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芳,張貴松,張建,張凌志
(灤州市人民醫院,河北 唐山)
現代社會因不規律的作息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人們對疾病的免疫能力降低,生活中常見疾病的種類增多,病發率直線上升[1]。急性腦梗塞屬于內科疾病,多發于中老年患者,有一定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2]。急性腦梗塞發病原因呈多樣性,其病理成因主要是腦血管堵塞造成的腦部供血障礙。近些年,介入治療已經成為和傳統的內科、外科治療比肩的臨床三大支柱性學科,因其微創、高效、安全的優點,被廣泛運用于內外科手術治療中[3]。但是在急性腦梗塞治療中的效果不一。因此,有專家提出,在急性腦梗塞患者早期介入治療中給予綜合護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4]。本次研究選取我院介入科40例患者進行分組對比,探討急性腦梗塞早期介入治療患者護理方案,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介入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40例急性腦梗塞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法將他們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對照組中有男12例,女8例,年齡45~70歲,平均(57.65±4.5)歲;觀察組中有男11例,女9例,年齡45~69歲,平均(58.45±3.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經核磁共振、CT檢查,符合急性腦梗塞診斷標準的患者;②患者和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①同時患有其他嚴重基礎疾病患者;②精神有異常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早期介入治療中給予常規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治療全過程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密切監測;②用藥護理、飲食護理。
觀察組患者早期介入治療中給予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對患者心理的護理,由于急性腦梗患者發病突然,患者對疾病無心理準備,又因這種病癥會導致患者生活無法自理,患者病發后的生理、心理都承擔著巨大的痛苦。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主要是通過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病癥相關知識,和患者溝通交流紓解患者心中對治療的困惑,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②對患者肢體護理,由于患者病發后肢體處于癱瘓或半癱狀態,自身無法控制,在介入治療中需要由專業的護理人員為其做患肢護理,防止褥瘡及患肢腫脹的情況發生。護理人員每隔1~2 h,幫助患者做一次翻身,采取側臥位和半臥位交替,每次體位變換后,使用軟枕墊在患肢下。③對患者肌肉護理,為了幫助患者的恢復訓練,在早期患者臥病在床的時候,由護理人員幫助其活動四肢的關節,10~20 min/次,4~5次/d。同時采用按摩方式放松患者全身肌肉,幫助患者做翻身訓練,從仰臥位活動開始訓練其機體耐力,幫助患者最終能夠恢復站立行走。④對患者吞咽功能護理,護理人員用舌鉗輕輕夾住患者舌頭進行上下左右的活動,同時按摩患者的咬合肌和面部肌肉,當患者稍微能夠自己控制面部神經的時候,由護理人員指導其做咀嚼、閉眼、皺眉、張嘴、閉嘴、吹氣等面部動作。⑤對患者進行語言護理,失語癥、吐詞不清是多數腦梗塞患者會出現的癥狀,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做語言功能恢復訓練。患者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每天進行2次語言訓練,每次訓練30 min。
比較兩組患者的腦血管恢復情況、治療結果、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非常滿意:給予護理干預后,患者心態平和、治療依從性高、預后良好。滿意:給予護理干預后,患者心理壓力得到緩解但對治療還是有一定的擔憂、治療依從性較高、預后較好。不滿意:給予護理干預后,患者心理壓力依舊很大,對治療有明顯的焦慮情緒、治療依從性不高、預后一般。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腦血管堵塞恢復狀況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存活率比對照組的高,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腦血管恢復率及治療結果比較[n(%)]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急性腦梗塞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腦部供血出現障礙[5]。患者常在休眠中突發病情,且在1~2 d惡化,使患者出現肢體癱瘓、語言障礙、昏迷等嚴重癥狀[6-7]。腦梗患者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會對造成供血困難的血栓行摘除手術,目前,臨床中多應用介入治療[8-9]。有專家提出在急性腦梗塞患者早期介入治療中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治療效果的提高和術后恢復效果顯著。
本文選取了我院介入科40例急性腦梗塞患者,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通過分組對比,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腦血管堵塞問題均獲得較好的處理,其中觀察組患者的存活率高達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顯然給予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治療效果比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更好;同時,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度為95.00%,對照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度為50.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梗塞患者早期介入治療中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有較大的幫助,同時患者及其家屬對綜合護理的滿意度更高,有利于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