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鐘
[摘 要] 會計專業往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采用將專業和創新創業人才融合的培養模式,建立會計專業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在這樣的方式下開拓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意識,加強創新能力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學校和企業三方通力合作,為學生提供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平臺,讓學生在“專業+創業”的模式下實現提升。
[關鍵詞] 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智能化和大數據的發展對社會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財會方面,出現了共享財務軟件,有了更加精準的會計基礎核算工作,而基礎會計核算崗位的要求也日益嚴格,在會計行業中掀起了很大的改革熱潮。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各界對于會計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但伴隨而來的就是會計就業壓力大的現象,對于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可以為會計專業的學生拓寬就業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會計專業學生面臨巨大就業壓力的問題[1]。
創新創業教育應該融合在各個專業教育中,但是很多中職都把創新創業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面向學生開放,做不到和其他課程的融合,因此自然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此外,在創新創業課程中,老師側重于對課程的概念介紹和相關政策介紹,無法深入講解使學生真正在課堂上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2]。
要想實現會計專業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完美結合,就要始終在會計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理念。需要教師在進行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講授時,挖掘會計專業課程中涉及到的創新創業元素,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對會計專業的相關知識找尋創新點和商業機會。其次,在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課程中充分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指導學生思考創業公司的籌資、投資、運營和利潤分配等會計學相關知識,讓學生在課程中對會計專業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提高動手能力,在創新意識的激發下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3]。
會計人才在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或者其他社會機構都是急需的人才,因此,在會計專業培養方案中,要充分考慮到社會對會計行業的需要以及中職會計專業教學規律,結合會計崗位的實際職業能力展開。在此過程中,融合公共素質、綜合技能、專項技能等模塊,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從而轉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加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4]。
1.構建合理的會計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在會計專業培養階段中,初期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思維、中期側重于培養學生具體的專業能力、后期就需要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企業的創立到經營的過程首先需要進行市場調查作為支撐,分析市場環境過后便可以進行目標市場的選擇。同時需要創立企業對法律知識有一定基礎包括企業的稅務和運營管理成本收益等事項。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會計專業教學中,加強了會計專業學生知識面,也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激發出來,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繼續完善,從而全面提高綜合能力。所以在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融合點:(1)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教育與創新創業基礎理論;(2)創業精神教育與企業家的精神和創業能力;(3)創新創業職業素養教育和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4)認知職業、明確自身定位與職業生涯規劃;(5)認知經營和了解企業運營基本情況與企業經營沙盤模擬;(6)創業實踐與創業園創業等等[5]。
2.“專業+創業”模式加強會計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
會計綜合技能實訓中,要把會計每個崗位的技能和創業園的企業結合起來,將創新創業項目的開發建立在會計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首先對方案進行策劃進而加以實踐。而已經開展創新創業學生要充分發揮自身會計專業的優勢,登記企業注冊信息、進行創業融資和成本分析、決策風險管理等工作,將會計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充分融合進入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6]。
而在創業實訓課程中將專業技能進行融入是為了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進一步提升的同時培養實踐能力,在課程體系中設計企業經營沙盤、創新創業模擬實訓等創業課程、虛擬商業社會實訓、培養創業思維和意識,鍛煉學生進行企業戰略規劃和會計相關決策的能力,同時加強創新意識和會計技能提升。
3.創新創業課堂走進學生課余生活
學校可以建立會計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性質的社團,學生可以通過積極參加相關課余活動,進一步在課下培養自己創新創業能力與意識。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鼓勵教師參加并與企業研發人共同建設提升,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體驗,參與項目的研發。還有很多“挑戰杯”等權威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比賽,通過舉辦可行性較高的項目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進行激發。由此,豐富的課余活動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把創新創業落實到學生的生活中,在多方位和多層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1.學院提供相關政策支持
學院要對學生負直接責任,加強學院管理工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打造健全的創新型創業教育組織和制度,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意提供良好基礎。比如可以支持會計專業的學生暫時休學進行創業、利用創業項目代替學分和讓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創新創業有所保障和支撐。
2.打造富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教學團隊
教師的精神和意識對學生影響很大,所以學校要加強對教師創新創業方面的要求。目前的會計專業教師普遍都具有企業的實踐經歷,然而卻缺乏創新創業能力,需要學校為其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參加相關培訓從而培養思維;比如在周末和假期時間在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和校企合作的單位進行掛職,在此過程中對會計部門中的專業性進行領悟,體會創新創業精神,并將自己的體會融入到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中,讓學生在專業領域有一定的經驗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同時還要發揮行業企業中從事會計工作并且在創新創業領域有建樹的專家到學校進行分享交流和指導,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體會到創新創業實踐成功背后的真諦,從而引導學生將會計技能和創新創業意識進行有機結合。
3.進行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下,要多孵化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的實踐項目。學校要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結合會計專業的特征,進行校內共創空間以及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在代理記賬和業務外包的合作模式下,進一步加強專業技能實踐,從而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促進校企合作共贏的局面。
4.成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中職學校應該在學生創新創業產業園進行孵化基地的建立,提供給學生創業平臺進行自我發揮。會計專業的學生要融入創業園、自行建立創業團隊、探索可行性項目并進行實際的創業活動經營。此外,在創業園進行會計服務公司的建立,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會計服務,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鍛煉會計技能。
學校要想針對會計專業進行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就要在健全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下完成,從而適應社會對與會計專業相關人才的訴求,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這就需要學校將會計專業實踐貫穿于專業教學活動的所有環節中。此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在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融合下對創新創業人才實踐教學進行積極探索,將創新創造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把創新創業和會計人才培養充分結合。在此過程中,要對傳統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剖析,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體系建設、課外活動舉辦和校企合作的全方位平臺搭建。由此,學生在鞏固了會計專業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加強了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在學校提供的平臺上發揮自身會計專業優勢,為日后就業積累素材。
參考文獻:
[1]范玥.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析[J].財富時代,2019,11:161.
[2]艾紅強.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析[J].財富時代,2020,03:48.
[3]王征.“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納稅,2018,03:211.
[4]吳明濤,楊永,孟巖,王玉翠,尹志紅.“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究[J].才智,2018,10:110.
[5]賀勝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商業會計,2018,24:121-123.
[6]佟賀.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4:85-86.
[作者單位]
福建省晉江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