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鴻
(安徽省公路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230051)
在水運工程中,船閘工程結構復雜,深基坑工程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施工難度大、危險性較大等特點,水運工程深基坑的開挖深度多大于5m,周邊工程地質條件復雜。近年來,我省的水運工程中船閘工程在其施工過程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船閘深基坑透水、管涌現象,透水、管涌的作用力強、危害性大,對深基坑的開挖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其造成的后果對施工也影響巨大。因此,在水運工程的深基坑施工中,除了加強基坑監測、地下水位觀測外,還需要對基坑透水、管涌進行了分析、總結,提出科學有效的解決和預防措施,保證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和穩定。
深基坑透水是水運工程基坑中經常遇到的一種現象,主要指在基坑開挖深度較深時,地下水透至基坑的現象,多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開挖底板時,地下水破壞圍巖由基坑四周或坑底涌入。而深基坑管涌(圖1)是指在地下水滲流作用下,土體中的細顆粒沿著粗顆粒孔隙通道,當土體中的滲透流速變大到一定程度時,土體中的細顆粒被地下水沖刷帶走,逐漸形成更大的流通通道,最終導致基坑失穩的現象。管涌破壞是漸變過程,可能發生在基坑局部范圍,若無適當的處理措施,其破壞范圍會逐步擴大。

圖1 深基坑中管涌破壞示意圖
在水運工程深基坑中,發生透水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地下承壓水壓力較大,易沖破或刺穿覆蓋土層,形成地下水透水;在一般情況下,基坑透水水量較均勻,透水口徑不會隨著透水極速增大,透水路徑基本為豎直方向;影響基坑透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地下水補給來源、大氣降水、入滲系數、圍巖滲透系數、含水層厚度、滲透通道、埋藏深度等。發生管涌的原因主要是河道與基坑相通形成涌水通道,造成了河道水管涌;一般情況下,涌水水量、涌水口徑逐漸增大或極速增大,涌水翻沙,引起周邊基底和土層塌陷,甚至引起建筑物塌陷,涌水路徑為河道方向水平加豎直方向都有;基坑管涌形成必須具備巖土粗顆粒之間的孔隙直徑大于細顆粒直徑、地下水滲透力能夠帶動細顆粒在其孔隙間移動兩個條件。
深基坑透水和管涌對基坑工程的穩定和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可以使基坑坑壁失穩,或致其坑壁巖土體發生機械潛蝕,引起突發性大量涌水而淹沒基坑,導致基坑失穩、周邊建筑物變形塌陷等情況,給水運工程深基坑施工帶來巨大的威脅和困難。
在深基坑工程中,如果發生了透水與管涌事故,首先需要對透水與管涌的情況及其嚴重程度進行判斷,并根據其判斷結果制定和執行應急處理方案。對于透水與管涌的嚴重程度判斷,需要結合基坑周邊道路、建筑物等的重要性程度,按照基坑涌水的渾濁度、涌水中含砂的情況、涌水口的直徑及其擴展速率、涌水量及涌水水頭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2.1 在深基坑工程中,當基底地面出現隆起、有水滲出或細流流出等現象時,是即將發生管涌的預兆。在地下水壓力的作用下,地下滲透力將土層中的細顆粒帶出來造成土體中形成大的貫通通道,使地下水有良好的流動通道,造成大量的土顆粒被帶出,最終形成管涌事故,進而造成基坑破壞和失穩。
2.2 當基坑發生透水與管涌后,若突涌口的涌水量較小,水流流速不大,水中的含泥砂量少,突涌口堆積少,可判斷為較輕的管涌。這種情況下對管涌口可不做處理,只在在附近挖集水坑設水泵集中抽排,同時視情況可采取一定止水、降水措施即可。
