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鳳,張研,王瑞舸
(1.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 國際醫學部,廣東 深圳 518102;2.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外三科,廣東 深圳 518112)
臨床肝膽外科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則為膽囊結石[1],疾病癥狀主要為上腹部不適、腫痛,甚至發生膽絞痛,病情在食用油膩食物后會有所加重。現主要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但因患者缺乏疾病知識、擔憂手術效果等,內心負性情緒會直接影響到手術療效,且術后疼痛也對術后康復不利。因此,醫學界倡導通過提升護理質量的方式解決術后疼痛嚴重和生活質量低下的問題。而常規護理多偏向于配合手術的實施,忽略了患者自身的需求。此則為各項新型護理模式提供了空間,優質護理干預則為其中之一,已有報告證實了此點,但暫未形成統一定論,為此本研究分組論述60 例膽囊結石患者
1.1 一般資料。回顧分析我院2017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膽囊結石患者60 例,按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35-69 歲,平均(46.2±1.2)歲;研究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34-69 歲,平均(46.8±1.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入選標準:①均接受X 線片、B 超檢查,滿足《2019年歐洲消化內鏡學會臨床實踐指南:膽總管結石的內鏡治療》[2]中膽囊結石判定標準;②均自愿接受手術治療,且滿足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①認知、精神障礙者;②合并全身性系統性疾病、腫瘤疾病者。
1.2 方法。常規護理對照組30 例患者,講解疾病知識,發放相應資料,告知其手術準備事項、注意事項等。優質護理研究組30 例患者:
(1)選擇護士:選取高學歷、工作負責認真、經驗豐富、資歷高、職業道德良好的護士,包含行為舉止、語言、穿著等方面均需嚴格規范。
(2)環境護理:各責任護士需確保患者休養病室環境健康、舒適,密切觀察病房環境,如通風、溫濕度、空氣流通性、房間整潔干凈性等,再根據天氣狀況確定患者是否可外出活動。
(3)術前護理:①常規檢查:術前護士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并做術前檢查,即三大常規檢查、心電圖、胸透等,預估手術效果和危險性,做好術前各項準備。②心理干預:護士與患者和家屬交流,明確其訴求,針對性解答其問題,整個過程中用易懂通俗的語言,給予患者心理輔導,講解疾病知識,讓其以最佳心態接受此次治療,緩解擔憂、緊張心理,并引導患者勇看電視、看書、聽音樂等方式轉移自身注意力,緩解負性情緒。③人文關懷:不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并記錄病情狀況,讓其感受到責任心和愛心,并同情和理解患者,讓其感受到醫院的人文性。④飲食干預:告知其術前選用高蛋白、易消化、高熱量的飲食,術前1 d 主要食用流食,術前4 h 禁水,8 h 禁食。
(4)術中護理:手術室護士協助患者擺放體位,用握手、眼神、微笑等非語言方式鼓勵、支持、安慰患者,消除其負性情緒,并協助麻醉師做好麻醉工作、手術工作,密切觀察其體征指標。
(5)術后護理:①體位護理:患者轉入普通病室后,麻醉未消失前,可去枕平臥,清醒后,可呈半臥位。②加強基礎干預:護士需關注病室環境的舒適性,燈光盡量調整為暖色調、調好溫濕度、開窗通風、空氣流通良好等,保持病室整潔干凈,定時打掃、消毒房間。③病情觀察:術后護士密切觀察、記錄各體征指標,預防并發癥,針對性護理術后切口疼痛、嘔吐等,如術后疼痛,可根據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應干預,疼痛較輕者,引導其轉移自身注意力,疼痛嚴重者,可按照醫囑使用藥物鎮痛等措施。④飲食干預:術后1 d,可食用流質飲食,術后7 d,則可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告知其禁食刺激類、辛辣類飲食。
(6)出院時護理:護患雙方互相確認聯系方式的正確性,以便醫院做隨訪,叮囑其按量按時服用藥物、確保營養均衡、適當運動,若有不適,及時到院就診。護士做好健康教育,讓其認識到重視術后健康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非常重要,按照醫囑服用藥物等。
1.3 指標判定。護理前后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狀況,分值為0-10 分,評分越低越良好。護理前后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GQOL-74)評估其生活質量,包含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等4 個方面,分值為0-100 分,評分越高越良好。
1.4 統計學分析。VAS 評分、GQOL-74 評分(計量數據,±s),輸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13.0 版本)中,用t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1 VAS 評分。護理前,組間VAS 評分差異小(P>0.05),護理后,研究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VAS 評分(±s)

表1 比較VAS 評分(±s)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0 5.65±0.21 1.02±0.04對照組 30 5.68±0.22 2.35±0.05 χ2 - 0.5403 113.7680 P-0.5911 0.0001
2.2 GQOL-74 評分。護理前GQOL-74 評分差異小(P>0.05),護理后,研究組GQOL-74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GQOL-74 評分(±s,分)

表2 比較GQOL-74 評分(±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軀體功能 物質生活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 物質生活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研究組 30 62.21±1.21 59.65±1.65 57.21±1.24 56.65±1.54 89.65±1.65 88.20±2.32 82.02±1.65 85.68±1.65對照組 30 62.23±1.22 59.67±1.66 57.22±1.23 56.67±1.55 72.54±2.65 73.68±1.54 74.69±2.32 76.02±1.21 t - 0.0637 0.0468 0.0314 0.0501 30.0206 28.5604 14.1023 28.8587 P - 0.9494 0.9628 0.9751 0.9602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現臨床治療膽囊結石的常用且主要方式之一則為腹腔鏡膽囊結石術,此手術具有術后恢復速度快、創傷性小、操作簡單等優勢,但術中因術野狹窄,可能會損傷皮膚、臟器、肌肉等[2],患者會發生程度不同的疼痛,影響生活質量,所以確保膽囊結石手術患者治療過程中護理質量,對患者術后康復、生活質量效果良好。目前護理服務已發展為臨床疾病治療的必須環節,而采用的常規護理干預僅重視配合疾病治療,確保針對性、全面性。近年興起的優質護理模式,則可在具備常規護理優勢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更為人性、系統、全面的護理干預[3],所以優質護理已在臨床得到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VAS 評分、GQOL-74 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優質護理干預對膽囊結石患者效果非常明顯。分析原因為,優質護理時在加強基礎護理的條件上,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促進疾病康復。本研究中,重視術前檢查、飲食干預、心理干預、術前評估,確保術前患者機體營養需求,為順利實施手術奠定基礎。心理護理則可消除其焦慮、抑郁情緒,提升治療信心和配合度、依從性。術后密切觀察體征,重視疼痛干預。綜上,膽囊結石患者接受優質護理干預后,其術后生活質量和疼痛程度均可得到更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