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香
摘要 在國內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背景下有許多單位的內控都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部分單位的內控評價機制還不完善,有些單位的內控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漏洞與缺陷,內控人員的評價意識比較薄弱,內控評價機制缺失,無法檢查內控執行的效果。因此,單位就需要在內控的關鍵環節上設置考核評價指標,優化設計評價機制,來加強對內控執行關鍵工作的管控。
關鍵詞 事業單位;內控評價;問題及措施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評價的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控制,是指為了完成單位經營目標而制定的一系列約束、評價、規劃、調整的管理辦法,內控可以保證單位各項運營活動的合法合規開展,為社會提供價值。社會公益服務讓單位的經營業務穩步開展,內控評價則主要是檢查單位內控工作的質量和執行的監督機制,可以指導制度的建立并且推動制度的完善。在單位開展持續性的內控評價,可以檢查內控制度的漏洞和內控執行的不足之處。針對現有的制度進行優化完善,可以實現經營目標,達到單位內控活動順利開展的目的,完成單位的經營目標。
二、事業單位內控評價問題分析
(一)單位內控人員的評價意識薄弱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高層領導對于單位的內控評價重視不足,他們忽略了內控評價給單位內控制度推動落實的重要作用,認為內控評價管理機制與單位的運營活動沒有關聯,因而就不會帶領職工發揮內控作用。單位的職工也無法形成一個正確的評價意識,有一些基層管理人員的內控評價意識欠缺、薄弱,他們認為內控評價只是高層領導的工作事項,與自身的工作沒太大關聯,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職務,就完成了單位給其下達的運營目標。職工認為自身沒有義務去參加單位的內控評價,也沒有權限去考評。單位的高層領導薄弱的內控評價意識,使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忽略了對內控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造成員工無法適應高效的內控機制,進而使單位的內控評價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1]。
(二)內控評價制度存在缺陷
部分單位的內控評價對象比較單一,往往是針對內部的財務工作,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并評估運營中的資金使用風險。但是事業單位缺乏對整個單位內部整體運營能力的評析,未能設計評價制度。單位的內控評價崗位職責劃分不清晰,未能按照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的原則來優化、梳理部門的工作職責和崗位職責。各部門經常會因為職責交叉,出現一系列的推諉扯皮現象。部門內部的糾紛矛盾也較大,影響了單位的團結,使業務無法順利地運行。有些部門的大量工作職責集中在同一個崗位身上,而不能形成相互制約監督的效果,經常會出現徇私舞弊以及違規現象,阻礙單位內控評價機制作用的發揮。事業單位制定的內控評價制度流于形式,人員執行力不強,甚至單位的各部門都不知道內控評價制度的內容,這樣就會使單位的內控制度淪為形式。有些單位制定的內控評價往往不根據單位的實際運營狀況來編制,而是照搬其他機構的制度,造成設計出來制度缺乏可實行性。
(三)單位缺乏內控評價管理機制
有些單位的人員工作能力不高,單位在招聘管理人才時,缺乏科學公正的選拔機制,導致招聘的職工專業能力低下,不能勝任單位評價工作,也不能充分發揮內控工作的價值。有些職工還會利用自身的管理權限開展違規操作,為自己牟取非法利益,而損壞單位的合法權益。單位沒有對員工開展定期的管理培訓,也沒有設計培訓機制,一些職工對國家的各類內控管理制度文件法律法規了解不深入,導致內控評價機制在運行中,受到了許多管理人員的阻礙。內控評價流程缺乏系統性,也缺乏一個合規的評價流程,而且評價過程較為古板,通常會用電算化的方式來運行內控評價機制。單位的內控評價制度不夠完善、不夠健全,缺乏事后的內控評價,也缺乏事前的預測和事中追蹤,導致單位的內控評價未能發揮其監控指導的作用。部分單位缺乏高效獎懲機制,未對職工實行物質獎勵和相應的管理懲罰制度,無法發揮評價制度的作用[2]。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評價的措施
