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省 楊衛軍 何華貴



摘 ?要: 以廣州市住房征收儲備管理系統建設為例,以及已收集的歷年保障房相關數據,論述了保障房征收儲備管理系統的建設的必要性,分析了系統的建設內容,明確了系統框架,進行了功能設計,最終給出了保障房征收儲備時空大數據系統的應用實例。
關鍵詞: 保障房;征收儲備管理系統;保障房規劃;用地選址分析;用地手續辦理
中圖分類號: TP3 ? ?文獻標識碼: A ?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20.06.010
本文著錄格式:王明省,楊衛軍,何華貴,等. 保障房征收儲備時空大數據決策系統設計實現—以廣州市為例[J]. 軟件,2020,41(06):4751
【Abstrac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ousing collection and reserve management system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the necessity of affordable housing levy and reserve GIS system is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the system framework and function is designe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of the affordable housing levy and reserve spatiotemporal big data system is given.
【Key words】: Affordable housing; The affordable housing levy and reserve spatiotemporal big data system; Affordable housing planning; Analysis on site selection of land; Land use formalities
0 ?引言
隨著經濟、人口、社會的不發展,房價的不斷升高,保障房建設成果國家調節房價,改善中低收入人群居住問題的重要手段。2009年11月,廣州市政府印發實施了《廣州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辦法》,明確將保障房土地儲備與經營性土地儲備分離。2011年4月,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公室牽頭,多部門參與開展了全國首個市級保障房用地儲備“十二五”規劃(以下稱《儲備規劃》)編制工作。《儲備規劃》建立了系統涵蓋3大原則、8項要求的保障房用地選址標準,提出了廣州市“十二五”保障房土地儲備規劃目標、空間結構、儲備時序、保障措施等。并要求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公室按照規劃,加快保障房建設。2018年開始,隨著行政審批改革要求,廣州市在工程建設項目、政府服務能力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審批速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1-5]。
面對廣州市逐年增加的保障房建設任務,如何利用好廣州歷年積累的保障房規劃、建設數據,如何做好保障房土地儲備的規劃、計劃,如何做好土地征收管理,如何做好前期開發和利用,如何做好土地供應以及資金管理等是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公室急需解決的問題。為適應量大面廣、種類繁復的保障房建設和管理要求,其信息系統的同步建設顯得尤為迫切[2]。
針對上述需要,廣州市建設了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GIS系統用于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管理,系統建設了征收儲備時空大數據決策系統、地理數據管理系統和用地踏勘坐標導航系統等三個子系統[8],系統涵蓋了征收儲備管理、數據更新維護和移動設備數據采集等三大部分功能。
文中重點對核心子系統征收儲備時空大數據決策系統的設計實現進行介紹。該系統實現了從用地選址、開展土地和房屋征收補償、辦理用地手續,到實施土地整理、場地管理和土地移交等涉及保障房土地儲備管理整個流程的功能。
1 ?建設目標
該系統以市住房保障辦公室電子政務建設總體目標為基礎,實現保障性住房(以下稱“保障房”)土地征收、儲備信息的數據庫管理與網絡化管理,避免和減少部門間條塊分割造成的信息不暢通導致的選址隨意、地塊落地難、儲備時序不合理等狀況;實現一圖兩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的信息查詢;實現對涉及保障房土地儲備整個流程的所有信息的管理,提供功能強大的地理信息數據編輯、查詢、統計功能,及時有效地輔助領導及有關部門決策,提高保障房用地選址的前瞻性,提高紅線儲備到實物儲備的轉化率,實現保障房土地儲備的科學性[8]。
2 ?系統總體框架
保障房征收儲備時空大數據決策系統的總體框架設計如圖1所示。
如圖所示,總體架構有數據采集層、網絡層、數據管理層、應用層,共四個層次。
