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力軍,高校是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學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結合會計類專業學生的特點,通過課堂思政、第二課堂等形式,既突出核心價值觀,又體現趣味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生動具體的體現,為學生營造健康的學習氛圍,在寓教于樂中塑造和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文化道德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通;教育行動
一、“日行一善價值成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通教育體系提出的背景
在當代中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進程中,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各種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凸顯,社會轉型期各種道德倫理問題現象對正處于自我發展的階段青年大學生群體產生影響,出現浮躁、焦慮、功利、迷茫的不良心態。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
文章提出構建“日行一善價值成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通教育體系,通過引導學生堅持日行一善,從點滴做起,形成良好的習慣,最終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成長。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貼標簽式的教育模式,重形式輕內容,很難取得顯著效果
所謂貼標簽式的教育模式,教師意識到在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中很難找到學科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很難結合各自學科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重形式輕內容,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通教育停留在表面,只是走過場,很難取得實效性的教學意義。在教學中,如若沒有學科背景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會變的空洞,難以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與認同感。
(二)唯知識論的學科教學,缺乏情感和價值引導,教材缺乏深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通教育在實際中還存在“唯知識論”的學科教學,在教學中將學科教學看作單純的學科知識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學科教學相脫節。部分教師過于崇尚純粹的學科教學,認為學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之間沒有任何關系。唯知識論學科教學導致教學停留在知識和技能層面,無法深度挖掘教材的內容,對學生情感和價值缺少引導。
教育教學應注重促進實現學生身心發展,首先,不僅提高知識水平,還要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態度、價值觀;其次,促進學生發展,成為有責任、有擔當、有情懷、由信息和創造力的社會歷史實踐主體。對此,教學中要求教師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引導相結合,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實現全面發展。
三、“日行一善價值成長”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積極培育和踐行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個人層面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概括,“友善”涉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具有弘揚社會正氣的意義。同時,“愛國、敬業、誠信”也可以理解成從國家觀念、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對“善”的具體要求。可以說,“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切具有正面道德價值行為的總括,直至今日依然是中國社會正面道德內涵的核心。
為了讓學生有更加明確的目標,增加可操作性,我們提出“日行一善”。所謂“一善”,不是指一天內形成一種美德,而是將“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作為具體行動指南,每天堅持一件力所能及、有意義的事,從而實現個人的價值成長。
四、“日行一善價值成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通教育體系的實現途徑和方法
(一)學校方面
第一,扎實第一課堂,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學院將專業課程體系按“信息化類、核算類、稅務類、管理類”四個維度構建了“4維集成,4段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注于“培養管理型的初級會計/稅務/理財規劃師”的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形成了“大一對證(考證),大二對訓(競賽),大三對崗(升本)”鮮明的教學組織模式,明確了師生在不同年級階段的教學與學習目標。
第二,豐富第二課堂,創設德育實踐活動。通過月月有主題,月月有活動,結合重要節點開展活動,融入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重要意義。利用新生始業教育、軍訓等,開展主題教育,為學生樹立加強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優良品質,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同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舉辦各類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意識,加強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以滿足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高標準需求。
第三,精心文化布置,營造良好育人氛圍。在文化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思想覺悟。對此,在學生身處的校園環境中增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讓學生處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自然更好的融入學校教育,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更深切的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充分利用線下黨員活動室、校園文化以及線上微信公眾號、釘釘等公共平臺為載體,面向全體學生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隨時隨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存在與意義。
第四,打造黨建品牌,激發育人活力,黨建育人融合發展。構建“1+3+N”“黨員面對面黨群零距離”黨建工作載體,開展1系列主題教育交流活動、建設“學生公寓黨建工作室”等3個黨建育人工作陣地以及實施N個實踐育人項目,強化師生黨員的服務意識、教育功能和管理能力,將黨建引領滲透到日常行為方方面面,提升育人實效。
第五,通過榜樣示范來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讓優秀學生和榜樣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對此,通過各種渠道對各類優秀的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和宣傳,讓接受表彰的師生擁有成就感,自覺為學生樹立可以學習和可以椎管的榜樣,同時也鞭策和激勵其他師生培養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公平、公正、文明、和諧,踐行到自己日常的行為習慣中。
(二)教師方面
第一,主動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和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意義,學習優秀教師的典型事跡,形成教師自己的學術和人格魅力。通過教師的行為在日常教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此教書育人的根本就是教師核心價值觀,對此提高教師核心價值觀認知,嚴謹治學是確保提高教師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保證。對此,定期開展政治學習,帶領教師學習師德師風,做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
第二,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發揮好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現代會計之父、教育家潘序倫指出:“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會計類專業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不僅強調會計的專業技能,更注重誠實守信的會計素養的培養。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正是實現了專業素養與思政元素的有效結合,真正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學生方面
第一,以“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為座右銘。自從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行業的入門門檻大大降低,加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如何能夠突出重圍,就在于能否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努力做一個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會的人。
第二,做好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學生的個人價值成長并非一蹴而就,有一個“日行”的積累過程,從質變達到量變。進入校園,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積極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結合專業、自身特點和優勢,給自己設定學期目標、大學三年的目標(考證、專升本、學生干部、技能競賽等),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準確地自我評估,并不斷修正自己的目標。
第三,利用好《百周成長記錄本》這個載體。記錄本按照不同的年段設計,大一大二大三職場對接,每周一個主題的生活記錄,有老師評價,還有活動記錄等等內容,包含了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記錄本可以記錄大學三年的成長歷程,展示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對學生“日行一善”的監督,堅持記錄的過程也是更是核心價值觀的不斷強化和教育的過程。
五、結語
在高校教育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將帶來顯著的積極意義。不過在實際學校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通教育存在諸多問題。會計學院仍將積極尋找途徑和方法,不斷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通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設過程中的作用,完善“日行一善價值成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通教育體系方案,真正實現三全育人,全面推進學校育人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德勝.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培育[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
[2] 陳曉佳.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研究[J].北方文學,2015(5):242-242.
[3] 趙天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7.
[4] 周敏.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的研究[D]. 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17.
[5] 宋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6.
[6] 李超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方法分析[J].知識·力量,2018,4.
基金項目:“日行一善 百周成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通教育行動研究(項目編號:Y201738674)。
作者簡介:王景鮮(1979- ),女,浙江義烏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