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這個合作社經營油茶林320畝,僅去年,在林下養殖本地土雞8000只,養牛80頭,收入茶籽2萬公斤,收入80萬元,帶動11家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在天柱縣白山鎮中家山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油茶基地,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天柱縣林業局林業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袁昌選一邊指導農戶種植油茶一邊對記者說。
立春過后,隨著油茶種植季的開始,袁昌選經常在田間地頭忙著給農戶講解油茶種植技術。一身工作服,一雙水鞋,與10多位農民一起整地種草,遠遠看去,根本無法從外表分辨出哪一位是縣里的干部。
種植油茶是天柱縣脫貧發展的主導產業。如何發展好油茶這條脫貧產業鏈,為百姓換來實實在在的收入,調研種植情況,聽取農戶遇到的問題,成了一年來袁昌選忙碌的重點。
當天下午,袁昌選來到天柱縣蘭田鎮杞寨村油茶種植戶楊紹勛家,并與楊紹勛一起上山,手把手地指導他給油茶樹修枝和施肥。
楊紹勛是杞寨村的貧困戶之一,袁昌選為了幫他家脫貧解困,2017年引導和幫助楊紹勛種植油茶103畝,自掏腰包資助他肥料款2100元,并指導他在未成林的基地里種植香芋南瓜2.5畝,僅此一項就收入3500元,加上林下養雞,全年收入超過3萬元。
天柱縣蘭田巖背油茶種植戶楊運錫,幾年前還是村里貧困戶。袁昌選用工資擔保為他貸款2.6萬元,借支生物有機肥20噸,利用油茶種植產業幫扶楊運錫發展林雞復合經營。
如今,楊運錫種植油茶560畝,建成50個油茶林下土雞圈舍。僅年銷售土雞就達1萬只,收油茶果10萬公斤,增收30萬元,帶動23名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增收。
“我最關注的還是貧困戶的脫貧問題。”袁昌選說,作為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今年他把基層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一些工作經驗帶到了會上,并提出建議,為國家能制定更加精準的扶貧政策提供參考,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
矢志不渝為油茶
“這個是湘林1號、那個是湘林210……油茶的種植需要多品種種植才能最好的促進生長。”走在白山鎮油茶種植基地,袁昌選一眼就能分辨出看似一樣卻不同品種的油茶樹。
“這個紅葉子就是被太陽灼傷了,現在氣溫到35℃了。”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袁昌選已經可以通過觀察樹木、樹葉的細微變化來判斷天氣的溫度。
1993年,從黔東南州林業學校畢業的袁昌選被分配到天柱縣林業種苗站,2000年開始從事油茶引種試驗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2013年,袁昌選開始了油茶拉枝擴冠早實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研究。2015年,他的這項自主創新成果被國家林業科技成果庫收錄,處于國內先進水平。2016年,他的又一項科研成果“油茶矮化多分枝苗木的培育方法”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專利。
在袁昌選看來,油茶是一個生態效益好、經濟價值高、景觀色彩強的好產業。天柱縣大部分坡地、土壤和氣溫都適合種植油茶,1年種植,4年管理,5年初見成效,8年后進入盛產期。盛產后的油茶林每畝產值可以穩定在3000元以上,經濟收益期長達50年。種植油茶是一次性投入,長時間收益的產業。油茶產出后可以通過初級加工進入食用油領域,還可以進行精深加工用于高端化妝品的生產。
袁昌選自開始從事油茶引種試驗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以來,20年里,他翻山越嶺走遍全縣油茶林,手把手指導、點對點幫扶,幫助油茶種植主體建成12個油茶科技示范基地。