其中,數據采集層,描述了市住房保障辦公室獲取數據的各種手段,其數據采集主要由規劃數據共享、國土數據共享、基礎地理數據共享、保障房專題數據加工和入庫、勘測定界數據采集和外部交換數據等手段和方法獲得需要的數據。
網絡層描述了系統可用的網絡。平時業務辦公以辦內局域網為主,與其它委辦局的信息交換和數據獲取通過電子政務外網實現,另外現場數據采集則通過無線網實現,對于業務人員需要在出差時需要有文件處理,則可以通過VPN實現。
數據層主要描述了本系統建立的數據中心所需要的數據,數據主要包括規劃數據、國土住房數據、基礎地理數據、保障房專題數據和業務數據。
中間層主要針對本系統的數據共享服務、統一身份管理、地名地址匹配、決策分析服務等提供了公共的支撐平臺,該平臺基于智慧時空信息云平臺搭建充分利用云平臺提供的五大引擎和五大服務開展二次開發和應用。
應用層實現了保障房征收儲備管理系統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保障房規劃、用地手續辦理、征收管理、共享數據管理、查詢統計和系統管理等六個功能模塊。
3 ?系統功能設計
征收儲備管理系統核心功能是實現從用地選址、開展土地和房屋征收補償、辦理用地手續,到實施土地整理、場地管理和土地移交等涉及保障房土地儲備整個流程的所有信息的管理。系統具體功能主要包括了保障房規劃、用地手續辦理、征收管理、共享數據管理、查詢統計和系統管理等功能。其功能結構如圖2所示。
保障住房規劃主要從保障房規劃、選址管理等方面,從宏觀的層面對實現保障住房的規劃分析和選址管理,具體來說主要是實現用地儲備規劃、選址管理、年度紅線儲備計劃、實物儲備計劃、土地儲備數據統計和土地儲備數據上報管理等六個功能子模塊。
規劃選址模塊主要實現對辦理保障房儲備地塊的選址實測圖、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及附圖進行記錄、編輯、刪除和查看等管理。
用地預審模塊主要實現對辦理保障房儲備地塊的廣州市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地質災害評估報告進行記錄、編輯、刪除和查看等管理。
用地報批模塊主要實現對辦理保障房儲備地塊的勘測定界技術報告書,權屬匯總表,地質、礦產、林業、勞動保障等部分審查意見進行記錄、編輯、刪除和查看等管理。
申領地證模塊主要實現對辦理保障房儲備地塊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及附圖進行記錄、編輯、刪除和查看等管理。
土地房屋征收模塊主要實現對保障房建設用地委托土地和房屋征收委托協議、征收補償、留用地指標進行管理。
供應建設用地模塊主要實現對辦理保障房儲備地塊的建設用地批準書及附圖進行記錄、編輯、刪除和查看等管理。
辦理土地登記模塊主要實現對辦理保障房儲備地塊的國有土地使用證進行記錄、編輯、刪除和查看等管理。
數據共享管理,在功能上,實現通過服務的方式、導入的方式讀入外部數據,以及圖層坐標轉換等功能,主要包括WMS服務、WCS服務、添加SDE圖形、添加本地圖形和圖層坐標轉換。
在查詢統計方面,根據業務需要,在系統開發時,通過對征收儲備相關統計內容進行詳細調研,實現相關統計設計和實現。統計方式應包括圖標模式,同時應實現基于空間數據的統計和展示。
系統維護管理模塊包括用戶管理、系統設置和數據維護等功能。
4 ?系統實現
保障房征收儲備管理系統基于ArcGIS平臺10.0開發,使用C#語言,Visual studio10.0。[10-12]系統功能主要界面如圖3所示。
系統采用B/S模式實現,并且實現了圖文結合,將儲備用地的儲備征收管理、選址分析和地圖展示緊密結合。可以方便的進行儲備征收地塊的增加刪除修改、查詢統計分析,也可以進行圖上定位查看、選址分析等。
系統在選址分和儲備規劃方面,結合圖文提供了多種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方法。宏觀分析方面實現了契合廣州市發展戰略、產業空間布局、區域均衡發展等分析功能,在微觀具體層面,結合具體分析原則,提供了交通設施分布、公共服務設施分布、社區混合分布、儲備時序等分析功能[13]。
在系統建設中,通過部門數據共享分析,實現了與“多規合一”數據、城市更新改造數據、規劃數據和保障房地塊數據的整合分析及應用[14-22]。
在系統功能上,實現了土地儲備查看、土地儲備明細管理、選址分析等功能。
5 ?結論
廣州市保障房征收儲備管理系統建設是對落實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加強對保障房土地儲備的統籌與指導,明確未來發展目標,構建和諧、便利的居住空間,滿足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促進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回應。通過該系統建設極大地推動了廣州市保障房民生工程建設又快又好發展。
建設廣州市保障房征收儲備管理系統,可直接獲取用地范圍、用地權屬、規劃用途、利用現狀、拆遷難度、周邊交通、地下管線等信息,輔助選址決策、落實儲備原則、加快拆遷進度、優化儲備時序,從而提高保障房土地選址科學性,提高土地儲備效率。
廣州保障房征收儲備管理系統的建立進一步加強了對各類建設主體保障房項目用地手續辦理情況的監管力度,實現動態跟蹤管理,提高辦事效率,促進綜合服務、政務公開和科學管理等職能轉變,理順工作流程,縮短辦事時間,節約辦公資源,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參考文獻
[1] 廣州市政府.《廣州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辦法》. 2009.
