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參智,黃璐凡,向曉慧,張偉杰,高建春,韋紅剛,于揚,何磊,李鵬
(中國五治集團有限公司醫院,四川 成都)
膠質瘤是顱內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高、治療效果欠佳,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治療方式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后輔助放、化療及免疫治療等,但膠質瘤患者往往免疫功能低下,對術后輔助治療,尤其是放、化療耐受度極差,許多患者難以堅持正規療程的完整治療。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抗病能力,對其預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胸腺肽α1能提高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改善患者機體免疫功能[1]。有文獻報道胸腺肽α1在卵巢癌[2]及胃癌患者[3]化療過程中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但目前國內外研究胸腺肽在膠質瘤患者化療中的作用的文獻較少,本研究通過觀察胸腺肽在膠質瘤患者化療中的作用,探討對膠質瘤化療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選取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化療的65例膠質瘤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17~72歲,平均(43.5±3.2)歲,病程2個月至3年,平均(2.5±0.3)年;對照組32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齡21~73歲,平均(44.1±2.9)歲,病程4個月至4年,平均(2.8±0.5)年;正常組為35例為我院健康體檢者,男性18例,女性 17例,年齡 25~68歲,平均(40.1±2.1)歲。對比三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納入標準:①術后的腫瘤組織經病理檢測證實為膠質瘤(WHO分級為Ⅱ~Ⅳ級);②無免疫系統疾病;③未接受任何免疫制劑治療;④未接受放、化療;⑤正常組人群均自愿同意參與研究的健康者。
排除標準:①患有心、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障礙;②患有免疫系統疾病;③患有嚴重精神性疾病;④過敏體質者;⑤治療依從性差。
對照組給予替莫唑胺常規化療:第1周期,替莫唑胺150 mg/m2,d1~d5,qd。第 2~6 周期,經全面評估,如各項指標均正常,替莫唑胺 200 mg/m2,d1~d5,qd(采用 5.28方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皮下注射胸腺肽(生產企業:北京賽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2236)20 mg, qd(即在替莫唑胺治療的同時給予胸腺肽治療)。
所有病例在每個治療周期前1天和治療結束后2天,抽取用肝素抗凝的外周血,進行T細胞亞群檢測,T細胞亞群檢測均采用流式細胞術。流式細胞儀為美國BD公司FACS Calibur流式細胞檢測儀。使用的試劑為CD3、CD4、CD8單克隆抗體,該試劑由美國BD公司提供,按說明書進行操作檢測。
研究數據采取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照組及正常組治療前T細胞亞群指標數值見表1,從表1中可看到治療前正常組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高于觀察組及對照組,CD8百分率低于觀察組及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CD3、CD4、CD8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對比,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觀察組、對照組及正常組治療前T細胞亞群指標( )

表1 觀察組、對照組及正常組治療前T細胞亞群指標( )
注:觀察組、對照組與正常組比較,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CD3 CD4 CD8 CD4/CD8正常組 35 73.42±2.25 42.13±1.36 25.56±1.27 1.47±0.24觀察組 33 58.35±2.84 29.36±1.93 35.43±2.12 0.76±0.19對照組 32 57.96±2.61 29.58±1.79 36.12±1.92 0.74±0.17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指標數值見表2,從表2中可看到:觀察組治療后外周血中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高于治療前,CD8百分率低于治療前,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外周血中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CD8百分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外周血中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高于治療后,CD8百分率低于治療后,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指標( )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指標( )
組別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觀察組 治療前 58.35±2.8429.36±1.93 35.43±2.12 0.76±0.19治療后 65.23±3.1537.14±2.30 25.18±3.52 1.32±0.41對照組 治療前 57.96±2.6129.58±1.79 36.12±1.92 0.74±0.17治療后 46.17±2.4018.33±1.85 47.18±2.68 0.51±0.13
膠質瘤的發生、發展、轉歸及治療效果與機體免疫功能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是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在膠質瘤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機體抗腫瘤免疫效應的主要機制。在抗腫瘤免疫效應中,細胞免疫起著主要作用,細胞免疫是由T細胞介導的,T細胞亞群是機體免疫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腫瘤免疫監視和免疫效應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T細胞亞群是細胞免疫的主要免疫應答形式,根據表型不同分為CD3細胞、CD4細胞、CD8細胞三類,在正常情況下,這三類細胞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也只有在動態平衡的狀態下,才能發揮其正常的免疫功能,其中CD3細胞是全T細胞標志;CD4細胞識別MHCⅡ類分子所提呈的外源性抗原肽,活化后主要分化為Th,具有輔助前細胞的功能;CD8細胞識別MHCⅠ類分子所提呈的內源性抗原肽,活化后主要分化為CTL,具有抑制誘導及細胞毒性功能;CD4/CD8也是反映機體免疫功能正常與否的重要指標,CD4/CD8則以保持動態平衡的方式來維持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穩定,其比值降低意味著腫瘤增殖及轉移的風險升高,預后不良[4]。T細胞亞群指標的測定是反映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標志。從表1中看到治療前正常組外周血中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高于觀察組及對照組,CD8百分率低于觀察組及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膠質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這與王參智[5]對膠質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一致。從表2中看到對照組治療前外周血中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高于治療后,CD8百分率低于治療后,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化療也會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這與袁方[6]的研究一致,因此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膠質瘤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胸腺肽是細胞免疫增強劑和生物反應調節因子,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免疫調節主要是通過T細胞實現的,包括增加T細胞(CD3、CD4、CD8)的產生,刺激T細胞成熟與分化,減少T細胞凋亡及產生T細胞介導抗體等。胸腺肽還可以調節T細胞亞群的比例,使T細胞亞群間細胞比例保持平衡,達到免疫調節的作用[7]從而改善細胞免疫的功能。
本研究在膠質瘤化療過程中輔助胸腺肽治療,通過檢測T細胞亞群指標的變化來反映胸腺肽在膠質瘤化療過程中的作用。表1中看出: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外周血中CD3、CD4、CD8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對比,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具有可比性。表2中看出:對照組治療前外周血中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高于治療后,CD8百分率低于治療后,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化療可以導致患者免疫功能減低,為在膠質瘤的化療過程中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供理論依據;觀察組治療后外周血中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高于治療前,CD8百分率低于治療前,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在膠質瘤的化療過程中,給予胸腺肽輔助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觀察組治療后外周血中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CD8百分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膠質瘤的化療過程中,給予胸腺肽輔助治療,能明顯調節T細胞亞群的各項指標,提高膠質瘤患者的免疫力。本研究顯示膠質瘤患者免疫功能較正常人群低下,并且在膠質瘤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過程中,免疫功能也會受到抑制,在膠質瘤化療過程中輔助胸腺肽治療,能明顯調節患者T細胞亞群的比例,使T細胞亞群細胞間的比例保持動態平衡,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患者對化療的耐受,從而提高膠質瘤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