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安桂敏,張麗偉,于吉芬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九八八醫院 五官科,河南 開封 475000)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側或兩側彎曲或有局部突起,會導致鼻腔、鼻竇生理功能障礙,表現出鼻塞、出血以及頭痛等癥狀,甚至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癥[1]。微創手術是矯正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在圍術期輔以高質量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手術順利進行及術后康復。目前臨床中的護理模式較多,不同護理方案所產生的護理效果、所適用的患者類型均有所差異;為尋求更為適合、有效的護理方案,我科對96 例鼻中隔偏曲微創手術患者進行分組護理,以研討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的開展價值,現進行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將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在我院接受鼻內鏡微創治療的鼻中隔偏曲患者納入小組,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計96 例。按照手術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參照組各48 例。實驗組男25 例,女23 例;年齡23-60 歲,平均(41.2±6.3)歲;病程在4 個月至3 年,平均(11.2±2.3)個月。參照組男24 例,女24 例;年齡22-62 歲,平均(41.9±6.0)歲;病程在3 個月至3 年,平均(11.6±2.1)個月。對二組患者的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學對比,結果表現為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排除標準:將惡性腫瘤患者、伴有器官功能異常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合并免疫疾病者、不配合研究者剔除研究小組。
1.2 方法。參照組患者在圍術期接受常規護理措施,包括術前準備與術后注意事項告知;實驗組患者自入院開始接受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具體如下:入院1 h:由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對患者病情、身體狀況進行評估與記錄,了解其疾病史、治療史、過敏史、工作性質等,之后合理計劃護理工作。入院1 h 后至術前:①健康宣教。確定手術方案與手術時間后,由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鼻中隔偏曲的病因、癥狀、危害性等疾病知識,告知患者鼻內鏡微創手術的目的、流程、配合要點等,對于患者不懂的問題,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2]。②心理護理。多數患者在術前,會出現一定的緊張、焦慮情緒,因此要加強心理干預,強調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勢,讓其安心配合治療及護理。可為患者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加其治療信心,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聽舒緩的音樂、與家人或護理人員聊天等方式,來分散注意力、減輕心理感[3]。術后24 h:術后要對患者的各項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如體溫、血壓、呼吸等,避免出現感染、傷口滲血等情況;一旦發現血壓升高,要遵照醫囑為患者使用降壓藥物。指導患者術后取舒適體位,日間取半臥位,預防出血,也有助于分泌物引流[4],夜間取平臥位,選擇舒適的枕頭,將頭部適當抬高。同時還要對患者及家屬做好飲食指導,避免食用辛辣、易過敏、刺激性食物,宜選取清淡、營養、較軟的食物,因為食物過硬,用力咀嚼食物過程,易對鼻腔血管及術腔愈合造成不良影響;叮囑患者不可擤鼻,避免鼻部被擠壓。術后第2 d至出院前1 d:做好鼻腔沖洗護理,告知患者沖洗目的及方案,讓其放松身心,不要緊張,沖洗時要保持力度適中,叮囑患者保持張嘴呼吸,并對術腔愈合情況進行觀察。每日還要做好口腔清潔,餐后要漱口,晨起、睡前要刷牙。出院當日:幫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叮囑患者回家后要養成并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來院復查,在下次復查之前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居室要保持清潔、通風良好,避免術腔被灰塵、花粉等所污染。
1.3 康復效果評定標準[5]。經治療及護理,患者的鼻中隔偏曲情況得到有效矯正,則為顯效;鼻中隔偏曲情況基本矯正,但和下鼻甲之間有一定間隙,存在少許鼻腔分泌物,則為有效;患者鼻中隔偏曲情況未得到顯著矯正,或有較多分泌物,則為無效。康復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評價指標。①并發癥發生率。②住院時間。③護理滿意度評分:在出院當日為患者發放調查問卷,由患者對在院期間的護理服務進行打分,滿分為100 分。
1.5 統計學分析。將本次研究所得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0.0 進行分析,計量資料(±s)的比較結果予以t值驗證,計數資料(n,%)的比較結果予以χ2值檢驗證,當P<0.05 時說明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二組康復總有效率的差異性對比。實驗組手術患者的康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比較P<0.05,見表1。

表1 二組康復總有效率的差異性對比[n(%)]
2.2 二組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性對比。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組間比較P<0.05,見表2。

表2 二組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性對比[n(%)]
2.3 二組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的差異性對比。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參照組要更高,組間比較P<0.05,見表3。
表3 二組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的差異性對比(±s)

表3 二組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的差異性對比(±s)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護理滿意度(分)實驗組 48 2.6±0.5 96.7±1.3參照組 48 3.7±0.7 90.2±3.6 t - 8.8593 11.7656 P - 0.0000 0.0000
鼻中隔偏曲會影響鼻腔與鼻竇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是誘發膿性鼻竇炎、咽炎、嗅覺減退等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6],因此應為患者采取有效的矯正措施。隨之手術方式與醫療設備的不斷改進,臨床將鼻內鏡微創手術逐漸應用于鼻中隔偏曲的治療中。為配合鼻內鏡微創手術,我院在近兩年主張為患者開展臨床路徑護理模式,這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護理方案,在臨床開展中,是以時間為橫軸,以護理項目及內容為縱軸,制定護理計劃并實施護理工作;與傳統護理方案比較,臨床路徑護理模式,更為有序、系統,能夠有效避免護理工作繁雜、慌亂及漏項等情況。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來院后,先評估其病情及身體綜合情況,在確定手術方案及手術時間之后,再為患者開展健康宣教與心理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讓其以輕松的心態配合治療;術后1 d 內,應注意體征監測與體位干預,避免出現高血壓、鼻出血等情況,做好術后飲食指導、鼻腔沖洗等護理,有助于術腔創面愈合。出院當日進行相應指導,可以減少患者回家后的突發或不良情況。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康復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與參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同時實驗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對比P<0.05,這說明將臨床路徑護理模式應用于該類手術患者中具有一定優勢。
綜上所述,為行鼻內鏡微創治療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可幫助患者獲得更好、更快的康復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