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帥詞睿,袁妍
(宜春市人民醫院 兒科,江西 宜春)
近年來,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兒童患者越來越多,急性呼吸道感染已經成為重要的感染疾病之一,患者年齡小,表達不清病情或不能高精度的闡述病情,加上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種類較多,病原體不能明確,很難靠一種檢測就能查出病因等原因,有時憑借常規經驗治療后效果不明顯,甚至病情加重。導致呼吸道感染性的病原體,多為細菌、病毒病原體和肺炎支原體,在臨床的治療過程中,快速準確的篩查出是哪種病原體,然后進行及時的治療是重要的。本研究我們將以在宜春市就診的呼吸道感染的患兒為研究對象,對宜春市肺炎支原體感染流行情況進行研究,在宜春人民醫院兒科已經確診為呼吸道感染疾的病患兒中,選取其中50例進行肺炎支原體RNA、痰培養檢測,總結肺炎支原體、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臨床特點,對其病原體檢測進行分析整理。
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被確診為呼吸道感染的5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童25例,女童25例;年齡 1~12歲,平均(6.50±1.00)歲,其中年齡 <3歲 20例,年齡3~7歲15例,年齡8~12歲15例。另外,在同一時間,我們挑選了25名健康的孩子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1~12歲,平均(6.30±1.10)歲,其中年齡 <3歲12例,年齡3~7歲5例,年齡8~12歲8例。我們對這些研究對象都完善了他們的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胸片等檢查,并明確了他們的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對所有的研究對象的檢查都契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關于呼吸道感染的診斷依據;②年齡 <12歲;③患兒家屬明確檢查目的、方法及流程,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 《知情同意書》;④研究的過程是符合倫理委員會審核的要求,在研究之前上報給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排除標準:①患有免疫功能減弱、先天性心臟病等相關疾??;②呼吸道結構畸形;③患者病例資料不全。
對所有的研究對象都完善他們的肺炎支原體RNA、痰培養檢查,早上起來后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漱口3次,然后進行咽拭子肺炎支原體RNA測定,讓研究對象咳痰于無菌器皿內,對于小嬰兒,我們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口腔后,用吸痰器吸痰,立即送去化驗室進行檢痰培養檢測。我們將這兩組的標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對比兩組標本的支原體抗體、痰培養陽性率,同時對比研究對象中,不同的年齡段、不同性別患兒的支原體抗體陽性比率及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比率。細菌培養采用法國ATB半自動細菌生化鑒定儀。
分析確診為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完善他們的肺炎支原體RNA、痰培養,與健康兒童的肺炎支原體RNA、痰培養進行對照分析,數據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統計資料使用()表示,進行t檢驗,多組間對比使用單因素方差對比分析,兩種檢測結果比較使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PCT水平及陽性比率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比較,咽拭子肺炎支原體RNA陽性比率高于血清學支原體抗體,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2。
表1 觀察組及對照組PCT水平及肺炎支原體RNA陽性率對比[, n(%)]

表1 觀察組及對照組PCT水平及肺炎支原體RNA陽性率對比[, n(%)]
組別 n PCT(ng/L) 陽性例數觀察組 50 3.28±1.26 28(56.0)對照組 25 0.32±0.14 1(4.0)t/χ2 299.060 46.679 P 0.000 0.000
結果顯示肺炎支原體RNA陽性比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陽性率高達28例,而對著組陽性比率僅為1例,說明咽拭子肺炎支原體RNA能較敏感檢測出是否支原體感染。
表2 觀察組咽拭子肺炎支原體RNA與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對比[, n(%)]

表2 觀察組咽拭子肺炎支原體RNA與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對比[, n(%)]
檢測方法 n PCT(ng/L) 陽性例數
結果顯示肺炎支原體RNA陽性比率為56.0%,而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僅為32.0%,咽拭子肺炎支原體RNA明顯高于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比率,說明咽肺炎支原體RNA結果準確率較高,能更準確鑒別是否支原體感染。
我們對50例研究對象的痰標本進行培養,結果分離出病菌36例,總陽性率為72.0%;在分離出的病菌中,副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比例最大;分離出革蘭陰性菌24株,占66.7%,以副流感嗜血桿菌所占比例最大,見表3。

表3 痰培養病原菌分布構成情況進行分析[n(%)]
結果顯示痰培養陽性比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陽性率高達36例,而對照組痰培養未培養出異常菌,說明痰培養結果準確率較高,能更準確鑒別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感染及感染菌種類、數量。
呼吸道感染已經成為兒童感染疾病中最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發病率也成為了兒童感染疾病的第一位。呼吸道感染性病原體多為細菌、病毒、肺炎支原體,在臨床上,篩查肺炎支原體、細菌、病毒病原體極其重要。肺炎支原體RNA聯合痰培養,將更加快速和準確地診斷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適當的治療,減少患兒住院和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對臨床早期診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為在目前臨床常用的七項病原體IgM抗體檢測的基礎上,改用準確性更高的肺炎肺炎支原體RNA檢測,聯合痰培養,減少了患兒抽血的痛苦,提高了患兒家屬對醫院檢測的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提取咽拭子肺炎支原體RNA結果陽性比率明顯高于血清學肺炎支原體抗體結果陽性比率(P<0.05),提示咽拭子肺炎支原體RNA更準確鑒別是否支原體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痰培養為診斷提供重要依據,可根據培養出感染病源菌種類、數量,為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本研究分析結果提示,感染組顯示細菌培養結果呈陽性的36例,總陽性率為72.0%,包括肺炎克雷白桿菌、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根據細菌培養結果可明確病源菌種類及各占比例。
綜上所述,咽拭子肺炎支原體RNA聯合痰培養對呼吸道感染進行診斷,可方便、迅速、準確鑒別是感染肺炎支原體,有無病源菌感染,是何種病源菌感染及數量,為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據,避免抗生素濫用,為治療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