛。尤其是在老年人群體中,該治療方式廣受青睞。具體而言,老年人自身器官功能減退的較為厲害,這使得股骨頭壞死、髖關節骨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容易對患者本人產生較大影響[4]。針對這些患者,在排除手術禁忌后可實施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從治療效果來看,該治療方式能有效地促進患者關節恢復,使得患者重新具備自行行走能力,治療效果較為顯著[5]。然作為一種創傷較大的手術治療方式,在手術過程中,若護理措施不當,就會延緩患者的恢復周期,同時容易造引發多種感染事件,故而采用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辦法極為關鍵。
優質麻醉護理配合是髖關節置換術操作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護理辦法,其能從手術前、手術時、手術后三個層面開展護理,這為髖關節置換術的高效開展和患者病情改善創造了良好條件[6]。在具體護理中,護理人員會在術前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消除其緊張、焦慮等情緒,同時,了解患者病情病況,并開展手術時環境護理,為手術開展做好準備。術中護理是髖關節置換術優質麻醉護理配合實施的關鍵環節,這是因為很多老年人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在開展麻醉的時候,風險較大,容易出現各種突發情況,對此,在術中護理中應做好以下幾點:(1)在手術過程中,應就患者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信息進行全面監測,同時確保患者靜脈通暢,若有必要,還應對患者采用靜脈留置針,防止出現血壓下降、循環衰竭的狀況[7]。(2)若采用骨水泥麻醉方式,應與麻醉醫生進行溝通,然后控制患者輸液和輸血量,防止出現負荷過重問題。(3)髖關節置換術的操作難度較大,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出血較多,當患者為老年人時,極有可能出現心率、血壓增高問題,這會對麻醉工作造成一定影響,對此,應加強老人心理干預,同時做好應急救援處理,保障髖關節置換手術順利進行。完成髖關節置換手后,還應做好患者的術后護理,在術后護理中,感染預防工作極為關鍵,這是因為一旦出現感染問題,則代表手術失敗,需要取出骨關節替代材料,并開展抗感染治療,待感染癥狀消失后,才可再次進行治療,這不僅會給患者本人帶來極大的病痛和心理折磨,而且會給家庭帶來較大經濟壓力。因此在手術后,要積極的進行消炎換藥,預防感染問題發生[8]。本次試驗中,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麻醉護理配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50.40±1.26)min、(5.78±1.34)d,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而在護理滿意度對比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78%,護理效果較為突出。
綜上所述,優質麻醉護理配合是一種切實有效的護理手段,將其應用于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手術,能有效地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