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中醫院,吉林 長春)
在對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四肢骨折是極為常見的骨折現象,并且具有極高的發生率。通常情況下,交通事故、跌墜等,都是導致四肢骨折的重要因素[1-2]。在對四肢長骨干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骨折部位固定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3]。為了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特選自我院骨科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接受診治的四肢長骨干骨折患者60例參與實驗研究,針對四肢長骨干骨折患者給予微創接骨板治療,對其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探討,現報道如下。
特選自我院骨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接受診治的四肢長骨干骨折患者60例參與實驗研究,根據患者到院接受治療時間將其平均分成兩組,其中參照組(n=30)采用常規內固定治療,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0~68歲,平均(46.8±11.2)歲,骨折類型包括:6例脛骨下端、10例肱骨骨折、8例中股骨遠端骨折、6例橈骨骨折;而實驗組(n=30)則采用微創接骨板聯合中醫治療,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21~65歲,平均(45.2±10.5)歲,骨折類型包括:7例脛骨下端、11例肱骨骨折、5例中股骨遠端骨折、7例橈骨骨折。將以上兩組四肢長骨干骨折患者的相關基線資料進行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
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內固定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式為:選取骨折處外側10~12 cm的位置作為本次手術的切口點,縱行切開。為患者清理骨折處周圍軟組織以及淤血后采用持骨器將患者發生骨折處的兩端位置給予解剖復位治療,同時將骨膜進行剝離。對于患者發生骨折的位置外側利用三抓固定器固定鋼板來加以固定,隨后單鉆鉆孔,并對鉆孔的深度測量,加以螺絲釘固定。
實驗組患者給予微創接骨板聯合中醫治療,具體治療方式如下:術前對患者給予腰麻或是全麻,隨后在C臂X線的指引下將患者骨折處行3 cm左右的小型切口,經過內固定術將其骨折部位進行復位治療。同時將骨膜外深筋膜與骨膜之間進行分離,經過患處皮下組織,通過逆行插入的治療方式經過組織隧道將患者發生骨折處安放脛骨遠端或是近端解剖型鎖定加壓鋼板,最后選取自攻螺釘通過小型創口在發生骨折的近遠端位置進行加壓并固定,依次縫合創口。術后,可為患者給予一些中醫治療,例如:初期為其服用新傷續斷湯或者是肢傷一方,到中期時則給予接骨丹或者是肢傷二方,直至后期,則給予患者健步壯骨丸進行治療。
療效標準:經過治療患者屈伸活動正常,患處關節可外展且無痛感視為優;經過治療患者屈伸活動度受限,有輕微的痛感視為良;經過治療患者屈伸活動度喪失10%~30%,關節活動能夠感覺明顯痛感視為中;經過治療患者關節無法屈伸,骨折處無法愈合且出現持續性痛感視為差。總療效率=(優+良)/總例數×100%。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腫脹指數以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情況并進行對比;觀察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并進行對比。
將相關觀察指標數據經由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其中治療效果以(%)表示,應用χ2檢驗,治療前后關節腫脹指數以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情況數據則以()表示,t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兩種不同方式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總療效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比較[n(%)]
經過兩種不同方式治療前兩組患者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關節腫脹指數以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下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腫脹指數以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情況對比(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腫脹指數以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情況對比( )
關節腫脹指數 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參照組 30 6.23±1.44 4.74±1.23 3.26±0.25 1.43±0.34實驗組 30 6.27±1.23 3.03±1.04 3.26±0.26 0.43±0.08 t 0.116 5.815 0.000 15.681 P 0.908 0.000 1.000 0.000組別 n
爆裂性損傷其中之一便是四肢骨折,此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特征其軟組織、骨骼以及肌腱等出現多重性損傷,而發生損傷的區域供血情況異常,導致患者受到感染或者是壞死情況加重,形成繼發性損傷[4]。臨床中治療此病患者的風險性偏高且并發癥發生率偏高。因此,治療四肢骨折患者首要目的便是加速患處康復,對其骨折處加以固定,確保患者患處能夠最大程度上技能恢復[5]。
臨床治療四肢長骨干骨折患者常規方式為內固定治療,然而治療后效果并不明顯,而給予微創接骨板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6-7]。此手術的主要理念便是放置患者骨折端完全暴露,同時以小型切口來保證骨折碎片的活力,隨后通過生物學環境從而增強患者發生骨折位置的愈合療效。該手術方式存在一定優勢:接骨板穩定性更高、解剖型設計更加科學、無骨皮質要求、疼痛消失時間快、小腿腫脹減輕較快等,同時可有效防止患者發生關節僵硬以及肌腱粘連。治療后給予患者有效中藥進行治療,可加速患者康復[8]。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兩種不同方式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總療效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經過兩種不同方式治療前兩組患者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關節腫脹指數以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四肢長骨干骨折患者給予微創接骨板技術治療,可顯著提升整體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肢體功能快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