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江萍
摘 要:美術館是一個城市藝術殿堂的標志,也是城市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館的優勢是可以接觸藝術家本人,通過對藝術家本人的作品創作過程,更加直觀的鑒賞與學習藝術,增強美術欣賞能力,促進自身的綜合能力發展。新時期,美術館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創新自身的服務,提高自身的水準,擴大自身的影響范圍,來促進我國公共教育的發展。本文主要講述美術館公共教育發展,分析當下美術館公共教育的作用,希望對后來研究者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美術館;公共教育;發展研究
美術館中的藝術資源非常豐富,不但可以為孩子們提供藝術作品的欣賞,還可以為孩子們提供有用的藝術講座等活動,是一個可以提高藝術文化素養的教育場地。他與學校的主要區別是美術館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而學校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美術館中的藝術作品與教科書中的圖文相比更富有感染力,對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有著重要的幫助,也對美術館教育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1 整合文教優勢力量,密切館校合作是美術館公共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
美術館的藝術資源非常豐富,完全可以利用好自身的優勢,擴大自身的影響范圍,適當的時候可以向教育部申請與學校開展合作,把學校的美術課程與美術館有機的結合,這樣還可以幫助學校在美術課程上的教育教學更加完善,大量的優秀美術作品被學生們參觀、欣賞,這樣無形之中給學生們添加了藝術的熏陶,還可以形成一種館校的優勢上互補。實現“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核心使命和終極目的。
當下,我國很多城市已經在實行學校與美術館的合作。北京市在這一方面是最先開始的,早在2004年北京就要求中小學生的成績至少有10%的需要在美術館后者博物館來完成。上海市沒有至少有幾十萬人到美術館去上美術指導課。自2007年后我國實行“教師沙龍”項目,除了向中小學教研員、教師等分享交流中國美術館展覽和教育信息、開展課題研究外,還開展公共教育項目研究探討,策劃教育類展覽、編輯出版相關教育材料、讀物等,從多方面加強與中小學教師的聯系與合作。雖然教師在扮演的角色有所差別,但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是一樣的,學校與美術館的合作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這種轉變也是勢在必行。
2 分類開發不同少兒公教課程,促進美術館公共教育向系統轉變
美術館應該善于利用自身的有效資源與學校的資源進行有機的整合,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之間的學生開設不同的公共教育課程,這樣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首先,美術館可以獨立策劃公共教育活動。美術館利用自身的藝術資源,來舉行教育活動,例如可以邀請學生來參加展覽、藝術家講座、進行藝術創作等,這個時候學校可以根據美術館的活動來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來進行參加,這樣可以做到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
其次,美術館還可以聯合學校開展公共教育課程。設計出符合美術館與學校教育的課程,為公共教育的發展提供有效幫助,例如在教育課件上、教材上等等。活動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滿足學生的自身條件,還可以在教育中陶冶情操。
最后,學校也可以開設一些公共教育的課程,美術館根據學校的課程來安排,合理利用自身的有效藝術資源,制定出適合學生的公共教育方案,保證學生們可以學到知識的前提下,還可以寓教于樂。
3 舉辦移動美術館,讓美術館走進學校
移動美術館最早來源于國外,早在上世紀60年代,歐美興起一股文化藝術產業風,大量的建設新型美術館。然而,近幾年移動美術館興起,大力發展公共美術館教育的主題項目走進學校,以擴展和延伸的方式來向學生們展示介紹美術館的課程以及藝術知識。例如給學生們講述美術館藝術作品、藝術家創作的歷史等,還可以邀請老一輩的藝術家來校園與學生們開展面對面的講座交流。通過對藝術作品的了解來開闊學生們的眼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增加興趣愛好。
莞城美術館近年舉辦的“行進中的美術館”項目就是如此。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的公共服務教育新模式開展公共教育活動,其中的“展覽進校園”就是把優秀展覽制作而成的“流動展板”以及優秀的藝術講座送進校園,讓學生們在校園就能“觸摸”到藝術家的作品,與專家們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感受藝術。
4 美術館是學校優秀美術作品的最好展示場所
美術館公共教育是學生的另外一個課堂,最主要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在于體驗美術式教學,在體驗的同時學生還可以參與其中來進行角色的轉化,讓學生成為創作者來在美術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甚至有可能作品被美術館收藏,這樣不僅對學生是一種鼓舞,更是對其能力的認可,還可以提升他們對美術的熱愛。
美術館如何進行展覽策劃,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我們可以結合一些課外活動的公共教育課程以及流行的移動美術館等系列,來開展更深層次的教育活動。桂林市花橋美術館連續兩年舉辦的畫展活動中,都為美術館的公益教學基地學校帶去畫展主題創作公教活動,如2017年開展的“現代重彩在路上”主題畫展公共教育課,讓學生們對重彩這項美術技能有了初步了解。
5 美術館是學生職業體驗的理想場所
美術館的體驗教學不僅僅是手動的制作,還可以以另外的一種方式加入進來,例如在志愿者活動上,可以讓學生們以工作人員的性質來加入其中,參與畫展以及公共教育等方面等等,讓學生們從不同的角色中獲得更多的體驗與知識,一方面幫助自身的鍛煉還可以加強與美術館之間的交流,慢慢的培養與美術館之間的情感,形成一個良好的效果循環。目前,國內有很多的博物館、美術館,都有志愿者的活動,學生們可以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來進行報名參加,這樣學生們可以在自己的場地中展現自我的風采,也可以快速的讓自己融入其中,成為活動的特色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明昱.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及實施策略研究[J].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2]譚慧君.宣傳推廣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探究—讓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宣傳推廣發展長上翅膀[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5).
[3]周珊珊.博物館社會教育資源均等化的實現及應用指導[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23).