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子
(啟東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啟東 226241)
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常規治療方法為使用宮縮劑、持續性子宮按摩等,如效果不佳,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屬于術中控制出血的一種外科縫合方式,實現對子宮物理性壓迫作用,其操作簡便,止血效果較佳。因此,本次研究對比常規止血方法與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止血的差異。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納入的40 例剖宮產產后出血產婦為研究目標。患者年齡22-37 歲,平均(30±1.02)歲,其中28 例患者為初產婦,12 例患者為經產婦,患者平均孕周(40.2±1.1)周。以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20 例,本次研究所納入的患者均采取椎管內麻醉方法,均為下腹部恥骨上橫切口,胎兒在分娩后1 d出血量累積超過1000 mL,且患者并無免系統及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異常等疾病。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簽署協議書。對比兩組患者常規資料,并未發現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在發生產后出血情況時,利用常規止血方案,給予按摩子宮,宮體及靜脈使用宮縮藥物,無菌紗布填塞宮腔(填塞過程中保證宮腔內的紗布飽滿)[1]。觀察組患者在發生產后出血時,采取與對照組同樣的止血的方法。針對其中子宮按摩、使用宮縮劑等方案效果不佳的產婦行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縫合前行子宮壓迫試驗,評估縫合的有效性,若經子宮壓迫后子宮出血明顯減少,即為患者縫合,將子宮體移至腹壁切口外暴露,并清理宮腔中的積血,用I/0 可吸收縫線從子宮切口下緣3 cm 距左側緣3 cm 處進針,經宮腔從切口上緣3 cm 距宮體左側緣4 cm 處出針,縱向縫合3-4 針,穿透子宮肌層,距宮底4 cm,橫向距宮角4 cm,縫線跨越宮底繞向子宮后壁,于后壁連續縱向縫合至同側骶韌帶,橫向縫合至對側骶韌帶,其余對應左側縫合,于右側子宮切口下緣對應部位出針,助手則將縫線加壓收緊,最后將縫線與對側打結,常規縫合子宮下段切口,確認子宮收縮良好,陰道出血明顯減少,生命體征平穩,關腹。
1.3 觀察指標。①手術情況: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1 d 出血量等。②并發癥: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失血性休克、產褥感染、子宮切除。③對比兩組患者疾病治療有效率。有效:子宮逐漸收縮良好,陰道出血漸止,血壓穩定;無效:治療后,子宮持續收縮不良,陰道出血不止,血壓下降。
1.4 統計學處理。數據均利用SPSS 22.0 處理,計數資料標準差利用±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概率%表示,卡方檢驗,若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組間手術情況對比,見表1。
2.2 組間并發癥對比,見表2。
表1 組間手術情況對比(±s)

表1 組間手術情況對比(±s)
分組 人數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術后1 d 出血量(mL) 總出血量(mL)對照組 20 1378.55±122.51 71.54±11.22 241.84±21.91 1422.85±128.9觀察組 20 1355.18±115.62 70.21±0.854 245.01±19.55 1419.12±115.05 P->0.05 >0.05 >0.05 >0.05

表2 組間并發癥對比[n(%)]
2.3 組間臨床有效率對比,見表3。

表3 組間疾病治療有效率對比[n(%)]
剖宮產產后出血對產婦預后影響較差,在亞洲發生率為1.9%,在非洲發生率為5.2%,產后出血是威脅女性生命和健康的嚴重疾病[2]。現階段,我國流行剖宮產分娩方式,剖宮產產后出血也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選擇一種安全、科學的止血方法,對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挽救產婦生命具有重要意義[3]。常規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以按摩子宮、使用宮縮劑及無菌紗布宮腔填塞方式為主,但子宮供血組織含血量豐富,血管支路較多,通過上述方法往往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止血效果不理想及止血不及時都容易導致患者發生失血性休克,從而威脅產婦的生命[4]。臨床在短期無法止血的情況下,思考切除子宮的方案,但患者子宮切除后,對生殖系統造成影響,產婦心理壓力較大,患者及家屬接受率較低[5]。子宮背帶式縫合術作為新型治療產后出血的方法,在臨床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廣泛應用,通過縫合線產生的外力對子宮進行擠壓,達到減緩子宮血流速度及提供張力的目標,使患者陰道停止出血[6]。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的優點是在止血的基礎上保全患者的子宮與生育能力,通過縫合子宮,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子宮收縮,擠壓平滑肌,縮小宮腔,在關閉螺旋小動脈后減少患者的血液灌流,使患者達到及時止血的目標。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照組與觀察組對比的方式,評價常規止血方法及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止血的差異。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中,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術后1 d 出血量,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患者并發癥對比中,觀察組患者失血性休克、產褥感染、子宮切除數量均比對照組少,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兩組患者疾病治療有效率對比中,觀察組患者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疾病治療有效率,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治療過程中施以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產后出血量,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升疾病治療有效率,該方法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