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
(太原市中醫醫院,山西 太原)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造成的腦實質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腦血管病變,而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血管老化以及吸煙等都可引起血管老化,腦血管患者會因為情緒起伏過大、用力過猛而突然發病,腦血管疾病發病早期致死率高,同時還會造成患者運動功能、認知功能、言語功能以及吞咽工能障礙[1]。腦出血重癥病人會陷入昏迷,患者病后的身體代謝水平較高,尤其對于蛋白質的分解水平高于病前,因此針對腦出血患者需要進行鼻飼給予腸胃內營養供給[2]。鼻飼又被稱為鼻飼法,就是在病人不能自主吞咽的情況下,人工將胃管經鼻腔置入患者食道,向患者供給水和食物及其他必要的營養供給,進而維持患者正常的身體代謝和患者體重。但鼻飼引發的并發癥也較多,如果護理不當,也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本研究對120例腦出血患者的鼻飼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實施鼻飼喂養,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齡53~67歲,平均(61.2±5.1)歲,所有患者均在消化道無出血情況下實施鼻飼喂養。
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插胃管法,并且在給患者插管前已向患者家屬說明了鼻飼喂養的方法和必要性,確認過腦出血患者的病情狀況,觀察了各項生命體征,評定為無禁忌證之后再對患者進行插管操作。鼻飼喂養的食物主要有一些要素飲食、混合奶以及勻漿飲食,具體的進食量視各患者的實際消化能力而定。鼻飼喂食初期,給予少量喂食,少食多餐,喂食過程中逐漸增加喂食量,由少到多。患者首次進食,進食量在200~300 mL,進食時間為15~20 min,間隔2 h再對患者給予喂食,食物溫度控制在37~40 ℃。喂食前,護理人員確保胃管在患者胃內,并抽出患者胃內殘留汁液,若患者胃內殘留液超過100 mL,便合理延長鼻飼喂養時間,若患者胃部有血性液體,則停止鼻飼喂養并報告醫生處理。
重癥腦出血患者鼻飼并發癥中,胃腸道并發癥最為高發,具體發生情況見表1。

表1 重癥腦出血患者鼻飼并發癥發生情況(n, %)
①腹瀉:腹瀉作為鼻飼喂養中高發的并發癥,從研究結果來看,腹瀉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5.00%。這是因為目前在對重癥腦出血患者進行鼻飼喂養時,應用的主要方法是高滲性飲食,當食物通過胃管進入患者胃腸道后,胃腸道會自動分泌出大量的水樣物質來消化食物,而腸道加速蠕動就會引發患者腹瀉癥狀[3]。患者腸道菌群失常也會引發腹瀉,患者菌群失常表現為患者多次水樣便,糞便中出現大量菌絲。在重癥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中,要注意預防腹瀉并發癥的發生,在對患者進行鼻飼喂養時,要使用接近患者正常體液滲透壓的滲溶液,對患者給予高滲性飲食時,要注意循序漸進,讓患者有一個適應過程,在進行高滲性飲食時,還應加入一些抗痙攣和收斂性藥物,有效預防患者腹瀉并發癥的發生。另外,溶液配置過程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食物溫度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4]。②惡心嘔吐:這類并發癥的發生,一般是因為護理人員在鼻飼喂養過程中,沒有控制好滴注速度,或者單次進食量過多[5]。重癥腦出血患者的胃腸道消化功能會退化,所以進食量過多或進食速度過快都會引發患者惡心嘔吐。在臨床護理中,針對重癥腦出血患者,護理人員要將滴注速度調節到合理程度,根據患者的體質進行輸量的增加和減少,遵循少食多餐的進食原則。③胃潴留: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喂養前,要抽取胃部的液體殘留量,當液體殘留量>10 mL時,就說明患者有胃潴留[6]。胃腫瘤的病因是:患者自身的胃腸道黏膜出現了水腫缺氧,胃腸道蠕動速度變慢,患者的消化能力受到影響。患者進食量過多或每次進食間隔的時間過短均會引發胃潴留,胃腫瘤的預防需要將患者單次進食時間控制在15~20 min,每次喂食間隔時間為2 h。④便秘:重癥腦出血患者因為長期臥床,所以胃腸道功能退化。在臨床中,可以通過攝入粗纖維來預防患者便秘,針對便秘癥狀嚴重患者,可給予果導片治療。
①誤吸:給予鼻飼喂養治療的患者,留置的鼻飼管會刺激到患者咽部,造成環狀括約肌損傷。而重癥腦出血患者的賁門括約肌松弛,使得食物反流,就會造成誤吸。另外,胃潴留并發癥患者會產生嘔吐現象,若患者進食體位再過低,也會引發誤吸。在臨床中,為避免患者誤吸,鼻飼進食時,護理人員要適當抬高床頭,在進食過程中,一旦出現誤吸,應立刻停止進食,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②脫管和堵管:發生脫管是因為鼻飼管固定不穩或者被腦出血患者在昏迷狀態不小心拔出,而堵管大都是因為患者嘔吐物堵塞管道,對于脫管和堵管的預防,護理人員在每次進行鼻飼進食前都要確認胃管是不是在患者胃內,并保證胃管的通暢無阻,同時注意胃管固定的穩定性,加強胃管固定,每次在行完鼻飼喂養之后,及時使用溫水沖洗胃管,有效防止胃管堵塞[7]。
①高血糖癥和低血糖癥:發生高血糖癥主要是因為進食的食物糖分過高或者患者的腦出血應激反應,由于重癥腦出血患者的腎上腺水平升高,使得身體代謝能力變快,血糖也就隨之升高,如果攝入糖分再過高的話,就會引起高糖血癥[8]。低血糖癥則是因為病人攝入糖分不足導致,在臨床護理中,護理人員要檢測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根據患者具體的身體狀況,調整患者飲食結構。②脫水:患者的脫水癥狀,主要是由腹瀉或者飲水過少造成的,所以在臨床中,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水分的攝入情況并做好記錄,保證患者身體必需水分的正常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