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偉,劉丹丹,許金劍,崔巖,宋玲
(大慶油田總醫院,黑龍江 大慶)
腦外傷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嚴重時會引發患者顱內血腫,造成顱內壓過高,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對于腦外傷患者必須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1]。腦外傷治療的主要原則是消除顱內血塊,降低患者的顱內壓。目前消除顱內血腫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全麻下進行開顱手術,另一種是患者局部麻醉下進行微創引流術。全麻下進行開顱手術,這種治療方式在臨床治療中,治療效果不太理想,且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2]。本文探討了微創引流術聯合高壓氧在腦外傷伴顱內血腫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自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腦外傷伴顱內血腫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6例,對照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齡56~69歲,平均(61.4±4.8)歲,研究組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齡57~68歲,平均(54.2±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
對照組患者采取微創引流術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通過CT掃描確定患者顱內血腫的具體位置,再進行顱腦穿刺。在對患者進行顱內穿刺時,要注意避開頭皮搏動明顯的動脈、翼點、靜脈竇、外側裂血管區等,最大程度上降低手術對患者顱內的損害,有效減少手術出血量。術后注射尿激酶(生產單位:湖北潛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42020666),每次 4 萬 U,1~2 次 /d,待患者血腫消除后拔除引流管。
實驗組患者給予微創引流術聯合高壓氧治療,患者手術后12 h未出血,即可采取高壓氧治療。若患者術后處于昏迷狀態,可給予高壓純氧吸入,氧分壓設置0.2 MPa,2次/d,每次吸氧時間為30 min,吸氧中途可休息5 min,讓患者呼吸空氣。如果術后患者清醒,則可將氧分壓設定為0.2 MPa,混合97%的PaO2和3%的PaCO2,每次吸入時間為30 min,1個療程10 d,連續治療2個療程即可。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身體指標,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以及治療效果。顯效:患者顱內血腫完全消失,腦外傷痊愈;有效:患者顱內血腫有所改善,腦外傷有一定程度的緩解;無效:患者顱內血腫未消失,腦外傷未痊愈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現象。總有效率包括顯效率和有效率。
使用SPSS 22.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n(%)]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腦外傷通常是由于外物造成,肉眼可見的頭腦部外傷,會引發不同程度上的永久性功能障礙,這主要取決于腦組織的損害是有一定區域內還是較大范圍的損害,腦損害區域不同,引發的相應癥狀也會有所不同[3]。若腦組織局部損害,會導致患者的知覺、視覺、聽覺、言語、運動等功能異常,若腦組織彌散性損害,患者的記憶、睡眠等不僅會受到影響,情況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患者意識模糊或昏迷[4]。臨床治療中使用的開放式手術治療方式,會對患者顱腦留下大面積切口,手術出血量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5]。
微創引流術聯合高壓氧治療方式,近年來在腦外傷伴顱內血腫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相比較傳統的開放性治療方式,這種治療方法更為安全有效,微創引流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對患者顱腦的損傷[6]。另外,局部麻醉有利于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環,利用CT掃描可以進一步明確顱內血腫部位,再進行顱腦穿刺迅速清除血腫,有效避免手術造成患者其他腦組織的損傷,因為微創引流術患者的手術創口面積相對較小,手術出血量少,所以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也較快。患者顱內血腫后,顱內壓會持續上升,同時,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也會隨之降低,患者如果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顱腦功能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而讓患者吸入高壓純氧,可以有效緩解上述不良反應,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患者的顱腦功能,避免因為治療方式不當造成的其他并發癥[7]。對腦外傷伴顱內血腫患者給予微創引流術聯合高壓氧治療,臨床治療有效率高,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較低,這主要是因為,這種治療方式可以準確有效的清除血腫,防止造成患者腦血管堵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流量,將血流阻力降到最低,從而確保良好的治療效果。另外,在治療過程中采取微創手術治療,術后也會采取相應的防感染措施,這有效降低了術后感染風險,避免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有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8]。
綜上所述,將微創引流術聯合高壓氧應用于腦外傷伴顱內血腫的臨床治療中,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并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并改善患者腦部血流動力學水平,療效顯著,值得在以后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