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雅
(吉林市人民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部對有害顆粒或有害氣體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強有關。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至2020年COPD將位居世界疾病經濟負擔的第五位[1]。本研究是對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根據FEV1的不同水平進行分組比較,現將收集資料、方法、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9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據肺功能水平進行分組,吸入沙丁胺醇后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50%的患者為A組,吸入沙丁胺醇后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50%的患者為B組。A組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齡33-78歲,平均(62.97±10)歲,平均病程(13±10.88)年,平均住院天數(8.17±4.67)天。B組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齡39-84歲,平均(66.96±9.48)歲,平均病程(17.71±11.79)年,平均住院天數(7.91±3.63)天。A組和B組的一般資料經過統計學分析對比無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兩組間比較指標。比較兩組間患者的體重指數、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pH、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鉀、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有無統計學差異。
1.3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通過excel.2010 office辦公軟件來比較分析所有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來進行組間檢驗,采用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間患者的體重指數的比較。A組平均體重指數(23.18±3.35)kg/m2,B組平均體重指數(21.18±3.42)kg/m2,兩組間體重指數比較結果為P=0.03,兩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表2。

表1 兩組間患者的血氣分析中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pH的比較

表2 兩組間患者的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濃度、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鉀、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的比較
COPD的病理生理改變包括黏液高分泌、纖毛功能失調、氣流受限、肺過度充氣、氣體交換異常、肺動脈高壓和肺心病以及全身的不良效應。而呼氣氣流受限是COPD病理生理改變的標志,主要是由氣道固定性阻塞及隨之發生的氣道阻力增加所致。目前認為,過度充氣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現,是引起勞力性呼吸困難的主要原因[2]。隨著病情進展,外周氣道阻塞、肺實質破壞及肺血管的異常等減少了肺氣體交換能力,產生低氧血癥,以后可出現高碳酸血癥[3]。本研究對比兩組患者間的PaCO2,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50%的COPD患者PaCO2明顯升高,符合COPD病理生理特征,但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PaO2無統計學差異,考慮與氧氣吸入治療有關。
目前,除FEV1以外,已證明體重指數和呼吸困難分級在預測COPD生存率等方面有意義[4-5]。本研究顯示,肺通氣功能差的COPD患者體重指數明顯減低,而體重指數低與COPD患者肌蛋白分解和肌纖維結構改變有關,導致呼吸肌萎縮,引起呼吸肌力下降。
有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中,可引起一定的腎損害,這種損傷可能存在于整個病程中。本研究中,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50%的COPD患者尿素氮升高,雖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P=0.0502,兩組數據有臨界差異性,考慮與本研究樣本數量局限有關。曾有研究顯示,COPD慢性缺氧部分患者的尿液常規中存在蛋白尿、血尿,提示COPD患者存在腎功能損傷。
本研究的意義在于為臨床醫生揭示不同程度肺功能的COPD患者的臨床特點。但基于本研究收集的臨床資料有限,未能進行大規模的數據統計分析,未能對肺通氣功能受損程度進行細致的分組比較,而肺功能不同的COPD患者腎臟損害程度是否不同,期待未來可以進行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