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遠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醫院 眼科,吉林 通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中較為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視網膜脫離以及玻璃體出血等情況,最終導致患者發生失明[1]。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傳統治療方式是以維生素C片、銀杏葉片等藥物進行治療,但長期臨床觀察中發現:在傳統藥物治療下,患者易出現治療失敗,導致視力下降等不良情況發生[2]。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治療中,使用眼底激光治療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可較好地改善患者的相關癥狀,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3]。為了驗證該言論的準確性,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360例,以分組對比的方法,探究了眼底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相關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360例。納入標準:(1)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患者相關癥狀符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其他嚴重疾病或自身疾病情況危急,已嚴重威脅生命健康安全;(2)存在嚴重精神疾病者以及難以溝通的患者。將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歸為對照組(未加入眼底激光治療的180例患者),將2014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歸為觀察組(加入眼底激光治療的180例患者)。對照組中有男性96例,女性84例,年齡40~70歲,平均(59.36±2.14)歲;觀察組中有男性95例,女性85例,年齡40~70歲,平均(59.53±2.0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常規藥物治療,主要包括給予患者維生素C、復方血栓通膠囊等,連續治療7周。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眼底激光治療,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接受相關治療,每周1次,連續治療5周。
觀察對比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相關癥狀緩解時間。臨床治療效果共分3類: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在治療后視力得到明顯提升,在國際標準視力表中提升超過2行;有效:患者在治療后視力得到一定提升,在國際標準視力表中未超過2行;無效:患者在治療后視力未出現提升,或出現下降情況。臨床治療效果=(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觀察對比后發現: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表[n(%)]
在觀察對比后發現:觀察組的癥狀緩解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情況表( , 周)

表2 兩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情況表( , 周)
組別 例數 水腫消退時間 滲出吸收時間 眼出血時間對照組 180 3.01±0.35 11.58±1.21 5.23±0.71觀察組 180 1.98±0.12 9.12±0.85 4.14±0.39 t 26.701 15.957 12.906 P 0.000 0.000 0.000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并發癥之一,該疾病也是導致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隨著糖尿病患者人數的不斷增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也不斷增多,一般情況下,該疾病的發生與患者糖尿病時間的長短、血糖、血壓、血脂的控制情況以及糖尿病類型存在一定的關系[4-5]。如糖尿病患者的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存在異常,就可能導致患者視網膜循環出現障礙,從而造成毛細血管基膜增厚,壁細胞消失,纖溶蛋白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異常情況。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否接受胰島素治療,均可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據相關觀察結果顯示:該疾病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病變較早且更為嚴重[6-7]。一旦發現此類疾病,應當及時參與治療,以便最大程度地減輕該疾病的危害,避免該疾病充分發展,導致患者失明[8]。
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常以維生素C片、銀杏葉片等藥物進行治療,但通過長期觀察發現其效果不佳。部分患者不僅達不到治療的目的,更出現惡化情況,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長期研究中,人們發現:在常規藥物治療中加入眼底激光可更好地對該疾病進行治療。為了進一步探究眼底激光治療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作用,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360例,以分組對比的方法進行了探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相關癥狀緩解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較好地反應了眼底激光治療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治療效果,也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治療中,眼底激光治療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可較好地緩解患者的相關癥狀,最大程度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有效地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的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