2012年的一天,天柱縣藍田鎮杞寨村油茶造林大戶楊漢良找到袁昌選,說他的580多畝油茶林因為無錢周轉,運營不下去了……袁昌選便籌資金、授技術,幫助楊漢良把油茶林盤活了。2017年,該油茶基地有了收入,純利潤兩萬多元,今年油茶長勢良好,將迎來盛產期。
白市鎮三間橋村幸福灣油茶種植基地總面積300多畝。2015年,在袁昌選的引導下,該基地開始發展油茶林下養雞。2017年,油茶喜獲豐收,油茶籽收入50余萬元,林下養雞收入近60萬元,帶動了 11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讓油茶產業成為山區的支柱產業、致富產業,袁昌選的創新之路、探索之路、幫扶之路從不停歇。
袁昌選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同步小康駐村幫扶的地湖鄉巖古村、竹林鎮竹林村及深度貧困村坌處鎮雅地開展調研,為支持巖古發展水產業、經營好山地林木資源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意見。為竹林村大力發展油茶和林下經濟產業提出了幫扶路徑,為深度貧困村雅地擬定了勞務輸出就業脫貧、整合利用土地資源發展產業脫貧、抓好杉木傳統產業升級發展脫貧、大力發展油桐經濟林產業增收脫貧、著力實施林下經濟產業健康發展脫貧“五項”措施。
依托成熟的油茶栽培與管理科技基礎優勢,袁昌選爭取到省林業廳5萬畝油茶低產林改造資金1500萬元,專項支持天柱縣實施油茶中幼林撫育與老油茶林提質管理,成為省級安排的2018年度項目中資金分配最多的縣。通過項目建設,以勞務費的50%量化提供貧困人口就業,按現行標準可直接帶動1500余人增收脫貧。
“靠山吃山,綠色發展,大力發展油茶種植及其林下經濟,應該能走出一條以油茶為景、依油茶興產、靠油茶生財的財富新路。”袁昌選說,他熱愛油茶產業,在研究油茶產業助民脫貧的道路上,從不停歇,再累再辛苦都值得,因為他是農民的孩子,幫助老百姓擺脫貧困,覺得很幸福。
埋頭苦干為林農
天柱縣緊接湖南。5月初的山林里,氣溫長時期保持在30℃以上。長時間的檢測觀察工作,一個夏天下來,袁昌選都會被曬掉兩層皮。
在穩定油茶產業后,如何提高培育優良品種,成為袁昌選努力的方向。
2014年,在袁昌選的帶動下,天柱縣選種100多株進行試驗觀測。“從春稍到秋稍,無論刮風下雨,凝凍還是高溫,三天一次,采集數據。”袁昌選說,那一年多的時間用妻子的話說是“著了魔”,遇上節假日工作人員休息,他便拉上妻子來做數據記錄。
正因為袁昌選這樣執著,他所獨創的精準施肥,獲得國家專利,在油茶科研上取得一大進步。
“苗在哪兒?”
“還要幾天才能長出來。”
“從沙子里長出來?”
“對,這叫做沙藏育苗,油茶育苗的一種,用洗凈的沙子鋪成十公分厚的沙床,把種子放到里面。”記者跟著袁昌選來到天柱縣白市鎮的油茶育苗基地,袁昌選扒開一處沙堆,一株株嫩芽露了出來,看著長勢不錯的油茶苗,袁昌選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批油茶苗是2002年袁昌選帶領技術人員在全縣18萬畝茶園中選出6株優良品種,通過嫁接改良,最終確定3株穩定性好的油茶作為種源,開始在全縣推廣種植。
在天柱縣,油茶對于當地人來說并不陌生。上世紀70年代初,天柱縣號召發展“兩油”(油茶、油桐)產業,人工點播造林,幾年過后天柱縣油茶林達到18萬畝,按照計劃將帶動6萬人受益。
年復一年,18萬畝的油茶林成為天柱人生活的一部分。夏天在屋后山坡上的油茶林“摘茶苞、吸茶蜜”,秋天看著老人用茶籽榨油好奇不已……這是袁昌選這輩人的童年記憶,也是埋在袁昌選心中油茶事業的種子。
油茶經濟效益長達50年,盛產油茶林畝產值能夠穩定在3000元以上,是助力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然而油茶基地建設前期投入較大,周期較長,使得本想借油茶發展產業的天柱縣,卻因嫁接技術未突破、資金欠缺等因素導致,2001年以前,天柱縣13個鄉鎮的油茶品種老化,畝產茶籽僅5公斤。
為讓老油茶林實現增產。袁昌選率領同樣對油茶充滿憧憬的團隊成員,坐班車、租客船,翻山越嶺,游弋于清水江畔,穿梭在天柱縣18萬畝老油茶林中觀測選種……
幾年后,通過嫁接改良,最終確定3株穩定性好的油茶作為種源,開始在天柱縣推廣種植。2009年,這一品種通過省級林木良種認定。同時,袁昌選又在省外引進153個油茶良種,通過嫁接改良,最終確定8個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
目前,嫁接4年的油茶畝產已達19公斤,是原來的4倍。
