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醫院,江蘇 淮安)
宮頸癌是臨床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一般多與HPV病毒持續性感染、性行為、分娩次數、病原體感染、營養不良、吸煙等具有一定的關系。早期一般癥狀表現不明顯,可見接觸性出血癥狀,病情逐漸進展會可見陰道不規則出血、經期延長、經量增多,還有陰道排出白色或是血色伴有腥臭味的液體,晚期時混會有尿頻、尿急、便秘、貧血、惡病質等癥狀表現[1]。本文將結合在對宮頸癌患者治療中予以宮頸癌護理聯合心理護理,詳情見于下文。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宮頸癌患者110例進行觀察,并依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55例,年齡30~52歲,平均(41.25±5.98)歲,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55例,年齡 31~55歲,平均(42.56±5.71)歲,予以宮頸癌、心理護理。所有患者經由臨床檢查診斷確診,且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兩組患者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比較。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維護病房環境整潔,對患者的生命指標以及治療進展等進行嚴密監護。觀察組予以宮頸癌護理、心理護理,具體如下:(1)宮頸癌護理: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檢查,對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病情進展進行觀察,并予以個性化治療以及護理方案;對患者予以手術、放療為主以及化療為輔的治療方式,并予以輸血、補液等支持治療;術后對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病情變化等進行嚴密監護,并予以飲食、用藥指導。(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面對患者始終保持微笑,耐心回應患者的提問與要求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增強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基于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心理護理方案,并結合病情變化特點、手術流程、治療預后效果進行詳細宣教;觀察評估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特點,并予以及時疏導,及時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以及情緒,并通過對患者家屬的指導,增強家屬對患者的情感支持;結合音樂療法等多種方式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培養穩定的情緒,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以及護理配合程度。
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與SDS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估。
數據納入SPSS 17.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SAS評分結果:護理前兩組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P<0.05,差異顯著,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 、SDS評分對比( ,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 、SDS評分對比( , 分)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5 68.04±0.58 58.21±0.17 65.22±0.59 57.04±0.34觀察組 55 68.15±0.87 51.26±0.34 65.31±0.32 48.21±0.29 t 0.780 135.591 0.921 146.538 P 0.435 0.001 0.358 0.001組別 例數
宮頸癌的臨床檢查一般以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宮頸碘試驗、陰道鏡檢查、組織活檢等結合病史、癥狀、婦科檢查確診。對患者的治療結合患者的臨床分期、生育要求、全身狀況等制定適宜的個性化方案[2]。
宮頸癌護理即是基于患者個性化治療方案予以相應護理,依據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病情變化特點等進行分期,對于早期患者予以相應手術治療方式,對于中晚期患者予以放射治療,對晚期或是復發的患者予以化療,按照患者的不同治療特點,對患者予以手術、輸血、補液、飲食、用藥指導等[3]。
心理護理即是基于患者由于罹患宮頸癌會受到緊張、恐懼、抑郁、焦慮等多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的心理變化特點予以常規宣教以及心理指導,消除不良情緒因素對患者的影響,增強治療信心以及護理配合[4]。
結合本次實驗研究,觀察組對患者予以宮頸癌以及心理護理,能夠明顯改善患者抑郁、焦慮心理狀況,并以此增強患者對于治療及護理的信心予以配合,起到良好治療、護理及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宮頸癌患者治療中予以宮頸癌護理以及心理護理,能夠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況,配合臨床治療以及護理,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建議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