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冬
(北京市昌平區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高血壓是一種全身血管性疾病,是由動脈血液壓力過高引起的。該疾病對人體健康影響嚴重,該疾病會導致血壓持續或突然升高,產生頭暈、嘔吐、胸悶、心悸、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心、腦、腎等器官的病變,比如:腦中風、腎衰竭、心機梗死等。患者大多在緊張或勞累后病情加重,尤其在清晨活動以后容易產生血壓持續升高,導致心腦血管事件發生[1-3]。目前,對高血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手段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將對應用氫氯噻嗪聯合龍膽瀉肝湯治療高血壓的臨床意義展開研究,具體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0例,采用氫氯噻嗪治療的為對照組,采用氫氯噻嗪聯合龍膽瀉肝湯治療的為研究組。對照組:男性6例,女性4例,年齡43~77歲,平均(60.65±7.78)歲。研究組:男性5例,女性5例,年齡43~78歲,平均(60.94±7.42)歲。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高血壓,排除嚴重臟器官疾病患者,不愿換藥、心力衰竭、對本次研究采用的藥物過敏的患者。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服用氫氯噻嗪藥物,每次用藥量為50 mg,每天2次,4周為1個療程,治療時間為12周。
研究組采用氫氯噻嗪聯合龍膽瀉肝湯治療,龍膽湯藥方:梔子、龍膽草各15 g,木通、柴胡、黃芩、澤瀉、車前子、生地、當歸各10 g,甘草5 g[4]。水煎2次,每天1劑,早、中、晚各服1次,氫氯噻嗪的服用方法和對照組相同,治療時間為10周。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血脂和心率指標。
顯效:收縮或舒張壓下降量≥10 mmHg且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量為20 mmHg以上。有效:收縮或舒張壓下降至正常,但下降量未達到10 mmH,或下降量為10~19 mmHg。無效:未達到上述兩種指標的,血壓無明顯下降。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165.42±2.76)mmHg,舒張壓(98.75±2.59)mmHg,治療后收縮壓(132.31±2.85)mmHg,舒張壓(86.57±2.73)mmHg;研究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165.12±2.35)mmHg,舒張壓(97.89±2.32)mmHg,治療后收縮壓(124.81±2.21)mmHg,舒張壓(84.26±2.18)mmHg。對比發現兩組患者經過治療血壓均明顯下降(P<0.05),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血壓降低指標明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指標對比( , mmHg)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指標對比( , mmHg)
對照組 研究組治療前 治療后 t P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收縮壓 165.42±2.76132.31±2.85 26.391 0.000165.12±2.35124.81±2.2139.515 0.000舒張壓 98.75±2.59 86.57±2.73 10.235 0.000 97.89±2.32 84.26±2.18 13.539 0.000指標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心率為(79.25±5.88)次/min,甘油三酯為(2.57±0.78)mmol/L,血清膽固醇為(6.75±1.82)mmol/L;研究組患者心率為(73.56±5.03),甘油三酯為(1.74±0.75)mmol/L,血清膽固醇為(5.14±1.29)mmol/L。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心率和血脂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心率和血脂對比( )

表2 兩組患者心率和血脂對比( )
組別 例數 心率(次/min) 甘油三酯(mmol/L)血清膽固醇(mmol/L)對照組 10 79.25±5.88 2.57±0.78 6.75±1.82研究組 10 73.56±5.03 1.74±0.75 5.14±1.29 t 2.325 2.426 2.282 P 0.032 0.026 0.035
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70.00%,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0.00%,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目前該疾病被認為多由基因遺傳所導致,有研究報道具有高血壓遺傳背景的患者占到了30%~45%。近年來,高血壓易發病于中老年人群、肥胖人群和長期飲酒人群,由于社會發展進步,人類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發生改變,高血壓的發病人數呈增長趨勢,且出現趨于年輕化的現象。高血壓早期無異常表現或癥狀表現不明顯,常見的是頭暈、疲勞、心悸等,由于大多人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水平較低,且沒有預防意識,對早期出現的癥狀沒有引起重視,伴隨病程延長,血壓持續升高,出現較明顯癥狀才就診,這時病情已加重,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

表 3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龍膽瀉肝湯出自《醫方解集》等名家論述,屬于中醫方劑,具有清利肝經濕熱、清瀉肝膽實火的功效,藥方中的龍膽草性味苦寒能清利肝經濕熱和肝膽實火,被稱為君藥。黃芩、梔子性味苦寒,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效,被稱為臣藥。澤瀉、車前子、木通具有滲濕泄熱和導熱下行的功能;當歸、生地具有養血滋陰的功效;柴胡具有舒暢肝經之氣的作用。氫氯噻嗪具有直接的降壓作用,龍膽瀉肝湯能有效緩解因該疾病所引起的癥狀,兩種藥物治療方式相聯合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對照組采用的是單一選用氫氯噻嗪進行治療,研究組采用聯合氫氯噻嗪和龍膽瀉肝湯的中西醫結合方式進行治療,通過結果看到,兩組患者在治療后血壓出現明顯下降,但采用聯合治療方式的研究組患者血壓狀態更優;治療后患者的心率和血脂指標上,研究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得到了更佳的改善。進而在治療效果上,采用氫氯噻嗪和龍膽瀉肝湯聯合治療的方式療效更好,在有效降低患者血壓的同時,對患者的其他不良癥狀起到了很大的緩解作用,在臨床上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值得被廣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