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兆明
(淄博市周村區人民醫院,山東 淄博)
近年來,人們愈發追求軀體美觀,對醫學的認識也由治病救人向醫學美容拓展。若牙齒缺損或牙列缺損,患者咀嚼能力和語言能力受到一定損害,影響面部美觀。口腔修復就是通過人工修復體,修復缺損、缺失牙齒,以改善患者面部美觀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正畸治療即糾正牙齒畸形,矯正牙齒,解除錯牙,以保障患者口腔功能,達到美觀牙齒的作用[1]。本文試納入60例口腔修復患者,探討正畸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口腔修復治療,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女比例18:12,年齡15~46歲,平均(30.11±3.56)歲,其中4例前牙內傾,8例前牙深覆牙合,7例前牙反牙合,5例舌側傾斜,6例前牙間隙;對照組:男女比例16:14,年齡 16~48歲,平均(31.20±3.54)歲,其中6例前牙內傾,9例前牙深覆牙合,4例前牙反牙合,4例舌側傾斜,7例前牙間隙。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種等一般資料上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另,本研究均取得參與患者同意,同意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行傳統治療方法,如檢查患者口腔問題,根據不同病情,制定針對性口腔修復計劃,注重術后恢復,給予患者輔助性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正畸治療,具體治療過程如下。
(1)觀察患者口腔情況。輔助基牙根尖片檢查、頭顱側位片檢查、模型分析等,全面掌握患者口腔資料,確保治療方案科學合理,并取得患者理解與同意[2]。在行正畸治療前,全面了解患者口腔咬合情況,清潔患者口腔,拆除口腔內部不良修復體;隨后,對患者基牙展開前期治療,即針對有牙周炎或牙髓病等癥狀患者,及時處理與治療,以保障口腔條件健康。
(2)矯正牙齒。患者修復牙齒后,進行牙齒的矯正。修復后的牙齒與患者本來排列牙齒不一致,需要使用牙齒矯正器輔助矯正,調整患者口頷關系,恢復關顳下頜關節以及曲線、咬合狀態,將牙齒排列整齊后固定,以提高牙齒整體美感。
(3)牙齒缺口修復。在了解患者牙齒缺口具體位置、形狀,缺口深度等條件后,為患者制定牙齒缺口修復方案。
(4)牙列散在間隙。確定并調整牙齒中線位置,預估牙齒間隙,并預留合適的間隙寬度,用固定烤瓷牙修復牙齒,調整好牙齒間隙[3]。
比較兩組患者口腔修復后,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及治療滿意度差異。其中,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種,若患者牙間隙修復良好,口腔癥狀完全改善則為顯效;若患者牙間隙修復有一定效果,且口腔癥狀改善明顯,則為有效;若患者牙間隙修復差,口腔癥狀無改善,則為無效[4]。不良反應包括治療后牙根吸收、牙體松動、黏膜潰瘍、無咬合接觸、咬合抬高、食物嵌塞,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上述觀察指標總和/總人數×100%。治療滿意度按照本院自制調查問卷判斷(在患者口腔修復的每個階段采取問卷形式調查),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種情況,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人數×100%。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版本)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人數為29人,占比96.67%,對照組治療有效人數為23人,占比76.67%,觀察組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對照組為30.00%,觀察組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滿意度分別為93.33%、73.33%,觀察組治療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n(%)]
牙列間隙在牙科中是一種常見病癥,容易破壞患者牙齒美觀,影響患者正常發音。一般情況下,牙列間隙會破壞牙弓的整體性,若長時間不予以修補,則牙列間隙旁牙齒有向缺牙方向側移的可能,導致頜面接觸點喪失,伸長頷牙[5]。當患者進食時,由于牙齒間鄰接關系被改變,食物極可能嵌塞在牙列間隙中,造成口腔環境污染,誘發牙周炎及牙齦炎,致使患者咀嚼功能進一步受限。另一方面,缺牙合并錯頜畸形患者,錯頜畸形與缺牙互為反作用,從而致使畸形加重,口腔正常功能進一步受損[6]。對于缺牙間隙小的患者,傳統修復手段為局部義齒修復,即將細小的義齒嵌入缺牙間隙中,這種修復手法無法有效調整牙齒中線、矯正牙列,影響美觀,且患者多發食物嵌塞等不良反應,應用效果并不理想[7]。
針對這種情況,正畸治療應當為首選治療方案。在進行口腔修復前,應該先明確患者的咬合關系,依照生理咬合原則開展正畸治療,集中不同牙齒的牙列間隙,將傾斜基牙直立,使患者牙咬合曲線平整,以恢復患者余留牙的生理咬合功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口腔功能,促進患者口腔修復[8]。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率以及治療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在修復合并正畸治療的作用下,先獲取患者基牙根尖片檢查、頭顱側位片檢查、模型分析等資料,制定針對性口腔修復方案,優化正畸治療方案,可在正常牙弓形態及咬合關系下,提高口腔修復效果,保障牙周組織健康,最大程度恢復患者口腔功能,提高牙齒美觀度,增強患者自信。
綜上所述,對口腔修復患者,行修復下正畸治療,可顯著改善口腔修復效果,減少治療后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滿意度,促使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具備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