2.3 在基坑發生透水與管涌后,雖開始管涌程度較輕,但若其涌水量不斷增大,管涌口徑不斷擴大,含泥砂量也逐漸增多時,說明基坑管涌程度在不斷發展,屬于重大險情,需要及時進行處理,以避免出現更大的損失。
2.4 若基坑出現透水與管涌后,突涌口直徑大,涌水量多而且急,含泥沙量的很高,在基坑內形成較大的堆積的等情況,這些屬于嚴重的管涌事故,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執行事先制定的應急處置預案,以免出現整體基坑破壞,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本文結合我省水運船閘工程深基坑施工(圖2)過程中,發生的透水、管涌情況,施工單位第一時間匯同項目辦、設計單位,決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對深基坑透水與管涌形成了有效的控制。

圖2 水運船閘工程深基坑施工
透水應立即反濾圍井,減少透水帶出的泥沙,防止基底被掏空,然后根據透水水量、地下承壓水壓力、承壓水層容水量和深度采用深井水降水、盲溝引流、填筑土圍堰高壓噴漿封堵等方法。具體為透水處理方式:3.1.1 透水水量較小,地下承壓水頭不高,且承壓水層容水量較小和深度較淺的情況下,建議采用加深深井降水的方法,降低承壓水頭。3.1.2 透水水量較小,地下承壓水頭不高,但承壓水層容水量較大或深度較深的情況下,深井降水的效果就不能理想,建議采用深挖盲溝引流至基坑以外的方法。3.1.3 透水水量較大,地下承壓水頭較高,承壓水層容水量較大、深度較深的情況下,如若依然采用盲溝引流的方法,雖然設置了反濾層,一人有地基被掏空的風險。建議采用填筑土圍堰養水盆,在透水口位置填土筑平臺,待水位平衡,在沒有動水情況下,使用高壓旋噴水泥漿加水玻璃對透水口進行封堵,并加大透水口封堵或固化面積,以達到封堵效果。
在工程中對管涌常見的搶救處理方式有臨截背導,導壓兼施,降低滲壓,防止滲流帶出泥沙。本工程基坑管涌因與河水相通,涌水路徑不規則,沒辦法采用降水、引流、涌水口封堵的方法,只能采用截流的方法。具體管涌處理方法為:填筑土圍堰養水盆,充水至水位平衡,在沒有動水情況下,涌水口與河道之間施工一道截滲墻或地連墻,截滲墻或地連墻底高程由設計單位研究決定。
透水、管涌的發生都是由于地質情況復雜、多變及不確定性而引發的,如何預防和減少發生風險一直是地基基礎的難點,為了避免基坑透水與管涌給施工帶來困難,需要結合場地水文地質條件,提前預測基坑涌水量,對涌水量較大的基坑采用防滲帷幕或設置抽水井、孔等工程預防措施;對涌水量較小的基坑設置降水井、集水渠使用等水泵抽排等預防措施。結合本文水運工程船閘深基坑實例,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預防措施。
4.1 詳細了解設計單位提供的地質報告,分析土層是屬強透水層還是弱透水層,粉砂層,了解承壓水層(一般為卵石層)深度、厚度和承壓水頭,在基坑開挖過程中驗證地質土層情況,利用降水井驗證承壓水位。
4.2 按設計要求施工順序施工和開挖,先行施工支護工程、截滲工程、基坑降水,才能進行基坑開挖,開挖過程中及時進行邊坡防護處理。
4.3 加強基坑監測及地下水位觀測,基坑開挖過程中加強巡視,對于出現泉眼要引以重視,早發現,早預防。
4.4 在發現透水或涌水后的第一時間采取一定的應急措施,設置反濾圍井,即用沙袋圍井,沙石反濾,減少透水帶出的泥沙,防止基底被掏空和透水口擴大。
在水運船閘等深基坑施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基坑透水與管涌事故的發生。因此,有必要在施工前,針對透水與管涌的特點及發生的原因,做好基坑透水與管涌的預防和應急處理措施,制定好科學有效的應急處理方案,并準備好應急處置的設備和材料,以減少基坑透水與管涌事故的發生,有效的保證水運工程深基坑安全順利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