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華,呂學麗,王麗斌
(涉縣醫院腫瘤 內科,河北 涉縣)
患者,男性,29歲。因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伴下腹部隱痛不適于2018年2月13日就診于涉縣腫瘤醫院,查腸鏡:直腸病變。咬檢病理:直腸距肛緣4 cm見惡性腫瘤細胞,直腸距肛緣8 cm見少量惡性腫瘤細胞。2018年2月23于山西省腫瘤醫院會診病理示:直腸(4 cm)少許低分化癌,(8 cm)粘膜慢性炎,灶性區域粘膜肌及固有層可見異形細胞巢,癌不能除外。查上腹+盆腔CT示(見圖1):直腸上段及乙狀結腸占位,考慮癌,腸周系膜受侵可疑,致不完全腸梗阻征象,乙狀結腸腸周間隙結節,雙側髂區及腹膜后結節,考慮遠處轉移。腫瘤標記物:CEA:8.47 μg/L,CA242:43.49 U/mL,CA724:92.08 U/mL。于 2018年 2月 27日行剖腹探查+乙狀結腸雙腔造瘺術。術后行FOLFOX×5(奧沙利鉑0.15 g+氟尿嘧啶3.0 g+左亞葉酸鈣200 mg),FOLFIRI×1(伊立替康230 mg+氟尿嘧啶3.0 g+左亞葉酸鈣200 mg),末次化療時間:2018年6月26日。期間評效穩定。
2018年7月初,患者出現脊部、枕部、額部持續性疼痛,伴惡心、嘔吐、視物模糊伴復視,逐漸加重,2018年7月30日就診于我院,入院查體:瞳孔正大等圓,頸強直,查頭顱增強MRI示(見圖2):結合病史考慮腦膜轉移,必要時查腦脊液。胸部+全腹增強CT示:右肺炎性病變;左肺下葉外基底段胸膜下結節,胸11椎體、右側髂骨結節,建議進一步檢查;結合臨床考慮直腸癌術后;盆腔多發淋巴結,部分腫大;闌尾糞石。考慮患者顱內高壓,不宜行腰椎穿刺術。后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白莉教授會診,結合患者影像學考慮腦膜轉移,患者顱內壓高存在穿刺禁忌,建議:①脊髓+腦部姑息放療同時聯合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安羅替尼、瑞戈非尼等);②行基因檢測,嘗試免疫治療。患者因家庭經濟條件原因,放棄治療。

圖1 盆腔增強CT所示直腸癌原發病灶部位(箭頭所示)

圖2 頭顱增強MRI所示腦膜轉移(箭頭所示)
直腸癌可通過直接浸潤、淋巴結轉移、血行轉移、種植轉移播散至全身各處,淋巴結轉移是主要擴撒途徑[1-3]。常見轉移部位包括腹腔淋巴結、直接侵犯鄰近臟器(如膀胱、子宮、前列腺、輸尿管、陰道等),通過血行播散最常見轉移至肝臟,也可經髂靜脈轉移至肺、骨、腦等[4],但轉移至腦并不常見,轉移至腦膜甚至更罕見。通過檢索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庫、PubMed數據庫,關于結直腸癌腦膜轉移的報道甚少。Assi R等人[5]總結了1979至2015年18例關于結直腸癌腦膜轉移的患者,年齡35~77歲,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這些患者幾乎以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主,如頭痛、眩暈、共濟失調、聽力受損、視力模糊、復視,還可表現為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癥狀,診斷以頭顱MRI、腦脊液細胞學為主,治療以全腦放療緩解癥狀,預后極差。我們所報到的這名患者更為年輕,以視物模糊、復視、持續性頭痛為主要表現,以影像學診斷為主,因患者顱內高壓,存在腰椎穿刺禁忌,缺乏腦脊液細胞學診斷。軟腦膜癌(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LMC)定義為惡性細胞對腦膜和蛛網膜下腔的接種,非常罕見,但現在越來越多地被發現與晚期乳腺癌[6]、肺癌[7]和黑色素瘤相關[8-10]。胃腸道癌占LMC病例的4%~14%[11]。擴散到軟腦膜[12]的結腸直腸癌(CRC),是罕見的。診斷該病標準為腦磁共振成像(MRI)顯示腦軟組織增強可疑惡性擴散和相關性腦積水及腦脊液(CSF)細胞學檢查必須重復2次才能確診。關于該病的治療沒有新的方法,傳統腦放療是治療手段,目前比較火熱的免疫及靶向治療或許可以帶來獲益,但仍需進一步探索。本病例臨床上不常見,之所以報道,是要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