(一)增強單位各層級職工的內控評價意識
單位高層領導人員要從自身做起,提高對內控評價的重視,充分認識到內控評價給單位運營帶來的重要作用,轉變下屬職工對于內控評價的認識。讓職工都積極地去參加內控評價活動,貫徹落實內控制度,轉變職工的思想觀念,讓其保持統一的認知,來開展內控管理工作。在提高單位內部各職工的內控評價意識之后,還要提高內控評價人員的評價能力,以便推動制度的落實。
(二)優化設計內控評價制度
拓寬內控評價的對象范圍,使單一的財務內控評價逐步轉向單位的各項運營活動環節。在整體上,對單位各項經營活動進行總結分析評價,來發揮內控評價機制的作用。內控評價崗位的工作職責應該劃分清楚,明晰工作權限,避免出現職責混淆的情況。單位應用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設計單位的運營管理崗位體系,由不同的工作人員來擔任各崗位,避免出現一人多崗的不良現象,形成各崗位相互監督的制約效果,來推動內控制度的落實。同時,單位還要加強內控評價制度的執行,高層領導組織制定制度,由基層職工來落實執行制定的內控制度,明確內控制度內容,不能出現矛盾混淆之處。結合單位實際運營特征,對現有內控制度進行調整優化,以便使內控制度的實操性更強。上級部門要加強下級部門內控執行的監督,對于執行不力的部門要追究其相應的責任[3]。
(三)設計規范的單位的內控評價管理機制
優化設計人才的選拔機制,提高人員的選拔標準,還要針對單位的關鍵崗位,提高選拔的門檻,為單位培養高水平的運營人員,避免素質低下、專業能力較弱的人員進入單位,影響單位的發展。單位人事部還要給職工開展管理培訓,讓職工對國家出臺的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規定、政策法規等有更深入的理解,讓職工可以熟練地運用內控評價制度,以增強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職工還要積極地學習法律法規知識,樹立合法運營意識,避免違規操作,危害到單位的利益。單位要建立內控評價人員的考核機制,對于不符合內控評價崗的職工要開展管理培訓,對于培訓后仍不能勝任崗位的職工要調離崗位,以避免單位內控評價制度不能貫徹落實。在單位,還要設計一套完整的流程,詳細地規定內控評價制度內容,還要統一評價程序,避免評價過程混亂,而使后期的評價結果不夠準確。
完善內控監督制度,在運營活動的前期,開展風險防范,事后跟蹤風險的處置狀況,并對及時制止可能出現的風險,避免風險給公司單位帶來較大的損失。合理地設計資金管理機制,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價值,避免資金違規挪用,出現資金浪費的問題。優化設計單位的內控評價、獎懲制度,對于內控貫徹執行落實的職工要給予物質獎勵或職位晉升,對于不遵守內控制度,阻礙內控工作的職工,要給予懲處,并追究相應的管理責任。
(四)完善內控體系的建設
一套完整的內控體系對于行政事業單位運營來講比較關鍵,因而,單位在運行中,要重點關注內控體系的建設,加強對內部運營環境、風險管理、信息溝通交流過程的評價。在優化完善內控環境時,還要加強對治理措施的設計,合理地設計部門,劃分工作職責和權限。在風控評價方面要求及時地作出風險評估,并制定合理的對策,以應對風險的產生。單位要建立信息管理平臺,以增強內部職工的溝通交流,實現數據在信息平臺上高效傳遞和共享。在內控監督機制方面,要求單位做到權責分明,加大對各運營活動的監控,構建一個完整的內控體系,使內控制度內容可以覆蓋到單位運營活動的方方面面,保障單位的穩步發展。
四、結語
近年,隨著國內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步伐不斷推進,單位要增強內控評價力度,來檢查內控制度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來優化完善內控制度、內控評價,加強對員工執行過程、執行結果的考核,使員工都可以遵守內控制度來執行工作,避免違規操作,而造成單位出現徇私舞弊、貪污腐敗的各類違規違紀問題產生。
(作者單位為當涂縣長江采砂管理局)
參考文獻
[1] 王娟.新形勢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的必要性與對策分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9):116.
[2] 杜向萍.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的對策建議[J].財會學習,2018(5):78.
[3] 徐陽.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思考[J].管理觀察,2018(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