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尹志群
精準扶貧就是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措施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準幫扶、精細管理的治貧方式。祿勸是國家級貧困縣,2011年以前,全縣貧困人口為9.68萬人,2014年祿勸全面推行精準扶貧,到2016年底已有32865人脫貧,有望實現2018年底脫貧摘帽計劃。
祿勸縣翠華鎮現有常住人口39421人,其中農村人口有37746人,2014年以來,翠華鎮全面推行精準扶貧政策,翠華鎮有2779戶(957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翠華鎮在摸清底數、找準問題的基礎上,落實責任到人,指導、幫扶到戶。
首先從思想、精神上進行幫扶,激發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把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其次從幫扶、協調自建到政府兜底統建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安全住房問題;再充分利用社會保障、扶貧等政策,經全鎮各部門通力合作,從貧困戶所處的環境和家庭情況方面分類施策,通過促進就業:引導外出務工、就近就業,或產業扶持:發展適宜的種植、養殖產業等措施擺脫貧困。到2018年年底,已有2662戶 9306人脫貧。
翠華鎮2011年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5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并,執行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共有12個等級供參保人員選擇,繳費100.00元至1000.00元十級參保補助基數為30.00元,每提高一級增加10.00元,繳費1500.00元和2000.00元兩級的補助金額都是130.00元。按照我國的養老保險政策,繳費年限足額后,到年滿60周歲的次月,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直至死亡。對于2011年6月30日前滿60周歲的人員,不用繳費,每月領取養老金113元,對于一個農村老人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截止2018年年底,符合參保人數19267人(部分務工人員已參與購買企業職工保險),翠華鎮參保人數有18742人,參保率是97.87%;27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符合參保人數7498人,實現100%參保;一、二級殘疾人員由國家按200元繳費標準補助參保。翠華鎮到齡領取養老金人數為5536人,每月領取648153.61元,每年領取7777843.32元,每年正常繳費2144300.00元,翠華鎮領取養老金人員年人均增收1404.96元。
翠華鎮新農合于2005年實施參保,2016年合并到城鎮居民醫保系統,2018年,翠華鎮參保人數為35074人,參保率達97.85%,其中特殊人群不需要繳費的有2503人,分別是計生家庭戶930人、農村低保202人、城市低保20人、一、二、三、四級殘疾1259人、孤兒10人、特困供養82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9575人由政府補助實現100%參保。
翠華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主要有以下幾類: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民;因病、因災、因殘、因事故等原因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難的;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一級、二級重度殘疾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三級、四級智力殘疾人、精神殘疾人以及獲得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的人員。翠華鎮目前享受五保待遇的有74人,享受農村低保待遇的有 1112人。
在摸清貧困底數的基礎上,經過精確識別,翠華鎮農村貧困家庭有如下五類:(1)家中主要勞動力常年生病或家中有重度殘疾人、精神病人等導致家庭貧困;(2)家庭無穩定經濟來源,為支持孩子上學導致家庭貧困;(3)遇到突發性災難導致家庭貧困;(4)因生產資源困乏導致經濟無來源家庭貧困;(5)因地處山區、家境貧寒,又沒有文化,無一技之長,對擺脫貧困失去信心的貧困家庭。
翠華鎮17個貧困村委會中,有2個深度貧困村委會,為幫助這些困難群眾擺脫貧困,翠華鎮將這五類家庭統籌納入產業扶持、易地扶貧搬遷、生態保護、教育扶持、醫療保障以及社會扶貧等政策范圍,采取“就地就業一批、轉移就業一批、社會幫扶一批”的措施對以上五類貧困家庭進行分類施策,做到應扶盡扶。社會保障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發揮了兜底作用,真正讓貧困地區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按照“就地就業一批、轉移就業一批”的要求,翠華鎮社保所把17個村委會年齡在16-60歲,有就業能力的適齡勞動者作為就業扶貧對象,做到每個扶貧對象每年至少獲得兩次就業信息服務、就業政策咨詢、就業指導、職業介紹、技能培訓等免費就業服務,就業能力得到普遍提升。讓貧困家庭勞動力掌握一門以上就業技能,具備轉移就業基本職業素質。通過動員、培訓,對第一類貧困家庭有勞動能力的優先就地就業;對二至五類貧困家庭,按實際情況就地就業或轉移外出就業。通過以上服務,402人就地就業1569人轉移就業,以實現1971戶“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翠華鎮推行精準扶貧以來,社保所充分利用扶貧和社保政策,通過精準保障,促進精準扶貧,發揮社會保障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兜底作用。
在養老保險工作中,一、二級殘疾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戶被列為精準保障對象,一、二級殘疾人員由國家按200元繳費標準全額資助參保;27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780人符合參加養老保險經政府補助也實現100%參保,從而解決農村貧困人口養老保障后顧之憂。在醫療保險工作中,計生家庭、農村低保、一、二、三、四級殘疾人員、特困供養人員、孤兒、城市低保人員等特殊人群和建檔立卡貧困戶被列為精準保障對象,由國家全額補助100%參保;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途徑,緩解農村貧困家庭就醫難的問題。
六年來,農村養老保障力度大幅度增加,這對農村的扶貧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但農村居民離“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長期困擾貧困群眾的幾個難:吃水難、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養老難、增收難等諸多問題在推行精準扶貧過程中,多數問題得到了解決。
為確保精準保障,提出如下建議:
1.是對低保管理人員實行專業化管理,將低保的確定與核查工作交給專業人員去做。
2.建立統一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嚴禁在低保工作中分配指標,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3.加強民主管理和社會監督。
4.進一步改革低保制度,在解決弱勢人群收入低下的同時,對具備勞動能力的部分,將社會救助的目標從克服收入貧困上升到消除能力貧困,救助與發展相結合。
通過提供技能訓練,就業輔導,創業貸款等,使他們有一技之長,自食其力,提升救助對象的社會參與能力,從而建立更為務實和長效的救助體系,協助他們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