袁昌選表示:“產業要壯大,質量要提升,農民要致富,沒有專家型的技術人才就無從談起,只有做好‘傳幫帶才能帶來最大收獲,產生最好效果。”
一路走來,袁昌選手把手地將油茶標準化種植技術,傳授給更多的農技人員和貧困群眾,在黔東南州先后培養了500名嫁接能手、3000名農村技術人才,為加快油茶產業健康發展貯備了技術基礎。
袁昌選告訴記者,“靠山吃山,綠色發展,結構要調整,產業要轉型靠的就是經濟林。減少低產包谷的種植,引導農民發展生態經濟,聚集財富,為農民打造脫貧致富的綠色財富。”
天柱是中國重晶石之鄉、貴州高原黃金城,煤碳生產在全省也屈指可數。如今,大部分礦場關停后,通過覆土植樹、復墾種植等方式,對廢礦區進行綜合治理和科學開發,通過發展油茶、水果等經濟林,使廢礦區變成“聚寶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袁昌選說:“從黑色變綠色,天柱人找到了新的經濟支撐點。”
“油茶產業也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公司化模式,有利于村民穩定增收。”袁昌選說:“天柱引進的龍頭企業帶來了現代化的營銷手段,讓農民足不出戶茶油便可賣出去,價格比以前高出四五倍,走出了一條以油茶為景、依油茶興產、靠油茶生財的財富新路。”
目前,天柱縣油茶已發展至30萬畝,茶油產量5500噸、茶籽20600噸,產值4.5億元,油茶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
當好代表為人民
2018年,袁昌選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兩年來,他一直致力于為山區貧困人民脫貧致富謀出路。“竹林改造流轉一畝地公司能給老百姓多少錢?”“貧困戶在這里務工一天能掙多少錢?”兩會前夕,袁昌選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貧困群眾的收入情況,為貧困群眾拓展增收渠道。
2018年全國兩會上,袁昌選提出了“關于將生態扶貧政策紅利向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傾斜的建議”。其中提到在生態公益性崗位安排上向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傾斜,精準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給貴州省增加了1萬名生態護林員指標,其中天柱縣新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150名。2019年,袁昌選建議增加生態護林員公益崗位,一年來貴州省新增2萬多名中央財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
袁昌選認為:“要振興天柱鄉村,調減低效包谷的種植,多種優質高產油茶,不失為一條有效的脫貧致富新路徑。”
油茶是全球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承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使命,肩負著“健康中國”與“糧油安全”的戰略使命,聯結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今年兩會上,袁昌選建議從編制高質量發展規劃、加大良種與油品補貼力度、加大國家油料安全戰略物資收貯保障等方面發力,促進油茶產業發展。
袁昌選說,糧油事關國計民生,糧油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食用植物油年消費量達 3800萬噸,因受耕地所限,需要大量進口才能滿足國民需求。油茶作為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幅度提高茶油產量,能有效緩解油料供需矛盾和進口壓力,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2019年,天柱縣成功脫貧摘帽,油茶產業帶動1.2萬戶貧困戶年戶均增收4100元。”袁昌選說,“既要守住綠水青山,又要助推群眾脫貧致富,這是我一直探索的課題,希望更多貧困群眾通過種植油茶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