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如
(河北省衡水市第六人民醫院 眼科,河北 衡水)
弱視(Amblyopia)是兒童期較常見的一種眼部疾病,特指視覺發育期單眼或雙眼在各種因素(屈光參差、形覺剝奪等)影響下出現最佳矯正視力低于0.8的一種現象[1]。近年來,受社會信息化科技迅猛發展的影響,小兒弱視的罹患率不斷攀升,引起了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傳統遮蓋療法對小兒弱視的治療雖有肯定作用,但對患兒視力的恢復效果不夠理想[2-3]。為此,本研究對部分小兒弱視患者采用短時遮蓋法配合阿托品的方式治療,效果較滿意,具體如下。
選擇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眼科治療的小兒弱視患者共60例,納入標準:①由臨床系統檢查確診;②屬于單眼弱視,且具有中心注視;③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眼前節病變、屈光間質病變或眼底病變者;②既往有眼部手術史;③對研究藥物過敏;④基線資料不完整等。按照1:1比例隨機歸為兩組,A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 5~8歲,平均(6.24±0.37)歲;病程 3~14個月,平均為(8.27±1.35)個月;B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 5~8歲,平均(6.28±0.39)歲;病程 3~15個月,平均(8.31±1.32)個月。將A、B組的基線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P>0.05,有可研究性。
A組與B組患兒均使用阿托品眼膏點眼,每日2次,在睫狀肌麻痹后給予驗光配鏡。在此基礎上,A組單純實施短時遮蓋法治療,每日使用眼貼遮擋優勢眼,持續3~4 h,同時采用插板、描畫以及串珠等對弱視眼進行練習。B組在上述條件下配合阿托品壓抑療法治療,將1%阿托品眼膏涂抹于眼瞼結膜囊內,并對淚囊部進行暫時性壓迫(約5min),每2 d用藥1次,于睡前使用,持續治療20 d后暫停1周。兩組均每隔2個月測定1次裸眼視力,并接受為期1年的跟蹤隨訪。
測定兩組不同治療時段的視力值,同時參照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會議(1996年)編制的相關標準[4]判定臨床療效:①痊愈(Recovery):治療后視力在1年隨訪期間保持正常;②顯效(Markedly Effective):治療后矯正視力提高超過0.9;③有效(Effective):治療后視力提高超過2行;④無效(Invalid):治療后視力基本無改變,甚至退步。
將此次研究的計數、計量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0.0中處理,具體通過卡方與t完成檢驗,卡方檢驗結果輸出顯示為(%),t檢驗結果以()顯示,P<0.05說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較A組治療總有效率提高相對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1。

表1 A組與B組治療療效的評估結果[n(%)]
治療前,A組與B組患兒視力測定值比較差異較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半年、9個月、1年,B組患兒視力測定值較A組改善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A組與B組不同治療時段的視力測定結果( )

表2 A組與B組不同治療時段的視力測定結果( )
治療后半年 9個月 1年A組(n=30) 0.32±0.12 0.57±0.12 0.64±0.13 0.72±0.15 B組(n=30) 0.33±0.11 0.78±0.16 0.83±0.15 0.91±0.18組別 治療前
兒童視力發育的關鍵階段為學齡前以及學齡期,同時這兩個階段也是兒童罹患視力障礙性疾病的高發時期[5]。弱視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視覺中樞缺陷性疾病,其病因復雜,在臨床上一般有視力減退、無立體視覺等癥狀表現,嚴重危害到患兒的視覺功能。根據視覺系統具有可塑性的理論依據,目前臨床一致表示,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是恢復弱視患兒視力水平的關鍵[6-7]。
由于弱視眼會受到健康眼的嚴重抑制,故既往臨床對小兒弱視的治療多采取短時遮蓋法(Short Time Covering Method),通過遮蓋優勢眼、訓練弱視眼的方式,使弱視眼受到的抑制程度減輕,并逐步恢復正常的視覺功能[8]。但張自音[9]研究表明,短時遮蓋法要確保療效的充分發揮,除了需要掌握正確的遮蓋方法外,有效地遮蓋持續時間也是一個重要前提;但小兒患者普遍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依從性較差,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短時遮蓋法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通過對60例小兒弱視患者的分析,顯示A組患兒經短時遮蓋法治療后總有效率僅為73.33%,單純短時遮蓋法的效果仍不夠滿意,與該研究論述的觀點大致吻合。
近年有多項臨床實踐發現,短時遮蓋法配合阿托品治療對恢復小兒弱視患者的視力水平有明顯的幫助。阿托品(Atropine)是一種M-受體阻斷劑,其對睫狀肌有麻痹性,可緩解眼部平滑肌痙攣,降低眼壓,并阻斷腺體的釋放。阿托品抑制療法采用一定量阿托品眼膏滴眼的方式治療,能夠強迫弱視眼的高空間神經元活性達到健康眼的水平,并抑制低空間神經元的傳導速率,也能夠使原先被抑制的視覺通路、視覺皮層重新發育,對于促進弱視患兒的視覺功能恢復效果顯著[10]。同時,阿托品抑制療法的整個操作過程較簡便、用時也較短,無須家長全程監督,患兒依從性也較好。本研究顯示,B組患兒在短時遮蓋法的基礎上配合阿托品治療后,該組總有效率達到96.67%,并且治療后半年、9個月以及1年的視力檢測顯示,B組視力測定值均優于A組患兒,充分說明了該療法對促進小兒弱視視力功能的恢復有幫助,這與上述研究結果也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對小兒弱視患者實施短時遮蓋法與阿托品共同治療,效果優于單純短時遮蓋法,并且對患兒視力的提高更有幫助,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