[2] 賀小巍. 《5年輪候+信息系統: 陜西建成保障房長效機制》. 山西日報, 2012年6月1日: 第 009版.
[3] 王東星, 林曉艷.《大數據視域下保障房社區社會風險綜合治理研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4): 8-14.
[4] 張文英.《保障性住房房供監管體系建設研究》. 中國新通信, 2019(20): 243.
[5] 竇春暉.《保障性住房問題及改進措施》. 住宅與房地產, 2019(28): 247.
[6] 季雷.《上海市保障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構想》. 住宅科技, 2012(6): 56-58.
[7] 蔣燕翔, 潘育勤.《云計算技術在計算機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軟件, 2020(1): 255-257.
[8] 楊梅, 王明省, 龔磊, 等. 《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GIS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地理空間信息, 2016, 14(9): 62-64.
[9] 楊在華. 《基于三維GIS保障性住房信息化建設的設計研究》. 電子設計工程, 23(15): 153-155.
[10] 王新建.《基于Arcgis Server的測繪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 軟件, 2016(9): 122-125.
[11] 陳小波.《基于BIM的保障房工業化建造供應鏈協同管理研究》. 建筑經濟, 2015(10): 21-24.
[12] 施建軍, 徐森.《基于B/S的網絡房產信息超市設計》. 軟件, 2017(1): 20-22.
[13] 諸德律, 張建坤, 王效容.《基于GIS與MAS的保障房居住空間分異影響評價指標和方法》. 現代城市研究, 2014(5): 23-26.
[14] 謝紅, 馮麗婕.《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應用及管理》. 測繪標準化, Dec. 2015, 31(4): 39-40.
[15] 朱江, 鄧木林, 潘安. “三規合一”: 探索空間規劃的秩序和調控合力[J]. 城市規劃, 2015(1): 41~47.
[16] 賴壽華, 黃慧明, 陳嘉平, 等. 從技術創新到制度創新: 河源、云浮、廣州“三規合一”實踐與思考[J]. 城市規劃學刊, 2013(5): 63-68.
[17] 潘安, 吳超, 朱江. “三規合一”: 把握城鄉空間發展的總體趨勢—廣州市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土地, 2014(7) : 6~10.
[18] 王俊, 何正國. “三規合一”基礎地理信息平臺研究與實踐[J]. 城市規劃, 2011, 35(S0) : 74~78.
[19] 周保梅, 周紅云, 楊舒化, 等. “多規合一”工作思路與系統建設—以玉溪市紅塔區為例[J]. 地礦測繪 2018, 34(1): 37-40.
[20] 張鵬程, 張秀英, 王明省, 等. “三規合一”數據成果質量檢測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 測繪通報, 2016(1): 125~127.
[21] 王俊, 陳行, 黎棟梁. 時空信息聚合: “多規合一”信息化研究[J]. 城市規劃, 2016(6): 32~36.
[22] 張鵬程, 王明省, 張秀英, 等. 基于GIS的三規合一信息聯動管理公共服務平臺[J]. 工程勘察, 2016(1):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