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芳,王聰蘭,史恩萍
(山西長平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王臺醫院,山西 晉城)
產后出血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失血量超過500 mL,剖宮產時超過1000 mL。產后出血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居產婦死亡原因首位,其發生率占分娩總數的2%~3%,其中80%以上發生在產后2 h之內。臨床上引起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及凝血功能障礙等。而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嚴重危害產婦身心健康,及時妥善止血和護理是提高分娩結局、減少并發癥的關鍵[1]。我院婦產科護理組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護理中運用優質護理模式,效果不錯,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婦產科出現的40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為研究對象,均為單胎妊娠,無過敏體質和精神類疾病。其中對照組20例:孕婦年齡21~36歲,平均(25.8±0.2)歲;孕周 37~42周,平均(39.1±0.5)周;初產婦及經產婦分別為11例、9例。觀察組20例:孕婦年齡 20~38歲,平均(26.3±0.5)歲;孕周 37~42周,平均(39.5±0.7)周;初產婦及經產婦分別為13例、7例。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兩組均選擇自然分娩方式,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向產婦詳細說明醫院就醫環境、救治設備等,做好急救準備及急救方案,提供產后管護、藥物護理、出血量觀察等相關的基礎護理,產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選擇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具體如下:(1)向產婦說明自然分娩原理、技巧、配合方式等,讓產婦分娩前就對分娩過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降低其對分娩過程的擔心和憂慮。安撫產婦的緊張情緒,避免情緒因素對分娩、產后恢復的影響。一旦發生產后出血不要緊張,給予心理安撫。(2)病情監測:嚴密觀察產婦子宮收縮情況、生命體征波動情況、意識變化、尿量等。常規監測電解質、血常規、凝血酶原時間。觀察產婦全身溫度、皮膚顏色等,警惕發生休克、DIC等。(3)止血配合:①宮縮乏力性出血究其原因還是宮縮不良,護理人員可輔助性按摩子宮,一手置于產婦腹部,觸摸子宮底部,拇指在子宮前壁,其余4指在子宮后壁,均勻而有節律地按摩子宮,促進子宮收縮,是最常用的方法。②根據產婦情況,運用米索前列醇片、縮宮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藥物治療時,詳細向產婦說明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③在產后及時向產婦告知將膀胱排空的重要性,由于充盈的膀胱可影響有效的子宮收縮,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后出血。在條件允許時可輔助進行母乳喂養,通過新生兒吸吮來刺激下丘腦,促進催產素釋放,加速宮縮。(4)出血高危期的觀察:宮縮乏力造成的產后出血一般出現在產后2 h內,產婦在分娩結束后,仍需留在產房觀察2 h,同時護理工作者需要密切觀察產婦的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產婦的子宮收縮、陰道出血及會陰傷口等情況。尤其是針對胸悶、呼吸急促等存在休克跡象者需要及時建立2條以上的靜脈通路,嚴格按照醫囑執行輸血、補液、鼻導管吸氧和持續心電監護等治療措施并為產婦做好保暖。(5)指導產婦合理飲食,規律作息,少食多餐,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補充營養。指導其有效咳嗽,避免腹內壓過度增高而影響產后康復。讓產婦要保持外陰清潔,出血后要及時擦凈,預防感染。定期觀察是否存在感染癥狀,如果合并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則要積極抗菌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產后24 h出血量、出血控制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陰道出血低于50 mL/h、生命體征平穩、尿量正常,則為出血控制。護理滿意度以我院內部設計好的百分制護理項目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①觀察組產后24 h出血量(588.9±12.6)mL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②觀察組出血控制時間(48.5±3.9)min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③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0.2±2.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產婦相關觀察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產婦相關觀察指標比較( )
護理滿意度評分(分)觀察組 588.9±12.6 48.5±3.9 90.2±2.8對照組 626.8±16.8 56.9±6.1 85.6±1.6 t 8.0711 5.1885 6.3791 P<0.05 <0.05 <0.05組別 產后24 h出血量(mL)出血控制時間(min)
分娩過程中不可預知性因素較多,任一環節發生問題都可能影響妊娠結局[2]。產后出血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3],其中多數產后出血的誘因在于宮縮乏力,占70%[4]。宮縮乏力又與產婦情緒緊張、子宮過度膨脹和子宮肌纖維發育等多種因素有關[5]。產科出現產后出血時要積極采取妥善的、有效的止血措施,否則可能會導致腦組織缺血性壞死、腎衰、休克等嚴重后果,產婦就會因此存在生命危險[6]。在積極止血治療的同時科學的護理配合也很關鍵,對產婦生命安全保障、減少并發癥等都具有重要意義[7]。優質護理是臨床護理研究和實踐中的重要護理模式,在充分考慮產婦的病情、生理及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方面出發為產婦提供一系列系統性的護理維護,避免潛在性不良因素的影響,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一方面保證止血治療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確保產婦積極配合止血治療并取得預期的止血效果。我院產后出血產婦中優質護理運用主要從心理護理、認知干預、按摩子宮、生活護理等方面著手,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后出血量更少,出血控制時間更短,整體護理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在產科產后出血的產婦護理中運用優質護理是必要的、有效的,有助于提高整體妊娠結局,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