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 方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印發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號),從十個方面詳列39條具體細則指導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我們指明了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方向和具體方法。

新疆經濟近年來保持良好發展趨勢,“十三五”期間,新疆依托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了石油化工、煤炭煤化工、電力能源、裝備制造、紡織等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新疆已建成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基地,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加快建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十四五”期間,在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新疆經濟發展面臨更大機遇和更多挑戰,需要繼續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綠色金融體系構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新疆經濟增速 “十三五”期間與全國一同經歷了經濟增速換擋期,總體而言,近十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國水平。自2009年至2018年,近十年間投資占GDP比重逐年上升,由2009年占比60%增加至2018年超過90%。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帶動了經濟增長,同時,新疆經濟增長對投資依賴比例高于全國水平。
投資顯著依靠金融對資金的配置,構建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將有助于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新疆經濟體量相對全國而言仍然較小,投資在經濟增長比重較高,特別是第二產業集中度較高,同時,在承接轉移產業中,重化工、采掘、原料加工占絕對比重,電解鋁、鋼鐵、水泥、建材等傳統產業產能出現明顯過剩現象。
“十三五”期間,新疆通過加快技術進步、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提升經濟增長潛力,力促節能環保、新能源領域發展。新疆第二產業依靠重工業支持增長的特征明顯,第二產業高耗能行業比重仍然偏高,淘汰落后產能并抑制總產能繼續發展任務還很艱巨。隨著工業化的推進,產業結構將不斷重心后移、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工業化將進入主要依靠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服務業支持增長的中期階段。
同期來看,2013-2018年新疆產業結構繼續優化,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迎來高于第二產業的拐點,其中,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增加值首次追平為45.3%,2014-2018繼續擴大第三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產值占比增加至2018年的53.3%,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總和。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這對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要素,經濟、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前提。
單位GDP能耗屬于綠色經濟的重要指標之一。從單位GDP占比能源消耗來看,新疆單位GDP能耗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0至2015年均為同期全國的2倍以上,以2015年為例,全國單位GDP能耗(千克標準煤/萬元)為627,新疆是1678。
主要原因是:一是新疆GDP構成中工業產值占比重較高;二是經濟增長依靠投資拉動發展方式明顯。對比全國平均水平,2014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降幅比2013年的3.7%擴大1.1個百分點。這是“十二五”以來全國節能降耗的最好成績,成為經濟增速進入新常態下的亮點。
目前從新疆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分析,第二產業尤其是資源類等重工業的比重難以大幅度下降,短期內難以依靠調整產業結構來實現能耗指標和排污指標快速下降。因此,利用和發展節能減排降低污染的技術,顯得非常重要。在經濟增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新疆產業結構加速升級、結構優化需要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節能降耗指標完成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相關,用綠色發展理念為經濟發展積蓄新動能。
從能源消耗來源結構來看,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進一步提高,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推動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新疆利用天然氣資源優勢,清潔能源占比能源比重較高,達到21.0%,高于全國水平3.1%。
“十三五”期間,非化石能源總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但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電力需求總體放緩,能源體制機制約束問題日益突出,棄風、棄光問題加劇、投資建設放緩、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等各種發展矛盾凸顯。可以看到新疆在風能、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情況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水電、風電、太陽能及其他能源比重低于全國水平3.4%,對此類能源仍有較大的上升利用空間。
新疆發展綠色經濟,必須依托資源能源優勢,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做好綠色經濟發展規劃,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新疆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占比仍然最高,引進產業轉移時注重技術與環保因素。將低碳節能發展作為新常態下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動力,注重供給側改革,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依法依規有序淘汰落后產能,利用新疆重點能源產地推進煤電一體化、煤化一體化、油煉化一體化、清潔能源發電等重點合作項目建設,實施更為嚴格的環保準入標準,堅決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項目,建立產業轉型的長效機制。
鼓勵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升企業低碳競爭力和資源再利用。
綠色金融的本質在于正確處理金融服務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為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綠色產業融資,在現有的金融體系中創新結合綠色因素,構建金融體系和金融工具。
綠色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對大氣污染防治、清潔取暖和產業升級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項目提供信貸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企業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用于大氣污染治理和節能改造。
新疆金融體系與我國整體情況一致,仍以銀行信貸占比最高,在直接融資比重較小、融資方式較為單一的現狀下,加強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經營理念,在分配信貸資源時,強化金融資源在綠色項目的配置。另一方面,加快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投資配套綠色項目、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逐步完善區域內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同時,制定和披露綠色金融統計制度,加強綠色金融實施情況監測與監管評價。將綠色金融實施情況以關鍵指標作為重要參考,納入相關指標體系,形成支持綠色信貸等綠色金融工具的激勵機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產能過剩行業貸款的約束機制。
注釋:
①保額方面:每畝蔬菜保額1000元,保費費率為6%(即每畝收取保費60元)。保費來源方面:市財政補貼20%,區縣財政補貼60%,種植戶自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