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東 李 磊
(蒲城縣畜牧發展中心,陜西蒲城 715500)
近年來,我縣生豬生產正在加速推進產業轉型,由散戶飼養向集中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轉變。2019年,全縣生豬存欄達13.2萬頭,其中存欄3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156個,年出欄育肥24萬頭。近些年,建成以牧原集團、石羊集團為核心的年出欄130萬頭的生豬生產基地,以標準化生產企業帶動為重點,全面帶動全縣生豬產業穩步發展。

全縣有耕地11.2萬hm2,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果、瓜菜等,擁有石羊農科、興盛、東方希望等飼料生產企業6家,年產豬飼料10萬t,可為生豬生產提供充足的飼料資源。
陜西蒲城肉類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生豬屠宰、冷卻肉分割、副產品精深加工、冷凍冷藏、物流配送、批發零售、國際貿易為一體的大型國有肉類聯合加工企業,年可屠宰加工生豬100萬頭,并將向市場提供安全可靠的小包裝放心肉,帶動我縣加快實現年出欄生豬百萬頭的畜牧業大縣目標。
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缺乏系統組織和專門化機構,人員年齡結構老化,補助性投入力度小,影響良種化推廣,最終影響生豬產業發展。
近年來,豬鏈球菌病、高致病性藍耳病和非洲豬瘟疫情等嚴重沖擊養豬業,對規模化養殖方式而言,存在更大疫病風險的隱患。
一是勞動力價格上漲,農村勞動力的外出量逐年增加;二是生豬飼養管理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農村傳統養殖散戶由于養殖知識、科學養殖方法等的制約,大多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養殖發展的要求,難以擴大養殖規模,難以提高養殖技術。
畜牧養殖污染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凸顯,養殖污染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仍處于起步階段,用地難、貸款難、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實際困難,仍然制約著規模養殖的發展。
豬肉是我國城鄉居民最重要的肉食品來源,占我國肉類總消費量的62.5%,在飲食結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豬肉需求成剛性增長。特別是在農村,農民收入增長較快,豬肉消費增長的潛力很大。豬肉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沿海發達地區原先劃定的一些適度飼養區逐漸變成禁養區,市郊畜禽養殖場由于污染較嚴重,關轉步伐加快,生豬產品自身供給能力遠遠不足,為我縣養豬產業帶來重大機遇。
3.2.1 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以人工授精站點為重點,以人工授精技術推廣為重點,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提倡規模化經營,加快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3.2.2 做好疫病防控,穩定生產水平。做好春秋兩季日常防疫、流行病學調查、非洲豬瘟疫情等的防控工作,制定實施科學的免疫程序和藥物保健程序,確保全縣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
3.2.3 強化技術培訓。以畜牧技術培訓為重點,加快對畜牧獸醫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大力提升畜牧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我縣畜牧科技含量,為發展現代畜牧業保駕護航。
我縣生豬生產已有較好的基礎,數量、質量、規模、效益都有顯著提高,但通過走訪調研可以發現,我縣生豬生產的開發潛力仍然很大,主要包括以加快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提高現有生豬生產水平和技術水平和以開發飼草飼料資源、擴大現有生豬生產規模為重點的外延式開發潛力,并持續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加快穩定生豬生產,使我縣生豬產業和畜牧業發展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